張青青
摘要:初中階段是青少年勞動教育的關鍵時期,要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勞動教育因素,進行立體化的勞動教育實踐探索。在生活教育視域下,讓教材中的聞知安根于學生的親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實施教學做合一,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通過開展交流與激勵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勞動品質。
關鍵詞:勞動教育;生活教育;初中學校
中圖分類號:G40-0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3)09-0050-03
勞動教育是五育并舉的一個重要方面,《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讓學生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備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等[1]。初中階段是青少年勞動教育的關鍵時期,目前,校內每周安排一節(jié)勞動技能課,相對于勞動綜合育人的要求,顯然遠遠不夠,這就要求教師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勞動教育因素,結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進行立體化的勞動教育實踐探索。
一、聞知安根于親知:樹立勞動觀念
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人類一切的文明成果,都是勞動的產物。從猿人進化到人的三個重要里程碑——直立行走、制作工具、人工取火,都是在長期的勞動中學習的,所以恩格斯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2]。勞動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高爾基說:“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濒斞刚f:“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為人類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勞動者,他們的名字也彪炳史冊、熠熠生輝。在初中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生物、音樂、美術等課程中,有大量這樣的素材,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的重要資源。但這些素材多取自歷史,如何將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在有深刻體會的基礎上,牢固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首先,要認識到這些素材的價值。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的特質之一就是“有歷史聯系的”,“人類從幾千年生活斗爭中所得到,而留下來的寶貴的歷史教訓”,“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倍上加倍的豐富起來”;“拒絕廣大人類的歷史教訓,便是懶惰不長進,跌在狹義的經驗論的泥溝里,甘心情愿的做一只小泥鰍”[3]157。其次,如何利用這些素材,就是把這些歷史教訓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從現實生活中濾下來,才有指導生活的作用”[3]157。陶行知把知識分為三類:親知、聞知和說知。親知是通過親身經歷所獲得的知識,聞知是通過書本說知獲得的知識,說知是通過推理所獲得的知識?!坝H知為一切知識之根本,聞知與說知必須安根于親知里面方能發(fā)生效力”[4]。這就要求勞動教育在利用教材時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停留在口頭說教上,而是要把教材上的知識根植于學生的生活中。如:在講造紙術的時候,給學生創(chuàng)設有紙和無紙條件下的交流;在講電的時候,給學生創(chuàng)設有電和無電的環(huán)境,讓學生親身體驗這些發(fā)明對我們生活的意義;等等。
二、教學做合一:提升勞動技能
學生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將來關愛他人和服務社會,都需要勞動技能、勞動能力,是勞動撐起了整個人生、整個社會,由此足見勞動技能之重要。如何以學科教學為依托,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能?筆者認為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其中做是核心,教是在做中教,學是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創(chuàng)造,在勞力上勞心。他提出的編寫教科書的設想,就是以做為核心,以七十種生活力為內容,其中包括健康生活、勞動生活、科學生活、藝術生活、社會改造生活等[5]。雖然他的設想沒有能夠實現,但是貫穿在其中的思想卻可以指導我們如何使用教科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等學科,系統(tǒng)地闡釋了日常生活中若干現象的原理,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是學生養(yǎng)成勞動技能的重要依托。在教學中,落實以做為中心的理念,具體而言,可以分為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在學校中做。學生在獲得相關知識之后,可以在學校進行實際操作。如學習了軸對稱、中心對稱等知識,可以用來設計黑板報等;學習了溶液相關知識之后,可以在打掃衛(wèi)生時配制消毒液;學習了滑輪、杠桿等知識,馬上可以通過實驗操作了解利用機械省力的原理和方法等。在學校中的做,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可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操作中的問題和困惑,達到教學做合一的效果。
第二個維度,在家庭中做。家庭是學生勞動教育的主戰(zhàn)場,也是勞動技能養(yǎng)成的重要陣地,學生可以大膽地運用所學到的技能進行勞動實踐。如學習了“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和“數據的分析”之后,可以對家中的收支情況進行統(tǒng)計,每月或每年進行一次整理,列出各項開支的統(tǒng)計表,畫出比例結構圖,分析收支的走勢,幫助家庭進行財務管理;學習了電和磁的知識之后,可以在家中維修簡單的線路,指導家人安全用電、節(jié)約用電,甚至在裝修房子的時候,幫助設計電路;學習了安全用藥的常識和一些急救的方法之后,可以在假期旅行外出的時候,承擔起準備旅行小藥箱的任務,旅行途中家人出現感冒、腹瀉、過敏或遭蚊蟲叮咬等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他們用藥,照顧家人盡快康復;等等。
第三個維度,在社會中做。社會是學生進行勞動實踐的廣闊天地,陶行知先生認為,以社會為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大大增加”[6]。如學習了“酸和堿”“化肥”等內容后,可以利用所學知識對土壤進行酸堿度的測定,根據測定結果設計最佳的施肥方案,保證蔬菜和花卉茁壯成長,還可以教會居民用不同的方式清除農藥殘留等。
三、交流與激勵:養(yǎng)成勞動品質
首先,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的心得交流。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勞動之后,會有成就感和喜悅感,這時抓住時機組織班會活動,讓學生交流勞動心得,學生會在熱烈的交流氛圍中進一步感受到勞動的光榮和快樂,從而把勞動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還可以讓學生把心得寫成小文章,在小廣播站廣播或在黑板報上選登,形成勞動光榮的校園文化,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不斷浸染,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念,形成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從而提升勞動品質。
其次,班級可以進行“勞動之星”評選。組織學生共同討論勞動之星評選的標準,如熱愛勞動、在各項勞動活動中表現突出、珍惜勞動成果、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積極參加義務勞動和公益勞動等。定期根據學生的平時勞動表現和教師、同學、家長、社會各方面的評價進行綜合考評,達到激勵的目的,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品質。
初中階段是對青少年進行勞動教育的關鍵時期,為彌補勞動教育課時的不足,必須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勞動教育因素,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側面之中。而學科教學中的勞動教育又必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科教學為依托,以勞動觀念、技能、習慣的培養(yǎng)為紐帶,讓勞動教育根植于學生的生活之中,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幫助學生過勞動的生活,受勞動的教育,真正達成勞動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2020-07-15)[2022-10-2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5/content_5526949.htm.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9.
[3]陶行知.生活教育之特質[M]//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陶行知.行是知之始[M]//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56.
[5]陶行知.教學做合一下之教科書[M]//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363-374.
[6]陶行知.社會即學校[M]//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49.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