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靚
【摘? 要】多元化教學是以多種方式、結合多種類型的內容展開教學,是當前極具時代性的一種教學理念。在新課標、雙減等一系列政策實施環(huán)境中,教學模式革新迫在眉睫。面對這一發(fā)展形式,小學音樂教師需要積極應對,本文闡述了小學音樂課堂多元化教學的意義,而后分析了當前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現(xiàn)狀,最后圍繞豐富教學內容、體驗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游戲教學等對多元化教學展開深入探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學;多元化;教學模式
“雙減”政策穩(wěn)步實施,教育領域教學模式全面革新是大勢所趨,受此推動力影響,小學音樂教學需做出改變。通過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多元化教學模式賦予了音樂課堂趣味性,能夠獲得預期教學效果,它能夠改變枯燥、無趣的教學現(xiàn)狀,使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教學,提升其音樂素養(yǎng)。
一、小學音樂課堂多元化教學的意義
(一)可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音樂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是人們工作之余的一種精神放松方式,同樣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種存在與傳播方式。各民族的音樂文化大不相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可讓學生的音樂知識面得到拓展,欣賞不同的音樂,體會到其中隱藏的不同魅力,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潛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二)樹立學生文化觀念
音樂是人們舒緩心情的一種方式,對學生而言更是他們釋放壓力的渠道之一。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可積極轉變教學思維,比如讓學生聆聽某音樂時,先給學生提供相關素材或講解音樂背景故事,幫學生在聆聽音樂時感受到音樂中的情感。正面與積極的音樂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質,從而強大學生的內心,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
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現(xiàn)狀
小學音樂教育是學生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起步階段,對學生音樂方面的后續(xù)發(fā)展有著決定性影響。在新時代,音樂成為娛樂中的主要項目,即使是小學生對很多音樂也能耳熟能詳,在家中、在商場都會聽到一些音樂。部分學生受音樂吸引,在音樂引導下產(chǎn)生欣賞或喜愛之情。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中首次正式對音樂進行接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音樂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單純地采用澆灌式教學,會使音樂課程這一充滿趣味性的課程變得索然無味,使學生對音樂教學產(chǎn)生抵觸心理。為此,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當跟隨社會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將多元化納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同時改變教學模式,使音樂教學煥發(fā)趣味性,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助力學生音樂自主探究、獨立思維成長。
三、小學音樂課堂多元化教學模式探究
(一)豐富教學內容
多元化音樂課堂構建最直觀的體現(xiàn)是在音樂教學內容上,音樂課堂多元化以豐富的教學內容為前提,使學生能夠接觸到多類型、多文化的音樂創(chuàng)作,通過對不同音樂形式的解讀,學生對音樂整體感知能力會大幅提升。在多元化音樂課堂中,教師首先需要延伸音樂教材教學方向,之后結合教材資源及拓展資源,合理設計教學。新課標下的音樂教材整體結構經(jīng)過優(yōu)化,在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考慮,著重關注學生的音樂領域接觸面,以及每種音樂形式背后的文化內涵。其次,教師根據(jù)學生音樂學習狀態(tài)、音樂基礎,引入教材外的音樂題材,對當前的教學內容進行再豐富,營造容量更多樣的音樂課堂。比如,在人教版音樂教材《對花》的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觀看民間舞蹈(河北),細聽民間音樂(河北),學習民間音樂(河北)。通過這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對河北的民間音樂特點、風格有大致的掌握。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地方民俗,并組織學生開展歌唱活動,讓學生對“表演唱”“對唱”歌唱形式有初步了解,再利用手絹舞,加深學生對河北民間音樂的認知。由于拓展教學內容的存在,整個教學課程就顯得充實、富有趣味性,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將多元化元素融入其中,這便是很好的教學模式發(fā)展方向。最后,在課堂教學中,若有空閑時間,教師可充分利用起來,與學生圍繞多元文化內容展開深入探討。例如,在本次課程中,學生學到了什么?在這種教學中開心嗎?并讓學生回憶與比較河北地方風俗文化及音樂形態(tài)與自己從前學過的音樂有什么區(qū)別等。在良好的教學基礎上進行探討,不僅可檢驗教學效果,而且能幫助學生對音樂進行二次感悟,使學生產(chǎn)生更深刻的音樂認知。
(二)探究式教學
采取探究式教學,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自主思考、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音樂中蘊藏的美,并基于自己的理解展開音樂創(chuàng)新。教師可通過歌唱小劇場的形式,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獨立探索能力等進行培養(yǎng),并提高其團隊合作精神。
小劇場有著更強的故事性,需要多人參加,并且其中蘊含的音樂情感等也更加豐富。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三個和尚》,使用了三種樂器對人物形象進行刻畫。在開始課堂教學前,若實際情況允許,教師可讓學生提前觀看動畫片《三個和尚》,之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形象、性格等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提倡學生積極參與《三個和尚》的劇場表演,然后從音樂課程中抽出一節(jié)課用來演練劇目。小和尚挑水時,響起與之對應的音樂節(jié)拍;與瘦和尚抬水時,響起與之對應的音樂節(jié)拍;三個和尚爭搶水時,響起與之對應的音樂節(jié)拍,此處的音樂節(jié)拍較為激烈、富含緊張情緒,學生聽到后易產(chǎn)生共鳴情緒。當人物、劇情、音樂三者形成和諧效果后,便可正常進行劇目表演了。通過這種小劇場的模式,課堂氣氛更加歡快,而在臺下的學生也會受到臺上及其他學生情緒的影響,哪怕一貫內向的學生也會產(chǎn)生試一試的想法。教師需要控制好課堂紀律,合理安排學生的表演順序,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音樂情境。在最后音樂教學問答中,教師可以播放音樂片段,由學生表演相對應的角色。新時代的教育并非講究自主意識、獨立思維邏輯,在音樂中便開始著手教育,可有效避免學生出現(xiàn)盲從心理。小劇場這種音樂教學形式,可以大幅調動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還可提高學生對音樂活動的參與積極性。
(三)體驗式教學
1.通過身體律動體會音樂節(jié)拍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掌握能力較差,這也使得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若要讓小學生安靜地待在座位上聽教師講課是很難實現(xiàn)的目標,那么教師就應轉換思路,圍繞“在學生活潑好動的基礎上,集中學生注意力”話題展開探究。經(jīng)過多次試驗與結合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有效的方式是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旋律的魅力,跟隨音樂節(jié)拍主動使用身體的律動去感受,這一行為符合小學生的身體、心理成長特點。比如,在《火車波爾卡》一課教學開展時,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積累,向學生描述乘坐老式火車的經(jīng)歷,之后再通過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聆聽火車的汽笛聲、轟鳴聲,觀看火車運行畫面。然后讓學生模仿汽車的運行模式,后排學生將手放在前面學生的肩膀上,然后依次模仿汽笛與轟鳴聲“wu~wu~”“hong~hong~”“kaca”“kaca”。在教師的口令下,火車開動,學生跟隨著節(jié)拍扭動身軀,仿佛置身于傳統(tǒng)的綠皮火車上,這種新體驗會讓學生對音樂教學產(chǎn)生喜愛,逐漸降低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學習上而產(chǎn)生的無趣感。
2.通過手勢體操體會音樂節(jié)拍
一般來講,音樂旋律在學生具備自我思維后才能感受到音樂節(jié)拍的存在。那么如何幫助小學生具備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如何在小學階段使學生能體會到音樂節(jié)拍的存在,是小學音樂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比較喜歡使用簡單的手勢代表節(jié)拍,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旋律,并且在此過程中,強調學生要模仿自己的動作,深度體驗節(jié)拍的敲打、節(jié)拍的律動,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記憶。比如,《你笑起來真好看》這首在網(wǎng)絡上流行起來的兒歌,依靠快樂的節(jié)拍、強烈的旋律節(jié)奏、動人的歌詞迅速風靡了各界,并且整首音樂易于學習,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利用此音樂對學生展開手勢教學。不論是通過身體律動展開音樂教學,還是通過手勢展開教學都可有效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節(jié)拍的認知。體驗式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有利于建設多元化高效、高質的音樂課堂。
(四)音樂游戲教學模式
在以往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基本上是采用教師領頭帶動學生跟隨唱歌的教學模式,即教師一句,學生模仿教師跟唱一句,雖然這種方式在控制學生的音節(jié)、音調等方面有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卻使學生喪失了掌握屬于自己的音樂技巧的機會,并且忽略了學生自身對音樂的定義。在現(xiàn)時代的教學中,若是教師未與學生達成合作關系,那么會發(fā)現(xiàn)教學推進很是吃力,學生對課程存在明顯的抵觸心理。對教師而言,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在家長及教師的言語作用下會聽從安排,而低年級的學生秩序認知不全,常常在音樂課堂上不配合教學推進,如喧嘩打鬧,或在合唱時蓄意唱錯調,嚴重影響課堂秩序。此外,學生對音樂中蘊含的情感也無法形成獨特理解,只因他們沒有對音樂的節(jié)拍、音調等形成共鳴,感受不到音樂的深層意境。
針對這一問題,解決策略是教師應當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yǎng),即當前的多元課堂意義之一。多元不只是更新、擴充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教學內容的延伸、拓展。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小學音樂課堂的任務目標之一。音樂教師需要根據(jù)小學階段的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行為特點,展開教學設計。比如,利用音樂接龍趣味游戲,隨機選擇一名學生唱一句歌詞,作為接龍的開頭,而另一名學生要成功接上,唱出的歌詞中就必須含有上一句的最后一個字。對小學生而言難度太大,為此教師可更改游戲規(guī)則,歌詞與上句順口、含有其中的詞句,也判斷為接龍成功,在這種輕松、富含趣味環(huán)境中進行歌唱,學生能夠快速對音樂教學產(chǎn)生興趣。除音樂接龍外,猜歌名也是極有趣味的一個小游戲,通過這些音樂游戲的應用,學生表達能力、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等都會有不同程度提升,如此一個多元化的音樂課堂才是高質量的音樂課堂。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多元化教學符合當前的教育發(fā)展特點,在實際應用中受到了學生的青睞,音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而面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小學教師應積極應用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新型的多元化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陶建軍.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學策略激活小學音樂課堂[J].學周刊,2022(17):175-177.
[2]王巖.淺談如何利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構建小學音樂課堂[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3):99-100.
[3]葉靜雯.小學音樂課堂欣賞教學中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以人教版五年級下欣賞課《對花》為例[J].北方音樂,2020(2):163,165.
[4]鄭藝玲.小學音樂中多元化的教學策略[J].新智慧,2019(11):80.
[5]王寧.多管齊下,讓課堂充滿活力——論多元化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學園,2018,11(1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