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麗蓉
【摘? 要】情境教學模式的科學創(chuàng)建,有助于學生運用詞匯能力的提升、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诖?,文章立足于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路徑,從角色融合、合理使用信息技術與創(chuàng)建實物情境三方面,闡述英語教師可以實施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角色融合;信息技術;實物情境
掌握較多的英語詞匯,是小學生學好英語,擁有良好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路徑,為此,小學英語教師應加強對英語詞匯教學的重視,確保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掌握英語詞匯的讀法、含義與用法,從而形成夯實的英語詞匯基礎,為他們學習英語句型、語法等知識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而情境創(chuàng)設法的科學應用,則可以幫助教師完成這一目標。故而,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掌握英語詞匯的情況,設置多種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加深對英語詞匯的理解,從而獲得詞匯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
一、情境教學模式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
小學生具備認知能力較弱、想象力相對豐富的特點。一方面,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小學生逐漸具備了一定的判斷能力,特別是具備較強的模仿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可以通過模仿成人的行為、語言等途徑得出深刻的理論,從而實現(xiàn)社會適應能力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他們社會經(jīng)驗相對缺乏、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對于學習與生活中的復雜事物,過于依賴經(jīng)驗習得,為此,無法做出深入、客觀的判斷,這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征,采取相應的方式進行科學引導。以往授課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布置大量背誦、抄寫等機械性的作業(yè),由于未能契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故而,未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情境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建,則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它要求教師利用各種策略,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不同類型、不同環(huán)境的學習氛圍,從而為英語課堂注入活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于英語詞匯的理解日益深刻,這對于他們完成熟練應用的目標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強化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
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應用,英語學習自然也是如此。情境教學模式的科學創(chuàng)建,可以拉近學生與英語知識之間的距離,使他們在身臨其境中掌握更多的英語詞匯,從而獲得聽、說、讀、寫四個維度的不斷強化。隨著學習經(jīng)驗的增多,小學生將切身體會到英語學科的價值,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改進自己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形成的不良行為。這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便于他們更為得心應手地將英語詞匯應用到寫作與口語表達中,久而久之,獲得個人學習效率的明顯提升,為他們形成夯實的英語基礎,學習更加深奧的英語詞匯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二、英語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策略探討
(一)加強對角色融合方式的應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表演欲望,角色融合模式的創(chuàng)建,為他們想象力的拓展、表演想法的落實提供了機會,這對于他們詞匯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是較為有利的。此外,這種授課方式,為英語課堂注入了趣味性,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掌握了多個英語詞匯的用法,為他們辨析能力的強化提供了必要支持。故而,在開展詞匯教學時,英語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選擇相應的角色融合方式,以此提升英語學科的育人效果。
以“At Christmas”為例,這部分內容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掌握“Christmas”“Father Christmas”“have a good time”等詞匯,并能運用表示時間的副詞,比如“first”“finally”等詞語,有條理地描述圣誕節(jié)活動開展的步驟,以此加深他們對圣誕節(jié)文化的認識,最終實現(xiàn)個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不斷提高。為了完成以上的授課目標,教師可以選取一部或是多部與圣誕節(jié)有關的故事,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扮演活動,以此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從而調動他們學習英語詞匯的主體意識。英語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故事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引導學生準備與之有關的道具,比如圣誕樹、圣誕帽子等,然后讓學生借助這些道具,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加深對英語詞匯含義的理解。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英語教師還可以將教室的一角布置成與圣誕節(jié)有關的場景,譬如圣誕商店,然后請學生扮演顧客與售貨員,讓他們通過相應的對話,逐漸加深對“At Christmas”一文的重點知識的記憶。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故事內容,適當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比如加入一些語句、設計某個動作等。期間,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想象能力得到了強化,以“高興”為例,劇中人物在圣誕節(jié)到來之際,想到自己可以吃到許多好吃的食物、穿上美麗的衣服,心里很是高興。而學生想要將這種“高興”的情緒表演出來,需要在語氣、動作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究,以此提升表演效果。這樣的探索經(jīng)歷,對于
他們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難點詞匯是較為有
利的。
(二)合理應用信息技術
在詞匯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則可以使枯燥的英語知識,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從而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便于學生更為積極參與到各項英語詞匯活動中,最終獲得夯實的詞匯基礎。因此,教師應根據(jù)授課內容,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確定信息技術應用的時長。
以“Our Animal Friends”為例,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通過認真觀察、自主探究等方式,識記中國與主要英語國家的動物,能聽懂、會說“l(fā)eg”“arm”等詞匯,能深刻理解課文的內容,并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對課文內容的復述,同時初步掌握課文中所涉及到的英語詞匯,可以用英語向眾人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為了完成以上授課目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動物有關的視頻資料,比如動物紀錄片、動物動畫片等,以此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能保持長時間的關注。觀看完畢以后,教師可以結合動畫片的內容,向學生提問:“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in the video? Can you describe its characteristics in your own words?”這個問題對于小學生而言不算太難,為此,他們積極回答:“我最喜歡小狗,它是白色的。”“我比較喜歡小兔子,它整日蹦蹦跳跳的,特別可愛?!薄拔易钕矚g老虎,因為它是百獸之王,特別威風。”……縱觀學生的回答,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雖然對于不同的動物有著不同的描述,但礙于詞匯量有限,所描述的內容多半與顏色、性格有關,而缺乏相應的衍生。對此,教師首先給予高度的肯定,表揚學生能積極回答問題,然后為學生播放“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這一歌曲,讓學生對動物的身體部位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掌握“l(fā)eg”“tail”等英語詞匯。等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用自己剛剛掌握的英語詞匯,再次描述自己較為喜歡的動物的特點。這樣一來,學生應用英語詞匯的能力就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了強化,這有助于他們形成牢固的英語詞匯基礎。
(三)注重創(chuàng)設實物教學情境
在“五育并舉”背景下,英語教學活動既要強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確保他們能掌握英語詞匯,尤其是相似英語詞匯的用法,為他們完成學以致用的學習目標提供必要助力;還應強化學生的動作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等,推動他們全面發(fā)展,確保他們能逐漸成為社會所急需的優(yōu)秀人才。在創(chuàng)建情境教學模式時,英語教師應將強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納入到教學目標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使他們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得以明顯提升;應從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元素入手,構建相應的授課情境,使學生能通過理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式,掌握與課文有關的英語詞匯,最終實現(xiàn)個人實踐能力的不斷提升。
以“Let's Make a Fruit Salad”為例,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能通過觀察、討論等方式,認出“banana”“pineapple”等詞匯,掌握課文中重點句式的結構,從而了解更多與水果有關的英語內容,形成對水果的熱愛之情。為了完成以上授課目標,教師在上課以后,可以讓學生將之前準備好的香蕉、蘋果、牛奶等物品拿出來,然后引導學生做水果沙拉,并在制作完畢以后,請學生上臺講述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期間,學生礙于制作沙拉的經(jīng)驗不足,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將水果的順序弄亂了、水果的比例不對等,但隨著制作經(jīng)驗的增多,他們將逐漸找到制作水果沙拉的技巧,這有助于他們理解與水果沙拉有關的英語詞匯。而創(chuàng)作完畢的分享活動,則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制作過程進行深入的總結。比如學生會用“I put apples in the first step, oranges in the second step, and strawberries in the third step…”這樣的句式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歷程。期間,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獲得了明顯提升,這對于他們掌握與水果有關的英語詞匯是較為有利的。最為重要的是,這種授課方式較為直觀、具體,所涉及到的水果元素,又都是學生較為熟悉的,這會拉近他們與“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一文的距離,切實降低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抵觸情緒,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為他們更好地掌握英語技能提供必要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詞匯認知能力的提升并非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這意味著,即便教師創(chuàng)設出較多有趣的學習情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轉變態(tài)度,積極參與到詞匯學習中,短時間內,很難看到明顯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后進生,他們礙于英語基礎相對較弱、理解能力相對較差等原因,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成長空間。對此,教師應高度理解,加強對他們的關注,同時,根據(jù)他們的學習狀況,給予適當?shù)膸椭c指導。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想要完成閱讀與寫作目標,首先就需要擁有較多的英語詞匯。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于學生英語詞匯量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此,教師應立足實際,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創(chuàng)建策略,以便能構建高效英語課堂,切實提升詞匯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曹怡婷.小學英語詞匯情境教學模式的建構途徑探索[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八卷)[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505-509.
[2]吳紅梅.基于情境的小學英語詞匯項目學習實踐[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2(1):60-64.
[3]季美潔.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20(21):105-106.
[4]蔣開蓮.小學英語詞匯情境化原則的再思考[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4):234+236.
[5]丁勖.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英語廣場,2021(32):131-133.
[6]孔憲英.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20(3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