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勇
〔摘? ? 要〕? 深入推進的新課改,對小學科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目標。在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教學理念與模式明顯滯后,要求教師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發(fā)現問題,并分析與解決,從而有效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增強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獲得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小學科學;教育;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0-0013-03
2022?年版新課標基于“激發(fā)學習動機,加強探究實踐”的課程理念,提倡設計學生喜歡聽、樂意看的科學活動,將其學習的內在動機激發(fā)出來,并注意利用學校、社會、家庭等多方資源,精心設計多元化、探究性問題。因此,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內容及活動設計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讓課程兼具生活性和實用性,恰如著名學者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在開展科學教學時,小學科學教師應對教學策略做出改進,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化元素,豐富教學內容,使小學生的科學精神得到有效培養(yǎng)。
一、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的價值
(一)消除小學科學教育的困境
小學科學并不是主科,因此不論是家長還是學生,對其關注度均不高,長此以往,科學教師也就以比較隨便的態(tài)度對待這門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均較為單一。同時,以往的科學教育皆以教師為主導,一般都是由教師單方面地把科學理論與現象告訴學生,而未對學生興趣以及學習能力引起重視,所以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不僅如此,大部分科學教師沒有關注科學學科自帶的生活性,教學不貼近實際,也不注重科學實踐。如此的科學教學,既無法讓學生喜歡上科學學習,也沒有發(fā)揮科學教育本身的價值。而實施生活化教學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科學在提高生活質量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促進學生進步
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綜合性很強,各領域的基礎性知識和技能均被囊括其中。但不同于其他學科,小學科學的大部分知識均與生活現象有關,且最后也用于解決生活問題。同時,這門學科是一門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學科。在小學科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其科學素養(yǎng)予以培養(yǎng);另一方面,還可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多次科學探究中得到很好鍛煉,促進其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開展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的積極作用非常多,值得教師主動嘗試。
二、小學科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巧妙聯系生活現象,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因為小學生年齡普遍偏小,所以缺乏生活經驗,對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并不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豐富實驗素材,引導學生巧妙地借助理論知識,深刻理解隱藏在科學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所以,小學科學教師應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準確的把握,知悉其生活,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入手,對實驗教學活動展開科學設計,并引導其積極參與,主動分析解決問題,進一步強化科學素養(yǎng)及綜合能力。
以“種子發(fā)芽”實驗為例,為了讓實驗的生活元素更加豐富,教師應鼓勵學生準備花生、紅豆、玉米等各自喜歡的植物種子。首先,啟發(fā)學生積極討論,鼓勵他們說一說自己對實驗的認識。接著,基于教學內容,提出“種子發(fā)芽的條件是什么”等問題,引導其思考。其實這樣的問題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學生具有一定生活經驗,往往會說出“水、陽光、泥土”等答案,但其生活經驗相差很大?;诖耍處熆蓪嶒灥哪繕?、方法以及內容引出來,進而使學生對這一類問題的求知欲得到較好的滿足。在具體實驗時,對于學生的質疑,教師應認真對待,第一時間給予解答,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蓪嶒炑由斓秸n外,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觀察種子發(fā)芽的過程,并提交實驗成果。由此能夠看出,通過對生活化實驗教學的運用,可讓實驗與整個教學過程充分融合,使學生產生強烈的科學探究欲望,而這對科學教學來說無疑是十分有利的。
(二)提供生活化的實驗材料,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開展小學科學教育時,大部分科學規(guī)律的獲得均源自實驗,所以教師必須注重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對科學知識的本質有一個深刻體會,進而形成正確的科學思維。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有必要給學生提供生活化的實驗材料,并引導他們借助熟悉的材料去探究科學知識,進而讓小學科學教育的實效性得到顯著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予以充分尊重,使其積極參與實驗的設計、實施以及創(chuàng)新過程,如此方可確保生活化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比如,在教學“聲音的傳播”相關知識時,教師在準備材料時就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搜集材料,借以增加實驗探究的多樣性。同時,教師需指導學生將大家所搜集的材料匯集起來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在驗證實驗方案的可行性時,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引導,啟發(fā)他們通過合作的方式展開探究,從而實現集思廣益的效果。當然,教師可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設計更多的實驗方案,借助動手實驗掌握聲音傳播的條件,顯著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
(三)組織啟發(fā)式探究活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立足小學科學課堂,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體會科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協助其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教師可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設置具有啟發(fā)性的探究活動,指導學生積極探索科學世界,并主動融入課堂教學,推動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不僅如此,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小,對外界的未知事物非常好奇,也具有很強的探索欲望,教師可根據此特點,加強生活與教學之間的聯系,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
以“靜止和運動”為例,首先,教師可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在細化此節(jié)的理論概念后,向學生闡述,確保他們認識到靜止以及運動屬于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現象。因為小學生沒有系統(tǒng)性知識,所以對一系列問題,如參照物、物體運動和靜止的描述等,都會產生疑問。教師在教學時可帶領學生對靜止和運動的構成條件、變化過程產生的形態(tài)進行認知,使其好奇心、探索欲得到滿足。接著教師可在實際生活中融入此類現象,利用現實情境對這一知識點予以講解,幫助學生將科學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確保他們可以運用自身掌握的科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僅如此,對于物體運動與靜止的參照物而言,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不僅能較好地掌握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還能認識到參照物的運行作用,明白如何描述物體的運動以及靜止。在實際教學時,教師需要將參照物的認識作為基本教學目標,帶領學生參加具有實踐性的活動,確保他們清晰認知參照物的運用方式。此時,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問:“怎樣使課桌上的書本運動起來?”然后指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索的方式描述物體運動與靜止狀態(tài)。教師應對本節(jié)內容予以梳理以及總結,在對物體靜止和運動予以描述的過程中,需明確適宜的參照物,以便立足參照物,對被觀察物的具體位置狀態(tài)進行描述,表明運動屬于絕對的,靜止則為相對的。因此,生活中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物品,每一個物品均在按照一定的頻率做規(guī)律運動。最后,教師再與學生共同總結此次活動,支持后續(xù)教學開展。
(四)布置生活化作業(yè),掌握課堂所學知識
在開展生活化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過去的教學觀念中走出來,將學生在實踐生活中的自我認識不斷提高,幫助其一邊實踐,一邊掌握大量生活技巧。所以,教師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對實驗素材進行挖掘,使之輕松習得理論知識。
以《工具和機械》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時應就“重心”的概念為學生做一個詳細講解,之后為其布置課后作業(yè),要求他們借助雞蛋殼、黏土和涂料等制作一個小的不倒翁,并在課上同大家分享自己制成的不倒翁。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可使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對所學理論知識有一個深入理解與掌握,并結合這部分個性素材創(chuàng)設有個性的作品,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科學的樂趣。當學生產生興趣后,教師可向學生講述不倒翁的原理。如此學生留下的印象才會深刻,進而在課下養(yǎng)成積極動手操作的習慣,深入理解知識。
(五)創(chuàng)新生活化教學評價,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
在過去的科學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師過于強調考試成績,一味注重分數,所以導致對學生的整體評價不夠豐富。對此,在開展科學教育時,教師需把科學的應用性特征充分體現出來,立足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對傳統(tǒng)教育方式做出調整。同時,還要把關注點放在科學課程的創(chuàng)新性、啟發(fā)性上,讓生活化教育方式,既合理又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以提升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所以,將生活化評價方法應用到科學課堂中,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上進心,使之主動學習課程內容,進而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確保科學生活化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轉變小學科學教育方式很關鍵。而作為一種關注度較高的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已被應用于很多課程中。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既有助于學生自主性的提升,也可對其科學思維予以有效培養(yǎng),幫助學生較好地掌握科學知識。可以說,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是大勢所趨,教師應采取正確的引導方法,充分發(fā)揮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永靖.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家長,2021(35):91-92.
[2]劉偉.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1(46):77.
[3]徐愛卓.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2):89-90.
[4]陳永靖.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方法[J].新課程,2021(19):132.
[5]楊寧.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J].基礎教育論壇,202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