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屏
【摘要】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素之一。在英語繪本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教師可采取如下方法進行教學:讀前環(huán)節(jié)以問啟思,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讀中環(huán)節(jié)解疑釋惑,培養(yǎng)思維的批判性;讀后環(huán)節(jié)再構文本,培養(yǎng)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關鍵詞】英語繪本教學;思維品質;思維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要培養(yǎng)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其中“思維品質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英語繪本作為培養(yǎng)小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載體,其生動的圖片及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符合小學生認知、心理、生活經(jīng)驗等特點。本文將結合《小學英語閱讀新視野》五年級(上冊)Pigs cant fly!的教學實踐課,探討在繪本故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路徑及方法。
一、閱讀前——以問啟思,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讀前活動是閱讀教學中思維活動的開始。教師需要設計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先行認知,強化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結。在設計讀前活動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學知識,開展有效的課堂互動,并且設計梯度性問題,引導學生激活舊知,與繪本故事建立新的聯(lián)結,鼓勵學生在新的情境中積極思考、大膽交流,多角度激發(fā)學生思維。
1.利用猜謎,激活舊知
在繪本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猜謎是一種能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導入方式。在猜謎的過程中,學生會領悟到,對于同一個事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描述,進而打開思維空間。
【教學片段】
教師用PPT呈現(xiàn)動物某個部位的圖片,讓學生根據(jù)局部特征猜測動物。教師提供語言框架:“It has/is ... So its a/an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局部特征的圖片,猜出動物,并闡述依據(jù)。師生對話如下:
T:I like animals. Today I bring some pictures here. Please guess what animals they are. You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to guess.
(出示兔子的耳朵)
S1:It has two long ears. So its a rabbit.
(出示長頸鹿的脖子)
S2:It has a long neck. So its a giraffe.
(出示鳥兒的翅膀)
S3:It has feather wings. So its a bird.
T:Maybe. Look! Is it a bird?
(呈現(xiàn)“變身”成鸚鵡的Billy)
Ss:Oh, no. Its a pig.
T:The pig has two feather wings. But can the pig fly?
Ss:Ha Ha! The pig cant fly.
(出示課題:Pigs cant fly?。?/p>
【教學分析】
學生在五年級已學過用句型“It has ...”來描述動物特征。教師依據(jù)繪本內容,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結合圖片,猜動物說理由,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學語言自由談論,在猜謎中迸發(fā)出新的思維成長點,充分激活思維。
2.觀察封面,預測提問
繪本封面中往往含有一些重要的信息,如標題、作者、主要人物等。教師在繪本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封面信息,從觀察圖片、細讀文字出發(f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通過提問、預測,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繪本,讓其在自問自答中體會成就感,同時發(fā)展其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片段】
教師呈現(xiàn)繪本封面,讓學生仔細讀圖,結合語言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合理猜測故事內容,激活學生的語言儲備。師生對話如下:
T:Look, this is a cover. What can you see?
S1:I can see the title.
S2:I can see a pig running with feather wings.
(放大Billy的奇怪裝扮,激起學生的提問興趣)
T:Is it funny? So when you read the cover, what questions come into your mind?(給出提示詞:What? Who? Where? Why? How?)
S1:Where is the pig?
S2:What does the pig want to be?
S3:Why does the pig want to be a bird?
S4:How does the pig feel?
【教學分析】
學生看著封面上奇怪裝扮的Billy,好奇心越發(fā)強烈,提問能力在無形中得以鍛煉。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進入到繪本學習之中,從被動的接受者變?yōu)橹鲃拥奶骄空?,思維角度得以靈活轉變,思維得到不斷擴展。
二、閱讀中——解疑釋惑,培養(yǎng)思維的批判性
批判性思維,可以說是一種分析事實、表達觀點、進行比較、作出論斷、評價反思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技能和思維傾向。五年級學生正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因而在繪本教學中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和判斷的能力。
1.多法詮釋,理解文本
英語教學中,詮釋是指運用英語思維、圖片、結構等方式來解釋語篇中的新詞、長難句、作者的觀點等內容,培養(yǎng)學生解釋、釋義的能力。在繪本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肢體語言、上下文聯(lián)系等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詞句,識別繪本信息。
【教學片段】
繪本Pigs cant fly!故事的起因是由于Billy躺在樹下無事可做,他想要找尋一些有趣的事情。文本中“bored”和“interesting”是重難點詞匯,學生難以準確區(qū)分。教師借助繪本插圖、示范跟讀、肢體動作等幫助學生理解詞匯。師生對話如下:
T:Where is Billy? How does he feel?
S1:Hes under the tree.
T:Yes. Hes lying under the tree. Look at the picture. How does he feel? (觀察繪本插圖,體會人物情感)
S2:He feels unhappy.
T:Yes. In fact, he feels bored. Bored, bored,bored.
(引導學生跟著教師雙手撐著下巴,懶散地坐著,體會bored)
T:Here bored means ... So he finds something interesting. Interesting means ...(給出英文釋義:A. have nothing to do ?B. have something to do)
在學生理解bored的基礎上,interesting的釋義也迎刃而解。
【教學分析】
在閱讀中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肢體語言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在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下對信息進行簡單的分類和對比,辨析詞義,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2.換位思考,提問自己
新課標在“思維品質學段目標”中指出,五六年級學生要“能從不同角度辯證地看待事物,學會換位思考”。提問自己是一種變換心理體驗的過程,即將自己融入到繪本材料中,將自己的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繪本人物聯(lián)系起來,站在繪本人物的立場上,設身處地體驗、思考問題,與其產(chǎn)生情感上的溝通。
【教學片段】
教師在處理Billy與長頸鹿相遇的文本時,設計了Look and say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第三方視角觀察繪本插圖,感悟人物特點。 接著,又引導學生圍繞問題“If you were Billy, what would you say?”進行換位思考,從自身的角度來想一想:“如果你看見如此高大的長頸鹿,你會說些什么呢?”師生對話如下:
T:Billy meets a giraffe at first. Look at the picture. The giraffe is tall, but Billy isnt. What else?
S1:The giraffe has a long neck, but Billy doesnt.
S2:The giraffe can eat leaves on the tall trees, but Billy cant .
T:So if you were Billy, what would you say?
S1:Wow! Giraffe, youre so tall. You can eat leaves on the trees. Cool!
S2:Oh!You are my hero, Giraffe! How far can you look?
【教學分析】
教師就繪本人物Billy的想法、做法等引導學生不斷地向自己提問,自然而然地將閱讀的過程轉變?yōu)樗伎嫉倪^程,并讓學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進行豐富的語言生成,將被動的記憶性閱讀轉變?yōu)橹鲃拥呐行蚤喿x,讀與思、思與說環(huán)環(huán)相扣。設計Look and say環(huán)節(jié)時,教師給學生搭建好語言支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用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閱讀后——再構文本,培養(yǎng)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創(chuàng)新思維是指以現(xiàn)有的思維模式,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提出有別于常規(guī)或常人思路的見解和方法。教師應鼓勵創(chuàng)新,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自主發(fā)展空間。
1.改寫繪本,續(xù)編詩歌
改寫就是在學生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改變課文的表現(xiàn)形式,用自己的語言對文本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繪本Pigs cant fly!的語言結構清晰:Billy遇見不同的動物,借助不同的工具“變身”長頸鹿、斑馬、大象、袋鼠和鸚鵡,其描述內容平行重復,句型對稱優(yōu)美,是改寫的好素材。
【教學片段】
教師在學生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設計了Think and make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兩人一組,根據(jù)繪本內容合編詩歌。詩歌框架如下:
Cool to be a giraffe. Find a pair of stilts;
Cool to be a_________. Find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to be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讓學生根據(jù)故事最后的插圖,結合自己對繪本主題意義的理解,續(xù)編詩歌結尾;還可以創(chuàng)設“最佳詩歌”評選活動情境,進行小組展示。以下是學生的創(chuàng)作節(jié)選:
Cool to be a giraffe. Find a pair of stilts;
Cool to be a zebra. Find some paint;
Cool to be an elephant. Find a hose and leaves;
Cool to be a kangaroo. Find two springs;
Cool to be a parrot. Find some feathers;
Happy to be a pig. Jump into the mud.
Cool to be myself. Cool to be the best of myself.
【教學分析】
考慮到小學生詩歌創(chuàng)作能力欠佳、詞匯量不足,教師應提供詩歌框架,設計層層遞進的活動,幫助學生改寫繪本,調動其高階思維能力,引導其遷移運用所學語言,自主創(chuàng)作詩歌。在創(chuàng)編詩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比較故事中的人物、行為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酷的。
2.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編對話
新課標在“思維品質學段目標”中指出,五六年級學生要“能對語篇內容進行簡單的續(xù)編或改編等”。繪本教學應充分挖掘圖片信息,改變文本人稱、體裁、結構等,使文本內容豐盈、形象立體,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其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教學片段】
在繪本Pigs cant fly!的教學拓展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選用Billy遇見長頸鹿的圖片,指導學生創(chuàng)編對話,將原本的敘事文本轉化為對話文本。讓文本形式變得更為豐富,加深了學生對繪本主題的理解。教師讓學生選擇一個場景,三人一組創(chuàng)編對話,并將對話表演出來,并以語氣生動、動作形象、語言豐富作為評價標準。
【教學分析】
從教師提供的語言框架可以發(fā)現(xiàn):對話文本并非原先的繪本內容的堆砌,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了更有新意與活力的語言支架,融入了繪本人物情感的表達,如“Ha Ha!”“Are you kidding me?”等,將動物們嘲笑“變身”的Billy刻畫得生動形象,更能引發(fā)學生思考,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編熱情,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小學英語繪本故事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載體。在繪本故事教學中,教師要仔細研讀文本:閱讀前,應將教材與繪本相結合,巧妙設計問題,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繪本語境的學習中來;閱讀中,帶領學生深入思考,設置情境,適時追問,突破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斷的能力;閱讀后,圍繞繪本主題開展表演、改編、續(xù)編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從而整體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zhèn)磨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