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筱蘭
摘要:高中語文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難度較大的閱讀教學方面。閱讀作為學生吸收外在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對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文學修養(yǎng)都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探討更優(yōu)的閱讀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興趣
閱讀是個人增長見識、認識世界的窗口,良好的閱讀思維有助于促進個人的能力發(fā)展,利于其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高中是學生語文能力快速提升的關鍵時期,其中閱讀教學關系著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及語文能力發(fā)展,因此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如何強化閱讀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探討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執(zhí)行某項事情的最好催化劑,對某一件事情抱有濃厚的興趣可以更有效的完成相應的任務。因此,激發(fā)起學生對語文閱讀的濃厚興趣,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創(chuàng)設有趣的閱讀材料情境,由此吸引學生進入到閱讀世界中。情境創(chuàng)設是新課改中十分濃墨重彩的一筆,由此也彰顯出情境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及意義。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結合閱讀材料來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帶著興趣去進行閱讀,從而提升閱讀效率。
如,在“雨巷”這篇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新課前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放映江南水鄉(xiāng)的視頻資源,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盛宴,完成了一場蒙蒙煙雨的江南水鄉(xiāng)之游,并沉浸在江南情境中。學生在優(yōu)美情境的熏陶下,會對接下來的課文學習充滿更多的興趣,也會更加急切地想從課文閱讀中感受文人筆下的江南和油紙傘姑娘。這種學生帶著興趣去閱讀的模式更有利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學生對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也會有更強的共情能力,從而達到與作者在思想情感上的同頻共振,達到在文化素養(yǎng)上的高度提升培養(yǎng)。
二、提出閱讀問題
在以往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提問題的重要性,因而常采取較呆板的教學模式——安排學生閱讀、閱讀完后找中心思想。這樣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也會降低學生的閱讀效率,達不到高質量閱讀。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可以為學生明確學習方向,讓學生有目的地帶著問題思考,從而達到高效學習。閱讀教學中同樣可以通過問題設置來引導學生去閱讀,并帶著問題去文章中尋找相應的答案。這種教師提問題、學生找答案的閱讀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尋找答案的過程,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去主動思維答案,仔細地去閱讀思考文章,因此可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設置問題需要充分結合閱讀內容,做到即合理又有引導思考的價值,能讓學生通過問題去思考行文結構,逐步明晰作者的寫作觀點、全文宗旨等等。比起學生漫無目的地去閱讀文章,讓學生通過問題這個硬性任務去閱讀,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學生也能更快更有效地從閱讀材料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并進行針對性地思考。帶著問題去閱讀,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及閱讀能力,教師也能更好地實現教學要求保證教學指標完美落實。
三、介紹作者生平背景,不同的創(chuàng)作心境情感表達不同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每篇閱讀材料,均有作者的寫作背景,明確每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可以促進學生更快地理解閱讀內容,有效完成閱讀任務。而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雖然也有作者的介紹,但一般都比較簡單而片面,對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作此篇的心境之類的相關內容的延伸和普及也比較欠缺。然而,這些延伸拓展性的內容是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題的關鍵,因此要增加對作者生平背景的介紹,從而促進學生更加高效地理解文章。
比如,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蘇軾的名篇佳作就有很多,但蘇軾在寫就不同的作品時,其人生遭遇和心態(tài)觀念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局限于對蘇軾的單一的介紹,而要向學生明確蘇軾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心境,讓學生在對蘇軾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再去理解蘇軾的作品,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蘇軾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蘇軾早期由于尚未遭到諸多的困境和壓力,因此其心境都是積極正向的,年少時期的鴻鵠壯志和意氣風發(fā),就會在他的早起作品中有所體現。而在經歷貶謫,遭遇人生困頓之后,蘇軾的心態(tài)更趨向于豁達、開朗,因此其后期文章中,所表達的更多是樂觀、曠達的胸懷,彰顯著他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些豐富的寫作背景,是極好的閱讀教學資源,其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
四、拓展課外閱讀
除了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外,教師也要將課外閱讀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通過課外閱讀拓展來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閱讀修養(yǎng),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綜合素質。網絡及圖書館都有很多優(yōu)質的閱讀資源,教師要將這些閱讀資源高效利用起來,幫助學生拓展閱讀眼界,提升閱讀技能。教師可以將自己所篩選出來的優(yōu)質閱讀資源,分享給學生,供學生自由閱讀。
比如,在閱讀題材的選取上可以從人文歷史類:不同國家多姿多彩、大放異彩的文化底蘊和風俗人情,這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不用行至他國,就可以領略各國風光,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體驗不一樣的思想情懷,從而更加真切地愛上閱讀。另外,也可以篩選一些名勝古跡類景物描寫的閱讀文章,讓學生從別人的文筆中去建構宏大的建筑畫面,感受自然古跡的優(yōu)美。在學生主動建構畫面的過程,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而想像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靈感源泉之一,由此通過閱讀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這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此外,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閱讀征文等活動,來強化學生的閱讀意識,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教師要安排好閱讀課堂時間,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后,分組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閱讀收獲,讓學生在探究交流中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加強語文閱讀訓練。而通過閱讀征文比賽,可以促進學生從閱讀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而增強自己輸出寫作的能力。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師需要高度重視閱讀教學,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完成培養(yǎng)高素質、具核心素養(yǎng)人才的要求。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圍繞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出發(fā),再從問題引導、課外閱讀等方面去展開教學,可以保證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玉琴.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27):2.
[2]孫春苗.接受美學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界:綜合教育,2016(5):2.
[3]劉亭利.既要讀進去又要讀出來——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