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芝
摘要:學習漢語,就是學習和掌握漢語文字的使用,涉及人們生活、工作、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和文學、文化活動。與其他課程相比,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這決定了語文課程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目前的義務教育低年級的語文教育存在一定的輕朗讀問題,因此“朗讀”回歸到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采取各種方式,有效落實朗讀教育。
關鍵詞:朗讀;義務教育;低年級
所謂朗讀,就是把書本上的文字通過語言的方式讀出來。實踐證明,朗讀作為語文學科的一種基本方法,是語文基礎教育中實現(xiàn)語言規(guī)范化的捷徑。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對文章整體的感受性,使閱讀能力具體化。朗讀是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朗讀訓練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好的讀者是文章最好的闡釋者,這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思考能力的主要方式。
一、激發(fā)朗讀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的范讀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新課文時,老師最好能先范讀課文全文,并將自己融入到工作狀態(tài)中,有時充滿激情,有時輕聲細語,這樣學生就會被教師的情緒所感染,產(chǎn)生學習課文的欲望。教師的范讀是一種“引領”,具有現(xiàn)實的、直接的引導作用。這比單純告訴學生,朗讀需要用什么語氣要好得多。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正確的理解和朗讀,能夠區(qū)分自己和老師在語音、語調和情感上的差異,語感就會展現(xiàn)出來。當然,教師在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停頓和朗讀的速度、輕重和急緩,使學生進入到課文當中。在低年級課文中有很多童話故事,語言生動有趣,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
教師范讀教學時,應該和諧、優(yōu)雅的把抽象的語言和文字轉化為自然、優(yōu)美的聲音,直觀地再現(xiàn)作品的神韻意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美的展現(xiàn),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為學生的朗讀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除了聲音這一方面,老師的表情和姿勢也會直接給學生傳播課文中的情感和信息,以便學生可以直接受到啟發(fā),有效地理解朗讀技巧,提高朗讀水平。
例如,《秋游》就是一篇質量和美感并存的文章。藍天、白云和綠草給人一種放松和快樂的感覺。開始上課時,教師以范讀的形式向同學們介紹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同學們閉上眼睛,沉浸在教師美妙的聲音中,仿佛真正感受到了秋天時分大自然的浩瀚和壯麗。讓學生感受到一切都是醉人的,牽動著心弦的。產(chǎn)生“老師怎么能讀得這么好?”的想法。這時,教師要抓緊時間告訴同學們,讀書不僅要讀聲音,還要讀圖片,并且讀出感受。這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對朗讀產(chǎn)生了興趣,整堂課形成了濃厚的朗讀氛圍,他們會不由自主地模仿老師去朗讀課文。
二、創(chuàng)造朗讀情景
教師應根據(jù)不同文本的內(nèi)容和特點,創(chuàng)造各種有趣的朗讀情境,來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朗讀課文。可以選擇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當學生看到生動的畫面,聽到演示朗讀的聲音和色彩時,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學校的教育先進的視聽設備,充分使用視聽教育手段,來增強學生對課文的各種感知,引導學生從各種各樣的角度產(chǎn)生聯(lián)想,獲得對文本的整體感覺和基調的把握。
真正的朗讀是讓學生融入課文中所描寫的意境,去發(fā)現(xiàn),去尋求,從而獲得經(jīng)驗的積累和對生活的感悟。教師可以選擇與文字意境一致的音樂或圖畫,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喚起審美情趣,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審美情境。孩子通過大聲朗讀,感受自我,體會語言和意境之美,自然就能讀出“味道”。
例如,《母親的恩情》一課,為了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感謝母親,首先要通過給學生展示母親的照片或視頻,內(nèi)容是母親在深夜低著頭坐在床上,用針線給孩子縫制衣服。引導學生們,在此時此刻,看到此情此景,是否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的媽媽嗎?有的學生會說:“照片上的母親頭發(fā)花白,卻又非常慈祥……”也有學生會說:“已經(jīng)很晚了,媽媽還在給孩子改衣服?!边€有學生會感嘆道:“深夜還幫孩子縫制衣服,真是勤勞的母親啊?!边@時,更能激發(fā)學生們感受“母親的辛勞、勤勞和對孩子深深的愛”。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深入到作者的心靈深處,感知到母愛的偉大。
三、增加朗讀形式
低年級的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更容易對反復的朗讀產(chǎn)生厭倦感。為了讓他們習慣朗讀課文,教師可以通過增加朗讀形式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朗讀的形式有小組朗讀、集體朗讀、音樂朗讀、表演朗讀、角色朗讀、男女朗讀等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梢越Y合學生的喜好,設計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在朗讀時提高興趣,在朗讀時產(chǎn)生語感。當然,所有的朗讀都是有功能的。學生不會讀的時候需要教師引導。為了幫助學生區(qū)分段落內(nèi)容和層次,宜采用教師引導朗讀,對話多的課文要分角色大聲朗讀,渲染氣氛時集體一起朗讀。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表演,表演能激發(fā)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使他們?nèi)硇牡赝度氲綄W習中。因此,“角色扮演”也是教讀書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狐貍和烏鴉》這一課時,學習課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找搭檔來分角色表演,可以自由想象,加入一些肢體動作,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表現(xiàn)出來。這個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的機會,展示他們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增強學生們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學生邊玩邊讀,既促進了朗讀,又加深了體驗。朗讀的形式有很多種,教師必須把握時機,合理設計每種朗讀形式,努力使其發(fā)揮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讀書教育實踐中要重視朗讀,繼續(xù)加強朗讀教學,特別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果在課堂里,學生朗讀課文用了很多的時間,課外朗讀的機會可以完全交給學生去自由朗讀。通過大量的朗讀練習,教師可以掌握使外在的節(jié)奏、韻律與內(nèi)在的意境、情感美一致的朗讀方法。美麗的校園書聲洪亮,同學們通過大量的朗讀來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從而使祖國的語言和文化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唐荃.淺談讓朗讀回歸小學語文課堂的必要性[J].智力,2021(20):35-36.
[2]程紅海.讓朗讀回歸小學語文課堂——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11):26+25.
[3]潘江艷.讓“朗讀”回歸義務教育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課堂[J].林區(qū)教學,2019(0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