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書英
摘要:班級文化建設包括“硬文化”建設和“軟文化”建設,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內(nèi)在的。班級文化建設對班級的管理和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班級的“軟文化”建設更是班級建設中的核心,我們該如何加強班級的“軟文化”建設,這是我們在班級管理中一直要探索的。
關鍵詞:班級文化;軟文化;制度文化建設;班主任作用;學生主體地位;主題班會
班級文化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所謂硬文化,是一種“顯性文化”,我們直觀看到的,如教室的布置,教室墻壁上的名言警句,黑板報,教室前面的班級簡介等。而軟文化,則是一種“隱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觀念文化和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種班級班規(guī)、班級公約,構成一個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環(huán)境;觀念文化則是關于班級、學生、社會、人生、世界、價值的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制度和觀念等引發(fā)出來,從學生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言談舉止和精神面貌,則是行為文化。
班級“軟文化”環(huán)境是班級文化環(huán)境的核心,一個班級發(fā)展的好壞,并不完全取決于外部的條件設施,更重要的還是內(nèi)部建設。它包括班級風氣和班級風格,是班級對外的社會形象,是班級的名片。那么,如何加強班級“軟文化”建設呢?
第一,我們要著手班級制度文化建設,讓班級“軟文化”形成保障。
中國有句老話: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集體是由多個個體組成的,個體差異較大。要形成班級凝聚力,我們要有統(tǒng)一的制度。這個制度是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所制定的班級公約、紀律和獎懲條例等,在經(jīng)過全體同學表決通過后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一定要秉著“公平、公正”的原則。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制度落實到實處,發(fā)揮其積極作用,而不是擺設;另一方面,班級就能發(fā)展得井然有序,大家在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下學習、生活,更能發(fā)揮出競爭意識和進步的趨勢。
班級公約是我們在班級工作中經(jīng)常實施的一種制度,也是班級建設中的“指揮棒”。這個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制定,且一段試行期后的調(diào)整。公約內(nèi)容包括兩部分:一個是積極的,要表揚加分的,如每天自習課前的早到,作業(yè)完成情況,寢室紀律和衛(wèi)生,以及班干部的工作認真程度,處理危機事件能力等;另一個是要扣分的,如遲到、作業(yè)不做、自習課上講空話、晚上入寢紀律差等。在實施過程中,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體現(xiàn)“人情化”。因為我們加強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初衷是為了每個學生能在一定的準則規(guī)范下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的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方向發(fā)展。
建立豐富的班級制度文化,把制度落實到實處,使班級形成“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可以加分,人人都是班級主人,人人都要遵守制度”的良好局面。每學期兩次的反饋和小結,可以成為學生評定品格和行為等級的標準。
第二,我們要重視班主任的“領頭羊”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讓班級“軟文化”內(nèi)力十足。
一個班級的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對班級文化的建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班風”也可理解為班主任的作風。一種好的班級領導方式,對于學生身心發(fā)展有著極大的鼓勵作用。所以,我們教師要加強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采用適合自己班級的管理體系,才能讓班級變得越來越好。作為班主任,首先要有扎實的學科知識,能在自己學科領域內(nèi)有所作為,加上上課幽默風趣,使學生在學習方面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教師,最能吸引學生的是教書的本領。其次,班主任要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讓班級成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在班級管理中,一定是以愛為出發(fā)點,堅持原則的同時要有“人情味”,我們的“管”是為了更好的“理”。把班級事務“理”得有條理,把班級成員“理”得有理想、有目標。班主任要積極參與班級的各項活動,在“威嚴”下更應是個和藹可親的長者。做個“有溫度”的班主任,這樣的班級一定是個凝聚力強的班級。另外,班主任要有個人魅力,如擅長體育運動、唱歌、書法等,無形中添了份學生的喜愛和崇拜之情。在管理班級時,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照搬照抄別班模式。如果說班風是班級建設的“靈魂”,那么,班主任就是通向那個“靈魂”的階梯。一個陽光、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班主任帶出來的班級也一定是充滿活力,不斷進步的班集體。
學生是班級建設的主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班風形成,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他們既是學習伙伴又是競爭者。同學間最好的狀態(tài)是:生活中互幫互助,學習上合作競爭。高中學生絕大部分是住宿的,朝夕相處。只有在和諧、友愛的環(huán)境中,才能身心愉悅,才能更好地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學習上,又是競爭對手。班級文化建設中,我們要樹立榜樣的力量。這是無窮的,它能激勵后進生不斷努力,積極向前面的同學靠攏。這樣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一定有助于班級文化建設。還要加強班干部隊伍建設,班干部是班級主體中的中堅力量,發(fā)揮好班干部對班級的管理,體現(xiàn)“民主政治”,才能深得民心。班級中的每個成員都是這個集體的主人,要培養(yǎng)他們的主人翁思想,班級中的事情,人人都要參與。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用自己的“光”和“熱”鑄就的大家庭一定會更加珍惜。
第三,我們要定期召開主題班會,讓班級“軟文化”活力十足。
主題班會是教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主任向?qū)W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和重要陣地,也是班級成員之間互相交流,增強班級凝聚力的有效途徑。
主題班會的開展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在教室里進行,也可以在室外運動場所進行,根據(jù)班會的主旨選擇合適的場所和方式。一般傳統(tǒng)觀念認為主題班會是說教式的,即班主任總結班級近期情況和下階段的目標。這樣的主題班會能讓學生們統(tǒng)一思想,明確班級和自己的實際情況,但形式過于單調(diào),理論性太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班會形式的選擇不僅要考慮班級特點,還有班級的動態(tài)。召開的目的是穩(wěn)定班級,加強班級凝聚力,讓班級發(fā)展得更好。如在期中考后,我們可以組織關于成績分析為主要內(nèi)容的班會,表揚進步者,激勵落后者。成績優(yōu)秀者談談學習心得體會,大家互相學習,讓班級每個學生在競爭的氛圍中不斷進步。在班級氛圍低落時,可以組織一次體育運動來調(diào)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學習也需要激情和熱情。高中學習科目多,壓力大,情緒對學習效率又極其重要。我現(xiàn)在所帶的這個班級比較喜歡體育運動,無論是運動會還是體能測試都是全校第一名的,所以我會采用以運動為主題的班會來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或作為他們表現(xiàn)好的獎勵。在召開主題班會時,我們要做好準備工作,全員參與,內(nèi)容要充實,形式要新穎。一堂成功的主題班會能促進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推動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學生在活動中也能增進同學感情和師生之情,讓班級友誼之船堅不可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guī)則,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班級文化建設,特別是班級“軟文化”建設在教育教學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效。班級的“軟文化”是否強硬,直接決定著班級的未來發(fā)展空間。我們要加強班級“軟文化”建設,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建立屬于自己班級的文化。讓孩子們在充滿活力的班級文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自律精神,做個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班級文化建設的嘗試》
[2]《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