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育部推出了教育雙減政策,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目標,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全面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在雙減背景下,為了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水平,教師在初中地理課程開發(fā)過程中,要注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聯(lián)系生活,同時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生活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現(xiàn)真正的素質教育,提高地理教學水平。本著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促學生地理知識能力綜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雙減;小組合作;初中地理
引言
地理是初中階段必修的重要課程之一,與實際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為了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初中地理要合計地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讓學生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到的問題,在生活中滲透地理文化,增強初中生地理學習的效率。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對如何在雙減背景下在初中地理課程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進行一番探討,希望能對廣大教師和學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隨著教育改革的方向的改變,教師應當抓住小組合作學習打來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提升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在數(shù)學課堂中開設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增進學生在組內自身能力的發(fā)揮,更是對每個學生協(xié)調性、交流溝通能力的考驗,通過小組學習全面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進步與發(fā)展。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要注意小組構建的合理性,從多方面進行考量,每個小組內需要有地理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同樣也需要有地理基礎薄弱的學生,通過互幫互帶,學生之間彼此交流和探討問題,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合理的小組架構會對初中地理學習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了解黃土高原的地理環(huán)境、形成原因以及形成過程和歷史,教師可以讓小組之間進行組內的資料收集,可以借助多媒體或者查閱書籍的方式對黃土高原的形成過程進行溝通和交流,小組合作,每個人對自己想要了解的領域進行資料的整理,這種學習模式不僅能夠有胸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同時也能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查閱資料加深知識點的學習印象,提升初中地理學習的質量。
二、開展多樣化活動
中學地理是學生認識地理環(huán)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地理知識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以來,領土的變化與時代的建設歷程,中國地理與鄉(xiāng)土地理的基本知識,記錄了環(huán)境發(fā)展變化與問題,奠定了中國經濟建設發(fā)展的基礎。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是學生初次接觸地理學科的關鍵時期,是學生高中及未來地理學習的基礎。選擇符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是學好初中地理的關鍵。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摒棄讓學生“讀死書”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對地理學習的重視程度,對于地理概念性知識點,不能通過強行記憶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例子來滲透地理知識,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鼓勵學生打開思維,加深對相關地理知識點的印象。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地理學習的魅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開展素質教育,深入挖掘地理課堂中教學美的視覺元素,讓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習的另一面。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魚米之鄉(xiāng)——長江三角地區(qū)》這一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長江三角地區(qū)的文化和舞蹈進行演示和表達,舉行特殊的文化交流會,通過讓學生對當?shù)匚幕瘋鹘y(tǒng)和風俗習慣的了解,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該模塊知識學習的好奇心,小組合作配合資料收集和文化展示,將長江三角地區(qū)的農作物、地理形勢以及人文情懷都惟妙惟肖表達出來,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熱情。
三、采用多樣化教學評價途徑
高效合理的評價機制對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地理學習有著無可厚非的關鍵意義。在地理課堂紀律、課后作業(yè)的完成度等方面,教師要分別設置相應的小組獎懲機制,對不同表現(xiàn)的小組進行不同程度的賞罰,在表揚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換取其他的獎勵。通過賞罰分明的獎懲機制,每個小組之間會為了共同目標,加強組內凝聚力,同時,各個小組之間也會加強競爭力,學生之間會通過爭取更多的得分而努力學習地理,為了維護小組榮譽加強地理的訓練,從而高效提升學生地理學習水平。除此之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作業(yè)完成程度與教師評測機制之間也有著不容小覷的聯(lián)系,作業(yè)設計與評測共同構成了課外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正視二者之間的關系,建立健全的評測機制,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審視自我學習的優(yōu)勢與不足,幫助學生樹立思政學習的自信心,打造高效地理教學課堂。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和相關的知識架構時,教師可以將教學主體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進行相關部分內容的整理,并對不同的小組完成情況給予相應的客觀評價,激勵學生地理學習的自信心,推動學生地理情懷的構建。
總而言之,在雙減背景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地理,是拓寬學生學習地理的有效路徑,結合生活實際將地理知識融入其中,讓抽象冰冷的地理概念變成學生身邊正在發(fā)生的事,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之上,將生活化作為出發(fā)點,讓初中地理教學更上一層樓,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改善課堂氛圍,優(yōu)化了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內容,吸引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積極實踐,達成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方銀木. “雙減”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 2022, 8(5):4.
[2] 章建昌. 合作學習在雙減下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