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瑤
摘要:幼小銜接是幼兒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對幼兒日后的發(fā)展帶來不利的影響?;诖吮疚膶τ行七M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教學銜接
引言:基礎教育階段是個人形成良好素養(yǎng)、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階段。因此,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不僅要提升各自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還要關注教學的銜接和過渡,實現(xiàn)幼兒心理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文章基于幼兒園與小學教學銜接的實踐展開研究,為幼小教學銜接的發(fā)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幼小銜接過程中主要存在著的問題
1.幼兒園、小學的“分離式”脫鏈。教學改革為我國幼兒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然而廣大教育工作者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現(xiàn)階段我國幼小銜接的工作還存在著許多無法忽視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幼小銜接工作互相分離,無法形成穩(wěn)定的有效銜接教育工作。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都忽視了幼小銜接工作中的重要意義,認為幼小銜接的工作應當由對方來完成。除此之外,一些幼兒園也沒有針對本地小學的教學工作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安排,與本地學校的缺乏足夠的交流與溝通,對小學一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安排缺乏足夠的了解,沒有對幼兒即將面對的學習任務做好準備。
2.家庭、幼兒園的“焦慮式”搶學。應試教育體制對我國基礎教育的開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很多幼兒家長、教師都將提升幼兒的考試成績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很多家長在幼兒階段就為幼兒報名幼兒特長班、補課班等。然而,由于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教育規(guī)劃,很多幼兒園和家長都對幼兒能否適應小學生活表示了擔憂,一些家長抱有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要求幼兒園開設小學語文、小學數(shù)學等基礎教育知識,期待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一旦幼兒園開設了一些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等綜合拓展類教育活動,部分家長就會產生誤解,認為這些課程只是“帶著幼兒玩耍”。
二、幼小銜接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分析
1.幼兒園選擇錯誤的銜接方式。研究表明絕大多數(shù)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在銜接工作上都會達成這樣的共識,即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幼兒園與小學的配合才能順利進行。但當前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工作過于注重形式,沒有達到一個深層次的合作和交流。幼兒園往往是盲目地向小學靠攏。這些活動雖然使幼兒對小學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并沒有從內心深處激發(fā)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使得幼小銜接流于表面形式,沒有體現(xiàn)出銜接工作的真正實質。很多幼兒園認為只要把小學的整套體系照搬過來用在幼兒身上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然而這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阻礙了幼兒的發(fā)展。
2.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缺乏合作。教師之間缺乏合作意愿。與幼兒園教師相比,小學教師往往會形成一種莫名的優(yōu)越感,曲解了雙方合作的真正意義。由于小學教師對銜接工作的認知并不充分,導致小學教師對合作的重視程度并不高。雖然幼兒園教師有著強烈的合作意圖,但是小學教師仍然無動于衷,幼小教師的合作受到各方面的阻礙,嚴重影響了銜接工作的進行。
三、新時代有效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的科學銜接的策略
1.統(tǒng)一觀念,形成“幼兒為本”的科學幼小銜接觀。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是讓幼兒在進入小學之后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的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因此,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及時革新教學理念,樹立科學的教學思想。在設計相關教學活動及教育課程安排與規(guī)劃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這一時期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并結合本班幼兒的學情,立足幼兒的興趣愛好,制訂相應的幼小銜接課程規(guī)劃及教學實施路徑與方法,促進幼兒更好地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這一時期的過渡。樹立“幼兒為本”的科學幼小銜接觀,教師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教師要密切關注幼兒的發(fā)展情況,不斷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引導幼兒在幼兒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培養(yǎng)幼兒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2.各司其職,建立幼兒園、家庭、小學長效合作機制
(1)幼兒園做好幼兒科學入學的準備。在幼小銜接工作的過程中,幼兒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兒園的相關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到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學習相關文件的內容,掌握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特點,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科學規(guī)劃教學活動的形式與內容,為幼兒進入小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值得注意的是,幼小銜接工作不是只存在于大班,從幼兒入園開始,教師就應該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幼兒能力及品質的發(fā)展情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自理能力,為他們進入小學校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大班教育規(guī)劃的過程中,幼兒園可以聯(lián)合當?shù)氐男W以及家長合作開展相應的幼小銜接類課程,讓幼兒逐步了解幼兒階段與小學階段的不同之處,教師設計的幼小銜接課程應從生活能力、知識儲備、人際交往能力、綜合素養(yǎng)等方面,引導幼兒從生理到心理都做好進入小學的準備。幼小銜接的過程應該伴隨學前教育的全過程,每一個幼兒都應該懷著期待與快樂的心情進入小學的校園。
(2)小學要做好“適應性過渡”。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關鍵性階段,對幼兒的學習生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強化自身的銜接意識,主動融入幼小銜接工作的過程中,因為幼兒在小學低年級幼兒初次進入校園的時候,可能短時間內難以適應自身角色的轉換。因此,小學的教師也要加強對幼兒園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的影響,做到小學階段的教育從零開始,學校要認真學習《3-6歲兒童發(fā)展與學習指南》文件精神,合理規(guī)劃低年級的教學計劃,將低年級幼兒的適應問題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為初次進入小學的幼兒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做好充足的準備。幼兒由于缺乏相應的人際交往經驗,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各種問題是在所難免的,小學教師要做到有愛心、有耐心,減緩幼兒的壓力,不過分苛責幼兒。教師在小學一年級的教學規(guī)劃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提升課堂活動的趣味性,通過多元化的活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鼓勵幼兒主動融入課堂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向家長及時宣傳科學的教學思想,通過QQ群、微信群,以及校園公眾號等途徑宣傳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避免家長因信息不足、溝通不暢而產生誤解。
3.加強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教材內容的銜接。幼小銜接要避免建設在內容上的重復,避免脫節(jié)現(xiàn)象,真正做到給兒童減負,促進對兒童興趣的培養(yǎng),這是做好幼小銜接的另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學內容重復,造成入學后兒童對所學知識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那么就會使他們對學習興趣降低,上課不認真、講話、做小動作等,為教師組織教學帶來困難。反之,幼小教學內容脫節(jié),則易造成兒童對所學知識理解上的障礙,同樣也會對所學知識不感興趣,喪失學習信心。因此,可以組織幼兒園大班與小學一年級老師對幼小教育內容仔細分析比較,做好銜接。
4.幼兒園和小學加強與家長的銜接。幼兒園與小學低年級應當積極加強與幼兒家長的聯(lián)系,重視家長在有效銜接中的作用,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建立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組織,把教育思想觀念傳授到每個家庭,實現(xiàn)家長認識和行動上的提高進步,其中包括:(1)更新教育觀念。(2)為幼兒準備家庭學習環(huán)境,營造良好學習氣氛。(3)調整好幼兒生活規(guī)律。(4)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5)增強幼兒的信心。(6)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7)激發(fā)幼兒上小學的興趣等方面,使家長能夠正確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幼小銜接、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更好地為幼小銜接起到主要補充和助力作用。
結語:綜上所述,良好的幼小銜接需要各方的齊心協(xié)力,才能促進幼兒平穩(wěn)過渡。相關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制訂科學的教學管理策略,為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生”這一新身份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劉麗英.繪本——閱讀潤澤心靈助力幼小銜接[J].黑河教育,2021(12):63-64.
[2]劉琳.幼小銜接從生活準備和自主管理入手[J].當代家庭教育,2021(36):66-67.
[3]張建銀.以兒童為中心的幼小銜接——小學新生入學適應期的實踐策略探索[J].中小學校長,2021(12):58-59.
[4]吳佳梅.幼小銜接視角下提升幼兒學習品質的閱讀區(qū)組織實施研究[J].幼兒100(教師版),2021(1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