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平
摘 要:幼兒生活常規(guī)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幫小班幼兒建立有序生活常規(guī),取得良好效果呢?在我工作中,總結以下三點經驗:制定常規(guī)教育內容、尋找常規(guī)教育策略、發(fā)揮家庭教育因素。教師要把握小班這一關鍵期,充分發(fā)揮幼兒主觀能動性,使幼兒快樂習得各種常規(guī)。
關鍵詞:“小班”;“常規(guī)教育”;“行為規(guī)則”
常規(guī)是指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是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健康、有序地進行的規(guī)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科學、合理安排和組織幼兒一日生活”,同時,“要建立良好常規(guī),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小班幼兒,在平時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常規(guī)工作重在小班。幼兒第一次離開家來到幼兒園,從未過過集體生活,存在著常規(guī)習慣差的現(xiàn)象。然而小班幼兒可塑性大,容易接受老師對他們的行為訓練。俗話說的好:“習慣成自然”,因此教師要把握好關鍵期,幫他們邁好人生第一步。經合理、及時教育和培養(yǎng),幫幼兒養(yǎng)成良好常規(guī),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fā)展。以下是我?guī)О噙^程中幾點嘗試。
一、制定常規(guī)教育內容
(一)交往規(guī)則
1.入園向老師問好,離園能向老師道別。
2.遵守游戲規(guī)則、不爭搶和獨占玩具、有禮貌地借玩具。
3.遇困難不哭,會請求別人幫助。
(二)個體規(guī)則
1.認識自己物品位置,記住自己是那一組小朋友,能雙手輕拿、放椅子。
2.愛護玩具,將玩過的玩具收拾好。
3.認識自己的物品,洗手不玩水。
4.獨立吃完飯菜、點心、不挑食,吃完用自己毛巾擦嘴。
5.獨立安靜入睡,在老師幫助下穿、脫衣褲、鞋子。
6.游戲注意安全,不獨自離園,不把異物放入口、鼻、耳中。
7.會自己解小便,大便知道叫老師。
(三)群體規(guī)則
1.認真聽老師講話,集體活動時說話先舉手。
2.排隊時跟著隊伍走,會聽口令做操。
3.安靜地進餐,入睡和起身。
4.愉快來園,點名大方回答“到”。
二、尋找常規(guī)教育策略
(一)關愛幼兒,榜樣示范
要培養(yǎng)良好常規(guī),必須和幼兒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師發(fā)自內心的關心體貼,能使幼兒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得到滿足。在此基礎上,把耐心教育和嚴格要求相結合,從而使教師和幼兒間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礎,有了這種感情基礎,教師就可以科學地管理幼兒,靈活、有效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常規(guī)。小班幼兒年齡小,自理能力弱,比如小便不會脫褲子,老師就要耐心的幫助幼兒脫、提褲子。
教師在日常教育中,嚴格要求自己言行,幼兒總是以老師作為模仿效法對象,老師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都會在幼兒心靈深處留下烙印,對幼兒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時處做幼兒良好榜樣,以大方得體的儀表,穩(wěn)重端莊的舉止,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文明禮貌的語言等,形成一種無聲無形的教育動力感召幼兒。
(二)正面教育,表揚鼓勵
幼兒年齡小,思維能力不完善,即使老師講,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不一定按要求去做。對幼兒管理應體現(xiàn)在耐心說服引導上。對幼兒正面行為和點滴進步,應積極鼓勵、充分肯定并提出進一步目標和要求。
幼兒剛入園,吃飯依賴老師,總要老師喂。因此,我觀察到班上吳浩銘小朋友吃飯從不讓老師喂,幼兒吃飯時,特別表揚吳浩銘小朋友:“看,吳浩銘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自己吃飯的小朋友本領大!我看有哪些小朋友是自己吃飯的”這時,幼兒都自己拿著小勺吃起飯來,幼兒吃完跑過來說:“老師!我自己吃的!”日常生活不要因為事小而吝嗇,你的表揚和鼓勵,幼兒會因為你的贊許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別小看小小的貼畫,貼畫的獎勵方法對幼兒很受歡迎,也很奏效。我把小朋友的大頭貼貼在表格里,凡是高興入園或者在吃飯、小便、喝水有進步的小朋友,就獎勵小貼畫,小朋友搶著得到更多貼畫,就會努力遵守老師要求,逐步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三)監(jiān)督檢查,及時糾正
常規(guī)培養(yǎng)是項長期工作,好常規(guī)是在不斷強化中養(yǎng)成提高的。教師要做到每次向幼兒提出要求時,要及時監(jiān)督,否則要求會變成空口號。教師應加大平時觀察,爭取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好的行為轉化成習慣,一旦發(fā)現(xiàn)幼兒不良行為習慣,要及時糾正,為幼兒提出正確做法。
(四)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常規(guī)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需要老師耐心引領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在自主的環(huán)境中有序活動。使幼兒在健康環(huán)境中輕松快樂習得良好經驗。為幼兒今后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三、發(fā)揮家庭教育作用
家長在家配合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盡早適應集體生活。具體安排有:
(一)午睡習慣
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時間一般為2個小時,利于孩子健康成長。讓孩子在家養(yǎng)成午睡習慣。讓孩子學會獨立入睡。
(二)進餐習慣
鼓勵孩子自己吃飯。吃飯時間要固定,引導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飯,不偏食不挑食,如果家中的食物品種單一,孩子的口味習慣也就往往比較單一,碰到沒吃過的東西很難接受。家長要鼓勵孩子對各種不同的食物都愿意嘗試。
(三)學習自己穿衣
訓練孩子自己脫、提褲子。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適、輕便,便于體育鍛煉。
(四)入廁
以游戲的形式練習。幼兒園入廁采用蹲坑,家長可以在平地上擺兩塊木板,間隔一定距離,和孩子比賽蹲下、起來的動作。然后訓練孩子雙腳踩在板子上站立、脫下褲子下蹲、站起來拉上褲子等一系列動作,反復練習,直至熟練。注意觀察孩子大便的規(guī)律,養(yǎng)成定時大便的習慣。
(五)教育孩子愿意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愿望:如想喝水,想小便,身體不舒服時,能告訴老師。教會孩子掌握一些獨立生活的本領,會更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增強自信心。
(六)做好家園溝通工作:讓老師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等。
小班良好的常規(guī)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家長、學校各方面的共同參與,形成教育合力,一起挖掘方法,充分發(fā)揮幼兒主觀能動性,使幼兒快樂習得各種常規(guī),使他們在快樂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
參考文獻
[1].楊曉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訓練》安徽教育,1980年03期。
[2].熊紅:《小班幼兒生活常規(guī)的培養(yǎng)》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
[3].江蘇蘇州幼師附屬花朵幼兒園劉黎莉:《如何培養(yǎng)小班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4].金生鈜:《規(guī)訓與教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