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續(xù)玲
摘要:孩子的本性是好的。而這份好,必須要持之以恒地培養(yǎng),才能使一個孩子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只有把新一代的幼兒教育做好,才能提升國民的整體素質,提升國民的教育水平,這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益的,也是對文明社會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良好推動。本文從幼兒文明禮貌習慣養(yǎng)成教育出發(fā),對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方法進行了研究分析,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幼兒;文明禮貌;習慣養(yǎng)成
幼兒時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形成的良好習慣將對其未來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幼兒的童年成長經(jīng)歷、遭遇、形成的影響對其未來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所以,對于正在成長的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他們終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一、積極落實文明習慣教育方案
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或僅憑老師的教導便可養(yǎng)成,而是必須在長期的持之以恒中,循序漸進。比如,在遇到熟人時,要先和對方打個招呼,這是一種很容易的行為,也是一個孩子與外界交流的開端。許多老師習慣于把單純的禮儀知識傳授給孩子,對孩子們說,對他們熟悉的人要主動打招呼。其實,這種方法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一開始的時候,因為好奇心和沖動,還能堅持一段時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禮儀就會被拋棄。所以,在幼兒園中,禮儀教育既不能視為一種教學要求,也不能把它看作是一種知識的累積,而是應該從一個更寬廣的角度、更長期的角度來看待和實踐,以促進幼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充分利用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
幼兒早期與人交往較少,與父母交往最多,最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因此,這就需要家庭扮演好教育角色。父母在教育子女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注重自己的文明素養(yǎng)。比如,父母在與人相處時,常常會提到謝謝。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也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當有人幫助他們的時候,他們會說謝謝。謝謝一詞,自然不是簡單的表達,而是要讓孩子懂得感激,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只有這種家庭,才能培養(yǎng)出良好的品行和良好的習慣。當然,在家教的過程中,還需要培養(yǎng)與他人相處的能力,以及對社會的文化素養(yǎng)。幼兒園階段是幼兒的第一個社會階段。因此,幼兒園的布局要以溫暖為核心,以文明為主題。首先,要使幼兒在居住的環(huán)境中有一種體貼的感受,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放松,并積極地進行文明教育,這也是一種教育方法。
三、注重實際相處交流的文明禮貌
文明禮儀既要體現(xiàn)在教育中,也要體現(xiàn)在實踐中。要使幼兒了解文明溝通的重要意義,就必須讓他們多與人接觸,多了解事物。例如,在幼兒園里,可以進行小組溝通,談談什么叫文明,什么叫禮貌。接著就是如何進行詳細的講解,并在小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關于文明禮儀的溝通。例如,第一次見面時,要說嗨。當有人幫你的時候,你要說謝謝,遇到老人要叫“您”,不要在閑暇時間大聲喧嘩,以免打擾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節(jié)約用水、用電等禮儀,讓孩子親身體會到禮貌的作用。教師和學生都有教學和學習的需求。在實際的生活中,比如和同學的交流,老師的交流,和朋友的交流,都要學會用禮貌用語。在學校里要穿得干凈、整潔,和老師打招呼。教學生們問候,這些都是必須的。
四、從心理教育著手,引導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心理是人的行為基礎,而行為則是心理的外部表現(xiàn)。因此,要在幼兒園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需要進行相應的心理教育,以保證其行為習慣的形成。然而,由于學齡前幼兒的年齡偏低,不適宜進行職業(yè)性的心理教育,而應采取較為生動、有趣的方法向幼兒傳達有關的觀念,以指導他們的外在行為。例如,一些孩子不想自己吃東西,這時老師就可以和他們進行深層次的交流。首先,要弄清楚為什么孩子不想自己吃東西,例如,由于父母經(jīng)常給孩子喂食,所以造成了這種問題。老師可以告訴孩子,身為一個剛進入學校的孩子,要自己的事要自己去做,要讓孩子們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在此基礎上,老師要與父母進行優(yōu)質的交流,使父母從自身開始,以正確的教育方法來培養(yǎng)他們的飲食習慣。此外,在進行心理教育的同時,還要注意觀察和掌握幼兒的心理活動,猜測幼兒的行為動機,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教育和教學。比如,一些孩子上課時聲音很大,或者沒有經(jīng)過允許就隨便拿走別人的東西。造成幼兒行為問題的內部原因是缺乏對孩子的關心,期望用這種方法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給予孩子溫馨的關懷,使其敞開心扉,并使其與班級集體融為一體,逐步形成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從那時起,它的外部行為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被解決。
結語
教育若以當前為切入點,則是膚淺的教育,因此要著眼于將來。盡管幼兒時期是人生的最初階段,但是,我們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幼兒的眼前,而是要著眼于幼兒的將來,還要著眼于幼兒今后十年乃至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在幼年時期,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可以使幼兒在文明禮儀、學習、衛(wèi)生、自我保護等方面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田慧敏.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禮貌用語習慣[J]. 科普童話·原創(chuàng),2021(6):63.
[2] 唐雪梅. 家園合力培養(yǎng)下幼兒文明行為習慣教育策略[J]. 家庭.育兒,2021(1):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