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雯
【摘要】目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也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隨著新一輪小組合作改革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也在悄悄地發(fā)生變化。然而,目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現(xiàn)象, 因此,如何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和水平提高的重要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問題研究;教育改革
一、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少數(shù)人在學習,多數(shù)人在休閑
有些所謂的小組合作學習,由于學生沒有掌握必要的合作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更由于缺少教師有效地組織調控,整個學習過程被少數(shù)的優(yōu)等生或少數(shù)善于語言表達的學生“霸占”,只有他們在擱置的學習小組中能夠得以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然后理所當然地再由他們代表各自的小組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而其他學生在各自的學習小組中只是扮演著觀眾的角色,以此消磨時間。這種學習方式缺失的是“合作”,其實質是課堂教學中“灌輸權”的轉移,即把教師自己的“灌輸權”下放給了少數(shù)尖子生。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他們并沒有親自投入到探究知識的過程當中,他們獲取知識的過程并沒有發(fā)生本質性的變化,仍然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
(二)自由放任,缺乏指導導致目的不明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上布置了小組合作的學習任務后,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有的教師一直在耐心等待,有的如蜻蜓點水般在各學習小組間游走。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開始依次聽取各組的匯報,匯報完畢,課堂教學活動便宣告結束。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可有可無,小組合作學習處于一種缺乏指導和監(jiān)控的自由放任狀態(tài)。在分組合作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當教師要求小組操練時,同學們不知所措,出現(xiàn)“你看我,我看你”的現(xiàn)象,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入手。
二、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對策研究
英語課程的學習,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庇⒄Z課程所倡導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研究表明,小組活動能減輕學習者在參與語言交際活動中可能產(chǎn)生的焦慮心理,使他們表現(xiàn)出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小組活動更能使活動參與者產(chǎn)生大量有利于語言習得的交互修正,小組信息輪換型使大部分參與者,包括平時沉默或害羞的學生都積極活躍地參與。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存在著諸多限制,使部分老師“又愛又恨”,盡管不少教師在備課中設計了詳盡的教學任務,但活動往往在課堂中出現(xiàn)低效甚至無效的現(xiàn)象。
(一)加強教師指導,轉變教師角色
作為一位教師,要善于觀察各組開展合作學習的情況,對于一開始便難于開展的個別小組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巡視時,有目的前往進行紀律的調控、方法的指導。作為一位合作者,參與到其中的一個小組中與學生一起進行角色的表演或句型的操練,并給予啟發(fā),給予鼓勵和個別輔導。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整體的把握,在學生的實際學習中給予切實的指導,教師必須深鉆教材,及時調整教學步驟和策略,選擇適當?shù)臅r機,使復雜的問題變成簡單化。教師備課要活,不能一成不變;教師備課時要周到,多問幾個假設,另外教師上課時的思路要跟著學生的思路跑。
(二)重視小組成員合理化
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小組的成功取決于所有成員個人的學習。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在群體活動中,如果成員沒有明確的責任,就容易出現(xiàn)成員不參與群體獲得、逃避工作的“責任擴散”現(xiàn)象。正是由于這種社會心理效應,在缺乏明確的個人責任時,小組就會變?yōu)閷W生逃避學習責任的“避風港”。所以在布置組員活動中,教師應嚴格加強指導,使學生們清楚組內成員會有明確的分工,每人都應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和角色。如小組討論的協(xié)調員,記錄員、資料員、發(fā)言人等,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小組崗位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譬如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經(jīng)常變化小組長,每次均由組長主持活 動、明確分工,然后由小組選出一名代表,作為本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這對“代言人”來說,他能獲得伙伴們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滿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會努力做得好些,對其他同學來說,也有一種主人翁的感覺。另外,因小組的不斷變動,“代言人”也不斷變化,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內容和自己的特長成為小組“代言人”,也就使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一種成就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各學習互動小組實行動態(tài)管理,在互動小組出現(xiàn)不合理現(xiàn)象時,應果斷采取措施,及時調整和重新組合。小組學習互動的人員不宜過多,根據(jù)不同的內容和任務,劃分小組的人數(shù),一般以2—6人為佳,人數(shù)過多,其組內成員減少了充分運用實踐的機會,互動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三)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盡管大部分學生喜歡表現(xiàn)自己,始終處于積極主動參與而使自己的英語學習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學生,疑問基礎較差或者個性內向的關系導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們不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只是等到老師注意到他們,點到他們的名字時才愿意開口。給他們的英語學習帶來 了消極的作用。通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那些平時不敢在全班級面前發(fā)言的學生愿意在小組里面與其他同伴交流,會在小組中得到同學的贊賞或者得到同學的幫助意見,從而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達到最終目的,使學生都敢于大膽地展示自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堅持科學的評價方式,讓學生認清自我,更上一層樓。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我們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孫國華, 王靜. 基于學生個體差異的小學英語合作學習策略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 2015(4):1.
[2] 何玉林. 淺談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J]. 時代教育, 2012(12):1.
[3] 慶蔡. 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與實踐, 2020, 3(4):170.
[4] 張淡新. 淺談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J]. 校園英語, 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