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諸多痼疾。微專題教學以相對立體、豐富的形式,多角度整合教學內(nèi)容,是落實學習任務群的途徑之一。筆者通過梳理分析古詩詞教學、褚樹榮微專題教學理論和教學案例成果發(fā)現(xiàn),盡管古詩詞教學、專題教學和微專題教學研究成果豐碩,但也存在華而不實、新而無果、有計難施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文章從意象、典故、聲韻和主題四個方面出發(fā),嘗試用微專題教學來突破古詩詞教學瓶頸。
關鍵詞:中學古詩詞單元;微專題;教學設計
基金項目:2021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部編版高中語文詩詞微專題教學設計研究”(項目編號:CX20211244)。
作者簡介:潘利花(1997—),女,衡陽師范學院。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生命體驗的積淀,學習古詩詞有利于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yǎng)成健全人格,但目前古詩詞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微專題教學是整合教學內(nèi)容的優(yōu)質(zhì)手段和落實學習任務群的途徑之一,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nèi)容、清晰的學習目標和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但同時,微專題教學中還存在教師教學知識儲備不足、教學技能落后、教學時間有限等問題。
褚樹榮[1]對微專題教學概念做了詳細說明:微專題教學是在學習任務群框架中,選擇核心的語言知識、關鍵的語文能力、基本的審美方法、典型的文學現(xiàn)象、多元的文化話題等要素,提煉成小而精的教學點,圍繞教學點進行深度學習。由此可知,微專題教學可有效解決古詩詞教學中“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問題。
對學生的“學”來說,微專題教學聚焦學習內(nèi)容,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可有效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問題;對教師的“教”來說,教師開展微專題教學,整合學習資源,可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這對其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落實新課程標準理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學古詩詞微專題教學設計研究現(xiàn)狀梳理
文章主要以褚樹榮提出的微專題教學理念為指導,研究部編版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主要對古詩詞教學、古詩詞專題教學和微專題教學三個部分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分析。
(一)為解決中學古詩詞教學痼疾出謀劃策
目前部分教師隊伍存在古詩詞素養(yǎng)低、教學內(nèi)容枯燥乏味、教學方法單一無效、課堂教學模式毫無新意等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視;而學生古詩詞基礎薄弱,學習方法存誤等問題也不容小覷。朱丹、魏孝虹提出了關于提升師生雙方素質(zhì)、增強理論知識儲備、轉(zhuǎn)變應試教育思維、重視教材研究、改進學習方法等策略。針對學生死記硬背、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片面理解詩詞內(nèi)容和情感等問題,張昱從課堂實際出發(fā),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思路和“少教多學”的理念來突破現(xiàn)存教學困境。劉璠運用知人論世法、專題式教學法、誦讀法和情境教學法來應對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理論和實踐層面的專題研究成果頗豐
中學語文古詩詞專題教學的眾多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在理論層面給古詩詞專題教學出謀劃策
陳恩意從古代詩歌專題教學的基本模式中分析專題教學的流程,同時深化教學策略,提出方式方法促進研究。張帥利用問卷調(diào)查對杜甫詩歌專題教學進行審視,從問題著手,依據(jù)專題教學理論提出改進策略。余欣彥闡述教學現(xiàn)狀,厘清高中古詩詞專題教學概念和特點,為教學提供參考。邱梨蔚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為依據(jù),寄希望于專題教學模式,探求解決高中古詩詞教學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2.在實踐層面提出古詩詞專題教學設計思路
(1)根據(jù)不同作者進行專題教學設計
徐涵分析了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吳泓專題教學帶來的啟示,以杜甫專題教學為例,探討專題教學實施辦法,并提出專題教學建議。王姝對高中語文中蘇軾作品專題展開理論和實踐層面的研究,探討科學的教學方案。嵇珊珊從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成效及其思考三個方面進行李白詩歌專題教學研究。劉莉琴在教學分析的基礎上,將白居易的詩歌分為諷喻詩、感傷詩和閑適詩三類,設計出白居易詩歌專題教學的完整案例。
(2)根據(jù)不同題材進行教學設計
陳家欣針對高中古典愛情詩歌專題教學的現(xiàn)存問題,重點探究古典愛情詩歌專題教學策略。李斐梳理懷才不遇題材古詩詞的概念和價值,探索題材專題教學的具體方法。李孟軻對初中語文中思鄉(xiāng)懷人題材的古詩詞專題進行了價值、問題和策略三個方面的研究。
(三)微專題教學研究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理論概括和教學案例實施兩個方面
1.從理論層面對微專題教學進行概括說明
時劍波[2]提倡以微專題教學為載體,聚焦語文核心內(nèi)容,開展深度學習,避免教學中出現(xiàn)知識靜態(tài)化、文本單篇化等弊端,倡導微專題教學吸取專題學習的長處,在資源上進行深度開發(fā),形成一個學習系列或?qū)n}。褚樹榮[3]提出,要用微專題實現(xiàn)專題學習的教學化以及微專題教學要符合情境、聚焦主題等“五要求”,并針對教材銜接課標問題提出了“基于單元”和“課程重組”兩種微專題教學開發(fā)思路。駱軍英強調(diào),微專題教學可以通過整合學習任務、學習方法、教學設計和教學資源,聚焦某一個“專題”進行深入研究,在加深認識的基礎上形成個體認識,加強課程的科學性。陳娜[4]提出,單元架構(gòu)下的微專題教學要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設計貼近生活實際且具有操作性的外顯性學習任務,以此避免單篇教學中存在的“面面俱到”問題和群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蜻蜓點水”式的形式主義教學。
2.關于微專題教學實踐案例的研究
時劍波在“如何讓說理更有力”微專題教學中,通過四篇聚焦于“說理”問題的課文進行微專題教學嘗試。高培圣[5]以“家訓文化”作為微專題教學切入口,探尋傳統(tǒng)家訓的價值導向問題,開啟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旅。褚樹榮[6]的“屑小之中情意長”微專題教學,選取“小鳥啄食”之景、“多置小門”之庭、“述諸小妹”三個屑小鏡頭展現(xiàn)語言的張力和感染力,以此讓學生領會《項脊軒志》的深長情意。林明[7]采用“1+1+1”的群文組合方式,整合設計出“賞析現(xiàn)代詩歌語言”微專題,提高學生閱讀詩歌的審美鑒賞力,詩化其語言的表達能力。賈桂強以《論語》微專題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褚樹榮[8]在“當代文化參與”活動單元中以“小標語,大乾坤”為主題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關注周圍標語,借此克服活動單元綜合性強、操作難度大的問題。嚴雨清[9]在“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中,聚焦“對聯(lián)文化”,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入手,通過設置階梯式任務,帶領學生學習對聯(lián)知識,領略漢字意蘊。邵吉斌[10]聚焦“成語文化”,從成語的來源、特點和文化三個角度出發(fā),探討語言積累和文化傳承的路徑。金中[11]將“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學習任務落實到課堂教學,設計“領略中國建筑之美”微專題,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張振海[12]構(gòu)建“感悟文本中的生命”微專題,讓學生在“為何而生,如何而生”的思考中關注生命,理解生命價值,努力提升個體生命的質(zhì)量與意義,用積極健康的狀態(tài)來面對生命的成長和發(fā)展。
二、中學古詩詞微專題教學設計研究問題剖析
在以上中學古詩詞教學、古詩詞專題教學和微專題教學現(xiàn)狀分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四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華而不實
古詩詞教學策略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在教師、學生、教學這個大框架下排兵布陣,如提升素質(zhì)、激發(fā)興趣、營造氛圍等,這些策略看似華麗,實則浮于表面,難以落地,且關于解決古詩詞教學現(xiàn)存問題的教學案例稀少。
(二)新而無果
自部編版中學語文教材投入使用以來,很多一線語文教師雖開展了大量線上、線下教材培訓講座,但仍有許多教師和學生沒有適應教材編排和教學要求等多方面的變化,甚至出現(xiàn)明顯的“消化不良”反應。
(三)有計難施
專題學習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多次提及的一種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的單篇教學相比,專題學習在學習內(nèi)容的廣度和深度上更勝一籌。但就現(xiàn)狀而言,一個專題課堂教學需要花費的時間短則一周,長則兩三周,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難以留出足夠的課堂時間來專門學習某一專題。因此,專題學習雖好,卻很難付諸實踐。褚樹榮團隊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詳細論述了微專題教學的概念及優(yōu)勢,并進行了微專題教學的開發(fā)與設計,很多一線教師積極參與,探究出了很多經(jīng)過實際課堂檢驗的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但這些實踐大多集中于江浙地區(qū),還未真正得到推廣和普及。
三、中學古詩詞微專題教學設計研究前景展望
針對中學古詩詞微專題教學問題,筆者提出微專題教學設計的四個角度。
(一)從意象著手,開展微專題教學設計
意象是學習語文知識、解讀經(jīng)典文本、鑒賞文學作品的重要突破口。如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月”意象,在部編版中學語文教材中多次出現(xiàn)。因此,感知“月”意象,品味其豐富意蘊和深刻內(nèi)涵,不僅對提升學生的古詩詞意象鑒賞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二)利用微專題解決古詩詞中的典故教學問題
融入典故是古詩詞中較為常見的藝術(shù)手法,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無法把握典故重點、教師教法單一等問題時常出現(xiàn)。因此,運用微專題做好古詩詞典故教學具有重要的探討意義,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三)把握聲韻特點,進行微專題教學設計
古詩詞有生動的語言、深遠的意境和音律美。根據(jù)古詩詞依律而作的文體特點,古詩詞教學可以從聲韻出發(fā),通過吟誦感受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變化,分析詩詞中平仄、重音、唇齒音的特點,體會其韻味和情感。如《永遇樂》和《聲聲慢》,可“借吟誦,品聲韻”。首先,教師圈出這兩首詞中出現(xiàn)的重音疊字,分析《聲聲慢》中的重音;接著讓學生分析本單元其他詩詞中出現(xiàn)的重音疊字,深入感受詩詞意境;其次,分析《永遇樂》和《聲聲慢》兩首詞的平仄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最后,可引導學生找出《聲聲慢》一詞中多個唇齒音的交錯,感受音調(diào)的委婉曲折、唯美與凄涼。
(四)找到代表性主題后進行微專題教學設計
文學作品常將表達對人或物的思想觀點作為其主題。古詩詞以言志抒情,每篇作品都有主題。在明確詩詞主題后,教師可采用主題分類的教學方法,打破以往從頭到尾講授單首詩詞的教學方式,將同一主題的詩詞聯(lián)系在一起,打造相應的微專題教學,從多種角度鑒賞古詩詞。如《孔雀東南飛》一文以“愛情悲劇”為主題,教師可以設計“焦劉夫婦婚戀悲劇討論會”微專題,學生可就焦劉二人先后殉情的故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念。
結(jié)語
中學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材革新背景下,對中學古詩詞微專題教學設計研究進行現(xiàn)狀梳理、問題剖析及前景展望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褚樹榮.基于教材,對接課標:高中語文微專題開發(fā)[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0(1):7-13.
時劍波.在“微專題”中開展語文深度學習[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7(9):42-47.
褚樹榮.微專題:課標進課堂的合適通道(上)[J].語文學習,2019(3):32-38.
陳娜.單元化架構(gòu)下“微專題教學”實施建議[J].中學語文,2021(2):70-72.
高培圣.精神門楣:傳統(tǒng)家訓的價值導向:“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專題研討”微專題教學案例[J].語文學習,2019(3):38-41.
褚樹榮,陳文娟,嚴丹萍,等.屑小之中情意長:《項脊軒志》微專題教學[J].語文建設,2020(21):29-33,52.
林明.心靈之舞,無理而妙:高一語文現(xiàn)代詩歌微專題教學之詩語秘妙[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4-26.
褚樹榮.小標語,大乾坤:“當代文化參與”微專題教學案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0(7):39-41.
嚴雨清.四扇“窗口”看對聯(lián):“對聯(lián)文化”微專題教學案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0(1):43-44.
邵吉斌.“錦繡中華”微縮景觀:“成語文化”微專題教學案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0(1):45-46.
金中.規(guī)整與靈動:“領略中國建筑之美”微專題教學案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0(28):44-46.
張振海.生命教育,叩問幾許?:以部編本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感悟文本中的生命”微專題教學設計為例[J].讀寫月報,20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