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物學科的綜合性較強,所以教師在開展初中生物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發(fā)展特點,積極組織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的提升,保證探究式教學質(zhì)量提升。義務教育深化改革對初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探究式教學方式逐漸被運用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這使廣大教師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能夠增強學生生物學習的主動性,提升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模式;初中生物教學;運用
作者簡介:樊英(1972—),女,甘肅省平?jīng)鍪嗅轻紖^(qū)廣成學校。
初中生物是一門自然科學課程,教師在生物課程的教學中需要將課本內(nèi)容作為依據(jù),充分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和綜合能力。同時,為了讓生物教學逐漸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教師要積極地進行課程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生物課程中參與實踐、親自實驗[1]。生物學科的基礎是科學探究,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過度解讀,必然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分析能力等無法得到有效培養(yǎng)。所以初中生物教師需要加強對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讓學生通過生物探究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
一、探究式教學的特點和理論依據(jù)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該教學模式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積極對各種事物進行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更好地掌握知識。在新課程改革持續(xù)深化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學的運用范圍逐漸擴大,運用效果較為理想。2000年教育部發(fā)布的《全國普通中學課程計劃》中明確了要在全國設定實踐活動課程,保證在課程體系構架中將研究式學習活動納入其中,積極主張利用探究式教學方式。探究式教學十分重視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有效地培養(yǎng)其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有效地改變反復的訓練和被動的“填鴨式”學習對學生思維的限制,以便更好地塑造學生的性格品質(zhì),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保持積極進取的學習態(tài)度。
二、在初中生物實踐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意義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利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具有顯著的價值,其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能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探究式教學能夠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逐漸將教師轉變?yōu)橹R的引導者,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各種問題,使初中生物課堂形成一種互動式“教學統(tǒng)一”的課堂氣氛,確保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深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2]。比如,在教學“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特點”的相關知識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學習的特點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細菌有哪些種類,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回答問題。在經(jīng)過一系列專業(yè)的教學知識滲透后,教師就可以開展各種直觀教學,將各種細菌結構的模式圖展現(xiàn)給學生,有繪畫功底的教師可以畫出有莢膜的細菌結構示意圖,使學生掌握這一細菌的結構,然后讓學生將其與之前的植物細胞結構圖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得出有效的結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疑問:“細菌到底是何種形態(tài)呢?”此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組織學生觀察結構圖,然后給出科學的解釋:“單細胞個體從形態(tài)上詳細區(qū)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個種類。”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欲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一)做好課堂探究準備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為了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深入認識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利用價值,更新生物教學觀念。在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中,在開展生物實驗教學之前,教師一般會為學生播放提前準備好的演示視頻,使學生對實驗步驟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缺乏良好的動手能力和自主性的探究過程,導致實驗結果不盡如人意,很難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學習能力。有的教師在開展探究式實驗的時候,只關注理論,不關注實驗,枯燥的理論學習使學生失去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很少主動學習生物知識。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教師要優(yōu)化生物知識的探究學習方式,提前做好探究準備,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搜集整理實驗器材和材料,讓學生在實驗準備階段了解實驗探究內(nèi)容,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動手實踐水平,提高對科學的探究欲望[3]。
比如,在對“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這部分內(nèi)容開展實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鼠婦的生活特點和習性,在保證學生對鼠婦的生活習性有了一定的認知以后,再帶領學生一起觀察鼠婦的生活習慣。在開展實驗之前,教師要提前將實驗所需的器材準備好,滿足學生的探究需求,還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交流,在探討中深入學習。只有做好充分的實驗準備,積極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對不懂的知識進行探討,才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現(xiàn)生物實驗的實踐價值。
(二)科學設計教學活動
生物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引導者和組織者,所以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材料,讓學生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進行自主性探究,從而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引導學生對生物實踐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優(yōu)化學生的生物學習思維,讓學生理性運用生物知識,同時,保證實驗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循序漸進,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比如,在對細胞分裂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讓不同的小組對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小組長需要帶領組員展開學習,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得到理想的結果。隨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fā)言,其他小組對這一小組得到的實驗結果進行評價,接著教師進行統(tǒng)計指導。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生物學習觀念,提升生物學習的積極性,分析解題的思路,不斷總結經(jīng)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科學展開分組教學
探究性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小組教學模式是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最為關鍵的一種?,F(xiàn)階段,初中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通過小組的形式積極地開展分層教學,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yè)知識。在生物實驗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全面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的運用能力,讓學生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合理進行習題訓練,從而滿足學生對生物知識的需求,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于基礎知識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加深知識的難度,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適當進行知識延伸,讓學生掌握更深層次的知識。比如,在開展“人類活動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開展教學,讓學生搜集一些相關的案例。教師可以將A組設定為后進組,讓其搜集人類對環(huán)境的破壞行為;將B組設定為普通組,讓其探究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C組安排為能力組,提高實踐要求,讓該組學生自行設計一份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計劃。通過分層次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探究學習中,促進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實際的探究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提升學生的問題處理能力作為目標開展教學。比如,在講解與生命相關的內(nèi)容時,將學生隨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安排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討論??梢蕴骄俊扒x在何種物體表面爬得快”等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教學目標。此時學生能夠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養(yǎng)成觀察思考后記錄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小組成員相互合作,共同分析蛆蟲的爬行原理,然后找到和蛆蟲具有共同特點的生物進行對比,得出有效的結論。通過這種探究式學習方式,學生能夠在探究中聽取其他同學的建議,深化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在探究中逐漸掌握生物知識和技能。
(四)通過實驗教學提升探究效率
初中生物教學主要是將實驗作為基礎,科學地對自然界中的生命現(xiàn)象進行研究,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加強實驗教學非常關鍵。實驗教學的方法種類較多,不同的方法對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問題的能力作用也不同。因此,在開展初中生物教學時,教師要將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作為目標。例如,在講解“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設置探究問題,讓學生了解葉片的構成要素等,然后通過開展實驗來探究葉片的結構。教師可以按照班級學生的人數(shù)進行分組,可以將學生分成2人一組或者4人一組,對不同人數(shù)的小組,可以設置不同的實驗目標,讓其利用不同的器材,如新鮮的植物葉片、雙面刀片、毛筆、滴管和顯微鏡等開展實驗。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分工合作,完成信息的搜集,讓學生經(jīng)過一系列實驗后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在開展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詳細分析實驗現(xiàn)象并做好記錄,最后由小組代表做實驗的課堂總結,使學生養(yǎng)成生物思維,深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五)通過問題掌握基礎知識
在實際的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開展后續(xù)的實驗研究,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應用。比如,在講解“洋蔥表皮細胞”這部分內(nèi)容時,學生可能會提出關于“滴水”的問題,此時教師就要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學生明確觀察植物細胞所利用的水是清水后,會對后續(xù)的實驗過程進行仔細觀察,并想到通過更換水對比分析實驗結果。
(六)優(yōu)化教學情境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通過探究情境更加真實地感悟生物知識的神奇特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出和課程相關的問題,積極與學生互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中,應積極鼓勵學生自發(fā)思考問題,使其經(jīng)過思考主動地提出問題,打開思路。比如,教師在講解“生物的無性生殖”這部分內(nèi)容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展示椒草的葉片長成新植株的圖片和播放相關視頻,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便于創(chuàng)造真實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在展示知識資料的過程中,應該組織學生自由討論,促進各種問題的有效解決。又如,教師可以提前設置一個問題:怎樣延長食品的保質(zhì)期?我們知道將食品浸泡在濃度適宜的福爾馬林溶液當中,雖然可以將食品的保質(zhì)期延長,但是會降低食物的可用性?;诖?,教師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考慮問題,然后積極地探究福爾馬林溶液的應用途徑,再重申探究的目的,使課堂的研究分析步入正軌。教師要在探究式課堂活動中充分地發(fā)揮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動力,讓探究式學習的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該加強對探究式教學方式的利用,因為生物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利用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學習的過程,使生物學習的本質(zhì)更加明確,加強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認識。所以在初中生物探究式實驗中,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方案設計,合理地安排教學實驗,創(chuàng)設科學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生物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楊成成.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實踐[J].家長,2020(27):131,133.
陳惠如,李韶山.基于實驗探究的初中生物學核心概念教學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19(5):25-27.
仲銀河.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措施[J].新智慧,20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