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是“愛的教育”。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應將陶行知先生的話牢記于心,不僅要在三尺講臺上激蕩青春似的教書,還要學會“以愛為匙,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育人之法。文章從多個角度對教育愛理論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guān)鍵詞:教育愛;情感性;理智性;超越性
作者簡介:朱茜(1984—),女,江蘇省句容市第二中學。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育的育人功能重在“育心”。很多學生渴望成功但缺乏攻克難關(guān)的勇氣,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但缺乏自我約束和奮斗的毅力;時而頹廢,時而焦慮,時而敏感,時而快樂;有的自卑,有的自信,有的開朗,有的寡言……關(guān)注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是新時期教師的重要職責,也是筆者從教多年最深刻的感受。想必每一個用心講學的教師都會明白這個道理——教育的有效手段是“愛”。然而如何才能將愛與教育有機結(jié)合,讓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從而對學業(yè)、人生、未來產(chǎn)生美好的憧憬呢?筆者認為教師應學會“以愛為匙,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育人之法。
一般來說,教育愛包含了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三個特征。為了讓學生感受愛,教師首先需要給予學生愛和感情。著名教育學家夏丏尊先生認為教育者的情感和愛就像池塘里的水,沒有水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對學生充滿情感和愛,具備強烈的愛生之心,教師與學生的感情才能深厚。
一、情感性教育愛激發(fā)學生
在教育實踐中,有些教師總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和命令式的語氣對待學生,導致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畏懼心理,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不信任。事實上,每一位學生都非??释玫浇處煹馁澝篮涂隙╗1]。
在筆者任教的班級中,小偉就是這樣的學生。課堂上,他從不舉手發(fā)言,每當與我眼睛對視時,他就低下頭,生怕我提問。偶爾幾次我讓他回答問題,他也滿臉通紅,緊張萬分,同學們幾乎都聽不見他的說話聲。但是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他有較高的寫作天賦,詞句優(yōu)美,尤其在對景物的描寫上非常有自己的特色。于是在一次作文講評課上,筆者把他作文中的優(yōu)美句子摘錄下來,讀給全班同學聽,并夸獎他的語句富有美感。他頓時露出喜悅的神色,臉上泛起了微微笑意。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筆者一開始只讓他回答簡單的問題,然后多次鼓勵他回答自己不擅長且有難度的問題。在小偉回答出現(xiàn)錯誤時,筆者通過巧妙的指點,讓他學會接納自己的不足,幫助他逐漸改變自己沉默寡言的性格。筆者也會單獨和他面談,每次都認真傾聽他最近學習方面的困擾,微笑著告訴他,其實中考并不是決定人一生的“魔法棒”,其關(guān)鍵意義只在于檢驗個人掌握知識的情況,為將來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chǔ)。同時,筆者還肯定了他扎實的知識基礎(chǔ)和優(yōu)秀的書面表達能力,鼓勵并相信他會獲得成功,盡量減輕他的壓力,讓他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后面的學習。在之后的語文課堂中,他開始積極舉手發(fā)言,對語文生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筆者也及時表揚了他,讓他在愉快的心情中實現(xiàn)了自我認知,明白教師是關(guān)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的[2]。
這件事讓筆者體會到,教師對學生的漠視會使學生變得自卑,這種深刻的負面情緒體驗將一直影響著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防御心理:老師不喜歡我,是我水平不足,達不到目標,是我能力不夠,我是失敗的。這會使學生反復形成非常糟糕的自我評價,剛冒出的一點自信也會被無情擊垮。這樣一來,他們不敢對別人提要求,自尊心極易受到傷害;害怕被拒絕,喜歡討好他人……他們既內(nèi)向又自卑,害怕得不到別人的肯定和夸獎,便喜歡躲在人后,更不用說與別人展開互動了。于是在課堂上只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那些勇敢展現(xiàn)個人風采主動回答問題的同學。因此,教師應該善于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不要吝嗇對學生的愛和贊美,要適時地夸贊和鼓勵學生,通過愛與贊美讓學生敞開心扉,讓學生融入班集體這個大家庭,使他們能夠感受集體的溫暖,體驗學習和生活的樂趣。教師有效運用情感性教育愛能使學生更積極上進,師生間的關(guān)系也會更加親密。
二、理智性教育愛引導學生
教師在教學時既要完成知識的傳授又要注重學生成長過程中心智的培養(yǎng),教書不能忘育人。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學會堂堂正正做人。但從目前的教育來看,不少教師更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略品德的培養(yǎng),即使是學校有意對學生進行德育,其方式也大都是高談闊論地講大道理,缺乏實際性的指導,學生無法真正理解,這樣的德育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
筆者曾經(jīng)也是學生,與學生的思想有著交集,有著和他們相似的家庭環(huán)境、學習經(jīng)歷,有著相似的困惑,也曾經(jīng)歷過相似的困境。在引導學生解決困惑、走出困境時,筆者往往會采取角色互換的方式,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智地尋找問題的根源,進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小尋是一個非常聰明伶俐的男生,父母早年離異,現(xiàn)跟著媽媽和姐姐生活。這個男生博覽群書,熱衷文學,尤其喜歡寫作。但可能由于家庭的原因,他有些特立獨行,不愿與人溝通交往,顯得比較孤僻。在課堂上,他對新知識學習有濃厚的興趣,聽得很投入、很專注,但對一些基本知識點則不太關(guān)心。他經(jīng)常會寫一些超出同齡人認知的文章請筆者修改,也經(jīng)常會運用網(wǎng)絡(luò)小說中的某觀點來談論生或死的話題。這讓筆者覺得這名學生雖然有自己的思想,但其背后也存在很大的問題。筆者經(jīng)常會對他的文章進行點評,他文章中無意間透露的頹唐、孤傲和冷峻讓人有些憂心,這是和他的實際年齡完全不相符的一種宣泄,如果這種負面思想占據(jù)主導地位,那么會影響到他個人的健康成長[3]。于是,筆者找機會在課后與他交流,問他喜歡寫文章的原因是什么,他想了一會兒后說他在寫文章的時候可以忘記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想要的東西。我沒有急著切入正題,而是詢問他的家庭情況,努力地幫助他回憶身邊發(fā)生的快樂的事情,引導他尋找埋藏在心底的那顆快樂的種子。他這樣的表現(xiàn)與父母離異有很大關(guān)系,父母的離異對他的心靈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他獲得的愛并不完整,極容易出現(xiàn)畸形心理。少了任何一種形式的愛都會給人的成長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會在人的心里留下陰影。我對他說:“男孩首先要學會堅強與勇敢,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也不要哭泣,要擦干眼淚,活出真我?!惫P者告訴他在專注奮斗中或許可以逐漸自我療愈,暗示他雖然個體成長的過程有辛苦,但最終統(tǒng)合自我的,仍然是我們自己。隨后,筆者又以一個大姐姐的口吻溫柔地引導他應體恤生活不易的母親,學會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并用筆者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教育他應該多與母親溝通,主動打開自己的心靈之門,不管是開心還是難過都要坦蕩展露出來,不僅要學會為母親分擔生活的重任,更要學會感恩,用健康快樂的成長和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自從這次談話后,他變得開朗自信起來,與同學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也逐漸多了起來,語文成績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遇見問題還經(jīng)常與教師探討。在他眼里,課堂上的筆者是一名良師,課后的筆者更像是他的益友??_爾·德韋克教授在TED演講里提到固定型和成長型兩種思維模式,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不能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自我認知存在局限性。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向上生長的渴望,都希望自己被欣賞和尊重。我們絕不能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要用心感受他們的狀態(tài),努力挖掘他們的優(yōu)點。教師不應上完課就離開,不能因為害怕學生占據(jù)個人過多時間而與學生劃清界限,否則教師就會遠離學生的內(nèi)心,無法感受學生的善意,也無法給予學生善意。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教師用愛引導,用心去培養(yǎng)。
三、超越性教育愛感化學生
師生之間雖然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guān)系,但彼此間也需要心與心的交流,而愛正是架設(shè)在心與心之間的橋梁。大愛無疆,師愛雖區(qū)別于母愛,但只要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感化學生,終會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小云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小云是一名轉(zhuǎn)校生,高考也不會在本??荚?,給所有人的印象都是玩世不恭、學習馬虎。在一次期中考試過后,筆者找他交談許久,希望能用真誠的態(tài)度和關(guān)懷的語言改變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談話氣氛很是尷尬,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沒有想到苦口婆心的交流換來的卻是他一臉的不屑和厭煩,并且他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甚至直接說:“我就是這樣,我沒錯!”這對筆者猶如當頭棒喝。首先筆者本就沒指責他的錯誤,而是用極其和緩的語氣和他聊聊天,其次筆者也沒讓他做任何大的改變,只是希望他能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盡最大努力學習。見我突然沉默,他開口說了句:“老師,如果沒什么事我就先走了,一會兒還有課?!蔽覐氐资淞耍鞘洳皇鞘?,看著桌上那張期中成績名次表上他排在最后,我暗暗嘆息,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孩子?
在一次很尋常的作業(yè)批改中我突然發(fā)覺小云認真了,那一個個竭力想寫端正的字體似乎在告訴我:老師,我懂!接著,他進步飛快,期末已提升至班級第15名。我不能斷定這件小事是否對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愛的超越,一是學會寬容,二是助其改過。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認識到錯誤,還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做。
“接納是一切的基礎(chǔ)?!苯處煈葘W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再去包容不完美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融入愛的情感和愛的理性,讓愛在超越中升華。我很感動小云的改變,也很感動自己可以欣賞缺憾。如果說善良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寬容就是“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教師可以欣賞統(tǒng)一一致,但也要學會欣賞差異,可以不贊同,但只要去欣賞,就學會了寬容。奧普拉·溫芙瑞曾說:“讓你的傷痛變成智慧?!苯處煵荒芤恢庇浐弈硞€學生的嘲諷和不屑,而應該思考這段經(jīng)歷帶來的收獲。當我們學會認識自己,接納學生的不完美,也就同樣具備了對應的積極特質(zhì):向往勇敢、渴望成功、力求進取……如此即可提高學生管理的有效性,促使學生學會控制情緒,減少壓力,增強自己的勇氣和信心,克服學習困難。
結(jié)語
學校作為傳播文化的地方,其精神世界充實而富有價值。教師在學校中的價值就是從傳遞人類精神火種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即教師既要在科學與技術(shù)領(lǐng)域中成為學生的導師,又要成為學生精神的守望者,不斷挖掘?qū)W生精神世界里的新東西。蘇霍姆林斯基所傳達的教育真理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思考:“要在很長的時期內(nèi)用心靈來認識你的學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他想些什么,高興什么和擔憂什么,這是我們教育事業(yè)中的一種最細膩的東西?!睙o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教師都要關(guān)注每個學生,用心去對待他們,真心實意地和學生交流,用真誠感染他們,釋放自己的善意;要幫助他們努力跨過成長過程中的一道道坎,變要求為協(xié)商,變督促為提醒,變說教為引導,變檢查為互助,變聽講為交流。同時,教師要學會把負面情感轉(zhuǎn)化為正面情感,努力形成積極特質(zhì),幫助更多學生認識接納自我、調(diào)節(jié)情緒、高效學習……用愛療愈他們。
讓教師的愛化作融融暖風,吹拂每一個學生的心田!大愛無聲,教師應以愛為匙,打開學生心靈的枷鎖;以愛為媒,在師生間架起溝通和理解的橋梁!
[參考文獻]
李美花.對教育中的愛的思考[J].湖南教育(下),2011(3):62-63.
王毓珣.關(guān)于教育愛的理性思索[J].中國教育學刊,2001(4):22-25,27.
鐘德倉.用心管理班級 用愛感化學生[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8):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