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四軍 凌春光
摘 要:為了加快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部推出物理課程議題式教學模式。議題是議題式教學的重點部分,已深入教學活動中。一個有效的議題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讓教學活動依據議題展開,有利于高效完成課程目標。議題設計是議題式教學的主要部分,教師對此格外重視。現階段議題式教學還處在發(fā)展初期,經驗及成果都很少,議題設計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應采取相應策略,對物理議題展開分析與研究,不斷完善議題設計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議題式教學;問題設計;實踐分析
科學有效的議題設計可以讓學生預先建立思維框架,使課堂教學朝著預期的方向開展,促進學生思維拓展。議題設計和議題化教學,模式很多,但落實在實際中,尤其是在議題設計上,會出現模糊甚至無法操作等議題。
一、議題設計在高中物理議題式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議題設計屬于議題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目前階段,議題式教學的主要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前的準備、課堂實踐以及課后評價這幾個方面,也就是對議題進行設置、情境模式構建、互動探索、對議題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議題設計屬于比較核心的環(huán)節(jié),是議題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主要講解議題式教學的目的和內容,并且對情境模式的構建及教學實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出發(fā),設計出和課程相符的議題,構建情境模式,制訂相應方案,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處理,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制訂切實有效的方案,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好基礎[1]。
(二)議題設計是情境模式的前提條件
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時,教師依據書本內容展開教學,在這一過程中,無須構建和教材內容不同的情景。議題式教學不可以完全依照課本內容做講解,教師要把書本內容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生成議題模式,鼓勵學生對此展開研究,情境模式的建立,讓學生對情感有了更好的傳遞,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知識,還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技能。在議題式課堂上,情境模式的構建要依據議題來進行,因此,議題的設計對情境模式的構建有直接影響。如果議題設計得好,就會保證教學情境和教學目標的一致性,加大情境模式和書本內容的契合度,讓學生在情境模式下更好地吸收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全面地整改學生的行為模式。
(三)議題設計是深度探索的基礎
在展開議題設計中,互動探索屬于比較核心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活動型學科的根本內容?;有椭饕宫F學生在小組背景下,從教師給出的議題出發(fā),和同學展開分析和溝通,在交流意見中優(yōu)化自己的觀念,拿到解決議題的方式,并設置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最終展現研究結果。由此可以看出,議題就是互動探索中的關鍵部分,也是互動探索任務是否可以完成的依據,所以,教師對議題設計的評價會對探究的氛圍以及探究活動的開展、探究的深度產生影響。只有設置出的議題是合理、有效的,教師給學生的信息材料、展示機會等才是有效的,這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欲望,保障學生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識,拓展能力,完成教學任務[2]。
(四)議題設計是議題評價階段的重點
議題評價屬于教學評價中的一種,屬于經常性的工作,主要形式為個人的反思、教師之間的互評及專家點評等。議題設計是工作中的重點部分,對議題設計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1.議題是否和課程要求相符,在對物理觀念認同的基礎上,可以存在多個答案。2.議題是不是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要是學習中面臨的困難,議題要和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達成一致,太過簡單的議題,學生不感興趣,也沒有思考的價值;太過復雜的議題,會削減學生的自信心,降低學生積極性。教師設計的議題,要讓學生對學習過的物理知識進行反思,從中找到新的議題,把舊的知識和新的知識進行結合,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
二、高中物理議題式教學中議題設計的分類
(一)設計針對性議題
在高中物理課上,重難點是主要的教學任務,教師要對重難點知識進行設計,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書本教材中,包含的知識點很多,但無須對每一個知識點都要進行設計,要在重難點部分、各個知識的銜接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議題設計。重難點知識一般是比較抽象的,這對學生的抽象思維以及理解能力是有要求的。如果只是采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學生不易理解,所以難以拓展思維,無法提升核心素養(yǎng)。教師可以在議題設置中加入探索性的議題研究,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有益的。例如,在學習“力的分解”內容時,為了更好地吸收知識點,教師可以設置議題群,提升學生的興趣,帶領學生進入深度思考中。教師在進行重難點知識講解時,要對學生的綜合水平、興趣、專業(yè)素養(yǎng)進行考慮,采用情境教學模式,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在議題中自我發(fā)現、自我探索,掌握重難點知識。學習重難點知識需要在精準知識的基礎上,以議題作為驅動力,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對知識的吸收。
(二)設計探究性議題
在物理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學的根本所在。教師要通過探究性議題的設計來提升學生的思維。議題一般是思維的起端,因此設置的議題要具備探究性,重在拓展學生的思維??傮w來說,如果一個探究性議題沒有指向性或者是缺乏正確的解決途徑,就會讓學生意見不一,甚至產生爭議,在這一過程中,也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啟發(fā)過程中,拓展思維,吸收知識,帶領學生通過教材知識,對深度的內容展開思考。教師在設置探究性議題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過程中,需要依據關鍵點來設置相關議題,讓學生進入探究中,在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中,對知識進行分析,這也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維的構建,拓展了學生的思維[3]。
(三)設計實踐性議題
在物理教學中,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展開實踐性議題的設置,讓學生進入模擬情境中,對知識進行綜合運用,構成正向的價值理念。學科素養(yǎng)就是學生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和品質。實踐性議題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在教學情境模擬中感受到社會實踐的真實性,把課堂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構建正向的價值理念。議題式物理課的議題設計,教師要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進入深度的思考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以及核心素養(yǎng)。學生在預測與選擇、解釋與論證的思維拓展中,吸收到的不再是死板的知識,而是對議題的思考和解決的能力。
(四)設計情境性議題
日常生活是物理課堂議題的根本來源,因此物理課堂上的議題設計要結合日常生活情景,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一個有效的議題,可以加深學生的探索欲望,拓展學生的思維,而毫無意義的議題會降低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的價值觀得不到提升,這也就無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了。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找到生活的源泉,以書本教材為基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讓高中物理課堂充滿活力[4]。
三、優(yōu)化高中物理議題式教學設計的策略
對高中階段的物理課議題式教學設計進行優(yōu)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教師要改變自身觀念,對議題進行合理設計;定期培訓或者學習,對議題設計的實際需求要明確;對重難點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探索,書本中一些抽象的知識,教師要加強對這一類題的探索,幫助學生厘清思路,讓學生可以更自信地面對困難;對議題內容進行有效選擇,發(fā)揮學生自身綜合性的作用;把教學指向目標素養(yǎng),幫助學生確定好學習目標或者方向,設置的議題要具備引領性作用,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吸收物理知識。
(一)改變觀念,重視議題設計
隨著時代的變化,國家越來越重視國民素質的培養(yǎng),如果只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難以滿足現代學生發(fā)展需求的。因為教育對象是學生,教師不僅是精于專業(yè)知識的授業(yè)者,還是學科教學的探索者。由此可知,教師專業(yè)化和教學水平是教師專業(yè)的構成部分。對教學理念更新,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吸收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物理課堂上,需要注重教學模式的改變,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些教師觀念老舊,關于議題也僅僅停留在聽過層面,在落后的教學理念主導下,這些教師難免對議題設計感到很迷茫。所以,教師要重視議題設計,多學習相關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
(二)加強學習,清楚議題設計的要求
議題設計是議題教學中的核心所在。在議題設計時要從設計的根本要求出發(fā)。這種要求主要包括: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學科性的研究;對重難點知識展開分析研究;對內容進行整體性的分析;推升學生的目標素養(yǎng),展開引領性的分析。教師要從這些原則出發(fā)做進一步分析,并且落實到生活中,掌握議題式教學設計的方式,提升高中物理議題式教學的效率。社會議題課題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論證空間,比如耗電的汽車以及耗油的汽車,哪個對外在的環(huán)境更好呢。耗油的汽車在燃燒中,會排放有毒氣體,會對空氣造成污染,汽車發(fā)電也會對外界產生污染。在對此展開深度討論中,讓學生對耗油汽車及耗電汽車的認知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三)對重難點知識深入探究
教材是學習的基礎,其中出現的重難點知識及會產生誤解的知識等,都可以成為教學的議題。教師要對這些重難點知識進行多方位解析,加強對重難點知識的探究,以此來促進學生對各個學科的學習,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有教學重點的議題,一般更加注重教材上的核心內容,這是對整個章節(jié)核心知識的掌握,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整章內容,完善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升教學質量。包含教學難點的議題,一般更注重書本教材中難度更大、更不好理解的知識,特別是非常抽象的內容,例如哲學觀念,相似度高的知識點,不易掌握的知識點。這些都是需要學生克服的難題[5]。
(四)注重議題內容安排,發(fā)揮綜合性作用
議題開放,也就是教師設計的教學議題和教學內容相似,但是不代表議題的全部內容都在此。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議題范圍將更加豐富,漸漸地展現出這個時代的真實需求。首先,議題要從各個學科的結論出發(fā),體現出學科的綜合性能。在課程進行改革以后,我們國家更加看重課程的結合性以及課程的完整性。高中物理課程不僅僅是學科課程或者實踐課程,還包含哲學、政治、經濟學等多個方面,具備綜合性特征。高中物理課程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要引導學生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觀念等,更好地掌握專業(yè)技能。所以教師在設置議題時應做好內容的總結,這些內容可以屬于物理的范圍內,也可以當作是相關學科的結合,融入學科的素養(yǎng)中,也可以添加到板塊中,進行學科知識的融合貫通。其次,要把議題和日常生活進行有效結合,體現議題的完整性。議題的內容和設計的內容是不同的,議題不僅僅是教學設計中出現的議題,也不單單是普通議題的存在,而是在實際課堂上所有議題的核心部分。議題可以采用多角度來展開分析,答案是不定性的,并且是開放的。一個好的議題來源于對專業(yè)知識和實際情況的了解,因此它的意義是深遠的,可以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并最終得出結論[6]。
(五)指向目標素養(yǎng),發(fā)揮引領性作用
高中物理教學,要以提升學生的價值觀為主要目的,幫助學生確定正確的學習方向,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高中生正處在青春期,觀念還不是很成熟,外界復雜的信息會讓學生迷茫。所以學校要對此進行正確的引導,防止學生出現錯誤的思想觀念。議題要注重目標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在對議題進行設計時,不但要看到素養(yǎng)的獨特性,還要看到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議題要有引領作用,就是探索的議題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議題要展現出物理專業(yè)學科的特點,讓學生看到是非對錯,進入正確的學習中,也就是教師開展的議題對學生構建“三觀”要有幫助。教師要使用有意義的議題,對學生展開教育,在交流中激發(fā)學生的共鳴感,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構建正確的觀念,降低對物理知識的抗拒,這也是物理學科的特色部分。
結束語
綜上所述,議題設計在議題式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議題設計是情境模式的首要條件,是深入探索的基礎,是議題評價的核心,是議題教學的第一步。具體的議題設計可以從探索性議題、實踐性議題、情境性議題以及針對性議題等幾個方面展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課堂活力。此外,需要不斷完善物理議題式教學的相關策略,例如,改變觀念,重視議題設計的內容;加強學習,看到議題設計的具體要求;對重難點知識展開探索,重視議題內容,展開綜合性分析;培養(yǎng)學生目標素養(yǎng),進行引領性指導。優(yōu)化高中物理課議題設計,主要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吸收,保障議題式教學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陳雷,董新軍,那長明.動力學之無動力車:“三新”背景下基于STEAM的高中物理課例[J].中學物理,2021,39(23):32-34.
[2]高原,蘇玉成.中美高中物理課標中關于STSE教育的比較[J].物理通報,2021(S2):148-151,155.
[3]胡建仁.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物理課探究性學習模式的實踐策略[J].高考,2021(16):51-52.
[4]姚彥.新課改下高中物理課前預習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2021(4):108-109.
[5]張海敏.對初、高中物理課教學銜接的五點意見[C]//2020課程教學與管理云論壇(貴陽分會場)論文集,2020:54-55.
[6]李莉,陳嫻.國外高中物理教材中論證式教學案例的探析[J].物理教師,2016,37(12):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