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
關鍵詞:小學科學;趣味課堂;信息技術;融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引言
科學學科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關鍵構成部分,在培養(yǎng)小學生基礎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探究欲望與求真精神等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在當前教學任務下,有必要引入信息化教學技術,全面打造趣味課堂,從源頭上提升小學科學課堂價值魅力。本文就此展開了探討。
1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前導入活動
課前導入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信息技術融合滲透的重點步驟所在。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圍繞具體教學目標,充分整合與課堂教學有關的視頻、動畫、音頻等資源要素,制作形成生動形象、貼合學生實際的多媒體課件,將相對復雜抽象的科學原理清晰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豐富課前導入內(nèi)涵與形式,為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創(chuàng)造良好基礎條件。比如,在《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一課教學中,本課旨在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基本概念,并嘗試著用圖示記錄物體的運動路線,判斷并描述物體的運動形式。對此,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對直線軌道、曲線軌道、藍色小球、紅色小球等進行信息化模擬,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揭示物體運動背后的深刻原理,以增強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有效豐富科學課堂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熱情[1]。
2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信息化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為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技術手段,使得傳統(tǒng)環(huán)境下難以達成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目標更具實現(xiàn)可能。教師應有針對性地融合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轉換為創(chuàng)設科學課堂教學情境的重要工具,讓枯燥乏味的科學知識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以《用紙造一座“橋”》一課為例,本課需要使學生深入思考設計和建造橋梁所需把握的多種因素,并主動運用本課所學到的形狀結構等知識,動手設計和制作“橋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向?qū)W生展示多種多樣形狀構造的橋梁模型,使學生仿若置身科學知識的海洋之中,深刻把握橋梁形狀、結構、壓力等方面的特征,實現(xiàn)沉浸式學習,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上述方式,學生的探究欲望將得以全面激發(fā),在形象化的課堂教學情境中,緊跟教師教學節(jié)奏,而促進學生感性認知[2]。
3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與小學階段的其他學科相比,科學學科的部分知識點存在一定理解難度,尤其對于思維能力相對有限的小學生而言,尤其要注重科學教學難點的有效突破,以降低學生思維理解難度。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教師可有效彌補科學教學教具不足、教學時間空間限制等問題,進而有層次性地對各類教學難點進行重點突破,使學生深刻感知科學知識的精髓與魅力。比如,在《磁極間的相互作用》一課教學中,由于學生在接受與“磁”相關的知識初期,往往會感覺到本部分知識相對抽象,知識點的直觀性和可觀察性相對不足。為克服上述教學難點,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制作模擬動畫,循序漸進地向?qū)W生展示磁鐵的同極相互排斥、異極相互吸引的原理,進而引導學生分類整理實驗證據(jù),找出磁極的相關規(guī)律,感受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關系[3]。
4使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科學思維能力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向?qū)W生傳授豐富多樣的基礎科學知識,更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提高科學素養(yǎng),在面對生活問題時能夠主動運用所學過的科學知識進行處理與解釋。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則為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更有利于尊重與鞏固學生在科學課程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推動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與動手能力的協(xié)同提升。比如,在《機械擺鐘》一課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具體教學目標,通過在課堂講解中加入微課視頻、圖片和動態(tài)視頻等方式,引導學生感知“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這一科學原理,進而觀測理解“擺的等時性”等概念。通過上述方式,可顯著加深學生理解記憶,顛覆以往固化沉悶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鍛煉。
5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的價值優(yōu)勢決定了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關鍵地位。因此,教師應從小學科學教學的基本任務需求出發(fā),遵循與把握信息技術的核心運用規(guī)則,細化完善信息技術的實施流程與環(huán)節(jié),打造趣味課堂,提升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為全面提升科學教學質(zhì)量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楊曉玲.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的整合對教學的影響[J].讀與寫(電子版),2021,18(11):226.
[2]王玉寶.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應用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21(88):115-117.
[3]謝海兵.巧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談談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21,28(5):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