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玥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當前各個領域的分工越來越精細化,對人才的綜合勞動素養(yǎng)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小學階段開始,教師就要兼顧學生身心發(fā)展,落實勞動與技術教育。同時要以家教合作為媒介,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勞動意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勞動習慣,讓學生對勞動技能的應用意識穩(wěn)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勞動與技術;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在“中國制造2025”國家行動綱領的指引之下,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勞動技能的掌握和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是對學生實施勞動教育的核心課程,在勞動與技術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既需要學校為學生營造良好教育環(huán)境,還要能夠依托家校合作,推動立德樹人工作有效開展,讓學生體驗幸福而完整的體驗勞動過程,助力學生正確勞動意識養(yǎng)成。
一、家校合作在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勞動與技術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掌握適應當前生活和終身發(fā)展的勞動技術,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知勞動操作,樹立正確的勞動認知,在動手操作中促進心智發(fā)展,為學生提供勞動實踐的平臺,推動全面育人工作扎實落實。在勞動技術教育中推進家校合作具有多元意義。
1.在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中家校合作增強學生勞動認知
學校勞動教育的落實主要從理論層面對學生進行一些技能傳授和方法引導,家庭勞動教育的落實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技能展示的空間,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讓學生體驗完整勞動過程,形成正確勞動認知。在勞動教育推進落實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還可以為學生分享一些小竅門,幫助他們省力、省事、省心去完成一些繁瑣性工作,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信的優(yōu)秀品質。
2.家校合作推進勞動教育能更好形成融洽和諧親子關系
當前很多小學生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習慣于享受父母所提供的優(yōu)渥環(huán)境,但自身并不具備勞動意識。勞動教育家校合作的推進,可以更好地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勞動實踐。體會父母勞動的辛苦,增強對父母的感恩意識,這可以更好地形成融洽和諧親子關系。指引學生養(yǎng)成良好勞動習慣,并讓學生配合家長積極勞動,生活自理,為終身成長有效奠基。
3.家校合作勞動教育可以樹立幫助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
家校合作的推進落實,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勞動實踐的空間,而且在勞動中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學會更好地珍惜勞動成果,節(jié)約糧食,有效合作。積極努力,用勞動來贏得他人的認可。讓學生用勞動創(chuàng)作豐碩成果,這可以幫助他們形成正確價值觀念,推動學生積極快樂進步。
二、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中加校合作實施的有效途徑
將家校合作引入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中,不僅需要教師方面有效重視、積極引導,同時還需要家長有效配合。從全面育人的角度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扎實掌握勞動技術,提升勞動教育綜合效果。
1.轉變觀念提升學生和家長對勞動技術教育的認知
傳統(tǒng)思維下,很多家長僅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能引領孩子積極開展勞動實踐,這與立德樹人工作的落實初衷相違背,也不利于推動孩子全面發(fā)展。加之“雙減”政策的落地,使得學生的課余時間變得日趨豐富。在勞動與技術教育推進落實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讓孩子和家長轉變認知,重視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落實,并通過多個渠道指引學生開展勞動實踐。家長自身首先要能夠意識到鼓勵孩子參與勞動實踐的多元價值,讓學生突破勞動就是單純體力活動的狹隘認知。家長也要引導學生學會通過勞動去獲得各類勞動成果,使他們學會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以認真陽光的態(tài)度去面對各類挑戰(zhàn)。
2.家校互動引領孩子珍惜勞動果實養(yǎng)成健康生活習慣
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每日打卡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并鼓勵家長記錄孩子勞動過程,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在收獲成功的瞬間,與孩子一起分享快樂。如,讓孩子嘗試制作一件手工,讓孩子選擇一道自己喜歡的菜肴,對照步驟嘗試完成制作過程。還可以讓孩子通過勞動去愛護公物、清潔環(huán)境、植綠護綠,通過多元化分享和精彩記錄,讓孩子與家長正確認識勞動與技術課程對裝點生活、精彩成長的多元價值,使學生具備終身受益的勞動技能。
3.鼓勵親子合作持續(xù)引導學生完成多元家庭任務
勞動可以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中學習的多類知識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實踐。為了更好地提升孩子的勞動參與意識,學校可以設計各類親子合作家庭任務,讓學生貫徹落實,養(yǎng)成良好勞動習慣。從一年級開始,讓學生獨自完成個人學習桌的整理、個人書包的整理,學會疊被子,收納自己的鞋襪等小物品。這些可以讓學生邊學習邊掌握,循序漸進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勞動習慣。進入中年級階段,可以讓學生嘗試進行垃圾分類,結合居家生活,讓學生學會對各類垃圾進行有效分類。在動手實踐中營造融洽親子關系,增強學生勞動實踐意識。到了高年級,還可以讓學生嘗試進行一些高難度的勞動任務,如為媽媽制作準備一次早餐,完成一件手工作品送給爸爸,幫爺爺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等。讓學生學會通過勞動服務他人,獲得快樂,這樣可以更好地升華學生勞動認知。
總之,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落實的過程中,要能夠立足課內,教會學生一些實用性勞動技能。引導學生書具備正確勞動價值觀念,強化學生勞動實踐意識。還要能夠依托家校合作,鼓勵學生積極實踐,融合于日常生活,養(yǎng)成良好勞動習慣。讓學生學會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成就自我、服務他人。在勞動中讓學生積極進步,學習獲得。通過勞動教育的落實,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陳永旺, 單艷芬. 淺析職業(yè)學校實施家校合作的意義,困境與途徑[J]. 汽車維護與修理, 2020(2):3.
[2] 許夢洋. 淺談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新一代:理論版, 2021(8):1.
[3] 朱南環(huán). 與"爸爸"合作共育,助孩子拔節(jié)成長--小學中低段男家長參與家校共育的現(xiàn)狀與途徑[J]. 教育界, 2021(45):3.
[4] 許惠莉. 家校共筑——家校合作模式下推進小學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途徑[J].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