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方寧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應當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從而實現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開創(chuàng)新局面。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藝術教育中,從而增強藝術教育的思想性?;诖?,本文針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藝術教育的途徑進行簡要分析并闡述,以下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藝術教育
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藝術教育,不僅能夠增強藝術教育的思想性,還能夠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審美化以及藝術教育能力。當前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藝術教育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重視專業(yè)教育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藝術教育有所剝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藝術教育的合理性還需完善,教育模式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網絡給大學生自主思考助力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等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藝術教育,務必要兼顧藝術審美以及價值領域的引導,從而形成教育合力,打造特色教育基地與新型教育模式。
一、高校影視藝術專業(yè)類教材現狀
(一)教材書目無法滿足實際課程
影視藝術專業(yè)是一門實踐型專業(yè),它的發(fā)展與現代科學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發(fā)展非常的密切,在教學內容中,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與市場的需求緊密相關。高校影視藝術教育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這一時期所編制的專業(yè)教材,一直沿用。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社會生活的變化,各個院校根據自身的教學模式以及師資優(yōu)勢、行業(yè)需求等一系列的因素,對課程設置進行了諸多方面的調整。[1]因此,多年前的專業(yè)教材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課程設置,并與當前時代多有脫節(jié)。
(二)教材體例過于陳舊
目前,我國高校影視藝術專業(yè),學科的歷史不長,學生們的學科基礎比較弱,教學方式以及課程體系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以及課程體系,在教材的編寫中,體例也受制于傳統(tǒng)的、老套的課程體系,在專業(yè)方面過于細分以及單一的專業(yè)技術訓練,這些都與新時代教改所強調的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能力嚴重不符,也不適用于學生在當今社會的就業(yè)形式,無法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潛能,進而影響學生未來工作的發(fā)展方向。[2]
(三)教材內容過于單一
因為長期受到歐美等國家影視藝術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學的內容缺乏更新,統(tǒng)一案例被反復使用,教學內容的同質化程度過高,在知識結構以及內容方面不符合當今行業(yè)用人的需求,所以教材實際的借鑒性以及參考性相對較低。同時,由于互聯(lián)網以及新媒體等已經滲透到生活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師生之間的學習模式也變得更加的多樣化,面對日益豐富的閱讀終端以及多樣的教學輔助手段,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形式,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參考性較低、最終被迫流于形式。[3]
二、影視藝術類專業(yè)課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進一步促進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
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主力軍,承擔著實現國家富強、社會發(fā)展與進步、家庭幸福美好的使命。目前,國家正處于社會發(fā)展的轉型階段,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日益加快,新的思想以及新的矛盾、新的社會問題關系到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新時代的優(yōu)秀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新生力量,社會對其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非常重視。由于時代的不斷變化,以及大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教育部門以及國家有關部門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標準,要求其教育工作要貼合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并完善教育方法。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屬于顯性,而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卻是隱性,所以在以往的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高校教師對于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掌控力不夠全面。首先,學生顯現出來的學習問題是教師比較關注的一個點,同時教師在解決教學問題時,沒能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其次,學生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不夠統(tǒng)一,程度參差不齊,所以無法針對性地展開思想政治教學。
(二)進一步促進高校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的改革
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視藝術教學勢必會成為未來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的主要改革方向,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課程思政”理念之后,我國很多教育學科都在探究它的潛在價值以及具體運用,比如比較熟悉的思想政治教學、法制教學、語文教學、體育教學等,高校的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也應當重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眾所周知,今天素質教育的改革和實施已經有30余年,它的教育思想也在不斷地更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對我國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就好比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一樣,教育教學的改革對于新加入的“文化自信”有著非常強有力的闡述。影視藝術教育在目前的高校教學中,最大的阻礙就是世界文化的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專業(yè)以及在進行影視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候始終保持著正確的文化思想,這就是文化自信。[4]
(三)重視物質的課程體系
高校教師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在傳統(tǒng)的物質形態(tài)基礎上,加上隱性課程能夠很好地反映教育者的價值取向。正如羅蘭恩德·梅根所分析的,課堂就像是一個幽靈縈繞的場所,古代的書院大部分都是依山傍水,景色迷人,由此可見,物質形態(tài)對于隱性課程的重要性,能夠對教師以及學生的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生機勃勃、整潔的校園環(huán)境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舒適、和諧,同時可以起到陶冶情操、激發(fā)美感,讓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知識的作用。不僅如此,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使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等。對此,高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校園中的環(huán)境或者一些名勝古跡來體現教育價值以及信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實踐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重塑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個性。[5]
(四)挖掘課程中精神方面的特點
高校教師可以通過滲透、感染為學生塑造更好的人格品質。精神形態(tài)的隱性課程需要學校的領導以及教師共同實踐,并且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沉淀、凝聚,傳承學校所倡導的道德價值以及校園精神,將這種傳承附在校園的環(huán)境中,附在學校的每一位成員身上。不同于物質形態(tài)的隱性課程,精神形態(tài)的隱性課程有著非常強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它貫穿于校園的各個方面,能夠感化學生、啟迪學生。這種影響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妙處,由此可見,精神形態(tài)的隱性課程對于學生的價值觀以及意志力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作用以及影響,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在有意無意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以及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從而實現對學生精神層面以及性格的良好塑造。學校是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場所,讓每一個學生都具備現代化的人格以及現代化的品質,是歷史也是國家賦予學校的使命,而這種精神層面以及品質的塑造,就需要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同時,接受精神文化的熏陶,來形成心靈的感應以及精神的
升華。[6]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藝術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四層分級”課程思政規(guī)范管理
高校針對性地制訂“四層分級”課程思政管理模式,主要是學校規(guī)范化管理、專業(yè)規(guī)范化管理、課程教學規(guī)范化管理和專業(yè)課程規(guī)范化管理?;诖?,在高校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中主要從四個方面為學生制訂總體的學習目標以及評價體系和管理措施,這樣不僅能夠考核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情況,還能夠考核學生情感上、態(tài)度上以及思想上的變化情況。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同樣需要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目標,始終將德育放在教育教學的首位,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中,從而有效地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截至目前,我國高校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是素養(yǎng)目標以及學習知識能力的目標,其中的素養(yǎng)目標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相同,但是德育功能并不明確,雖然在這種目標教學中,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但是在總體上卻忽略了學生行為、態(tài)度、情感等多方面的潛在價值。所以在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核心就是為學生制訂“四層分級”管理模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的引導作用。[7]
(二)利用朋輩資源的引導,為學生構建長效互助模式
朋輩資源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能夠讓學生在朋輩的幫助下樹立專業(yè)自信,發(fā)展自己的專業(yè)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相比于直接的教育教學,朋輩資源的有效利用往往是基于相同年齡階段、相同價值觀階段之上的,所以學生對朋輩的信任度較高,幫助學生建立交流溝通的有效渠道,可以讓學生在互助中成長。朋輩資源在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有效的利用價值,比如,在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中展示畢業(yè)生的優(yōu)秀畢業(yè)作品,或者讓優(yōu)秀畢業(yè)生講一講自己在專業(yè)學習中的故事,講一講自己對專業(yè)學習的看法,讓學生能夠在朋輩之間形成更加有效的溝通,通過不斷的交流,學生自覺以優(yōu)秀畢業(yè)生為榜樣。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夠讓從優(yōu)秀畢業(yè)生身上學到優(yōu)秀的品質,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專業(yè)學習的興趣,并且多次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還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感恩的品德,從而在畢業(yè)之后對母校教育進行反饋,這不僅是一種成長,也是一種思想上的蛻變。[8]
(三)用好課堂內教學主渠道、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接受高校教育期間,學生與專業(yè)教師的接觸機會以及接觸時間最多,所以在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課堂教學,基于此,高校教師應當充分挖掘影視藝術類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從而實現“三全育人”。每一個專業(yè)理論課程中都會有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影視藝術類課程也是一樣的。大學是人生過程中非常短暫并且重要的階段,大學期間所受到的教育對學生們的一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把影視藝術教育與思政課程有機結合,不僅能夠提升教師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還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對影視作品的鑒別欣賞能力。[9]
(四)搭建專業(yè)學科平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成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客觀需要。自我成長是一種解決學生內在矛盾以及激發(fā)學生潛能的有效方式,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中重視自我成長,一定會讓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實現由外到內的轉變,學生對自身的理解也會從外向轉變成內向。基于此,高校教師應當向學校提供建議,要求學校搭建專業(yè)學科平臺,力求構建和諧、美好的校園,讓學生在和諧的校園文化中約束自身并主動自修,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搭建專業(yè)學科平臺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影視藝術類課程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導意義,在和諧的校園文化中學生能夠自主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高校專業(yè)學科教育工作的開展大有裨益,這是一種環(huán)境影響的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拓展學生思維、思想的有效方式。[10]
(五)利用大學生自我教育,推行隱性思想教育
大學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落腳點,培養(yǎng)學生隱性教育和自我意識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教育,進而有效落實這一方式。
1. 大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自我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充分發(fā)揮能動性,為日后的隱性教育模式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 大學生的自我實踐
自我實踐是大學生自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式,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應用與實踐,進而提升自我。只有大學生能夠自覺地進行實踐,才能體會到“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意義,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素質,從而更好地推進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11]
總的來說,作為隱性教育方法的有效途徑,自我教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能進一步落實高校隱性教育的實際效果。學生通過自我實踐,不斷加強綜合素質并提升社會實踐能力,從而實現全面發(fā)展。
(六)充分利用教學與課程建設
課程作為高校教育中以及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它不單單是專業(yè)課的理論知識,還包括社會實踐課。教師應當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自主地接受教育,更好地推進隱性方式。
1. 利用好知識類課程
知識類課程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課程,因此教師把知識類課程放在首位,不僅能夠提升知識水平,還能提高自身素質。作為教師,這就需要熟知所教課程相關的知識,多角度地落實隱性教育方法。
2. 利用好實踐類課程
實踐類課程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通過學習到的理論指導實踐,從而獲取課堂上未有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這類課程有助于更好地實施隱性教育。校內實踐比如社團活動或者專業(yè)拓展訓練等,可讓學生進行自我鍛煉與提升;校外實踐比如在電視臺、影視制作公司等實習,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轉變角色和身份,加強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11]
四、結語
總的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在最近幾年一直受社會、家長、學校的關注,它不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也是社會安定的保障,因此,在高校影視藝術類專業(yè)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趨勢,旨在促進學生專業(yè)發(fā)展的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張翠方. 疫情元素融入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微媒體實踐研究[J]. 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2(2):170-172.
[2] 廖志良,蔡千意. “黨建+課堂思政”體系下高校專業(yè)課教師育人隊伍的構建問題與對策研究[J]. 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2(2):273-274.
[3] 孫艷. 全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與構建[J]. 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2(2):275-276.
[4] 肖建國,李雨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外來青年亞文化的影響分析——基于17名研究對象的扎根理論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104-111.
[5] 董育紅. 立德樹人背景下廣西地域文化“融入”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與實踐[J]. 現代職業(yè)教育,2022(3):4-6.
[6] 王漢君. 大數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邏輯、存在困境及解決對策[J]. 現代職業(yè)教育,2022(3):7-9.
[7] 李華琳,朱辰瑜,荊彬鑫,等. “互聯(lián)網+紅色教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紅色基地融合發(fā)展的路徑研究[J]. 現代職業(yè)教育,2022(3):10-12.
[8] 邱子鵬,魏楚丹. 行動研究視角下高校心理教師多重身份互補關系及形成邏輯[J]. 現代職業(yè)教育,2022(3):169-171.
[9] [11] 黃彬,許益新. 論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yè)化建設保障機制的建構[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2):121-123.
[10] 方婷婷. 茶文化精神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研究[J]. 福建茶葉,2022(1):231-233.
[12] 李鵬飛,欽媛. 紅色音樂在高校工會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價值及運用探究[J].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