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婧靜
摘 要:隨著時代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網絡普及也使得人們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對于大學生而言,社會變化巨大,接收信息渠道增多,家庭和教育環(huán)境的改變,都對其身心健康產生巨大影響?;诖?,高校結合學情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更好成長的有效途徑。本文主要研究線上線下結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模式,希望能為高校心理健康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線上線下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教學
國內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旨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引導學生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多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教學中仍存在較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發(fā)展完善。加強線上線下教學的結合,促進兩種教學方式深度融合、優(yōu)勢互補,對于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
一、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成長與發(fā)展。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社會因素,目前大學更加開放,大學生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更大,但因為他們思想和心理發(fā)展還不夠成熟,人生閱歷較少,對于一些事物很難正確分辨,甚至會形成錯誤認識,從而被誤導。[1]部分學生崇尚自由主義、拜金主義,認為讀書是無用的,會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其次是網絡因素,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大學期間,大多的學生課后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網絡中,網絡信息復雜,其中的不良信息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危害。最后是家庭因素,每個學生成長環(huán)境有著明顯差異,例如部分學生來自單親家庭或是因為從小留守,自小缺少父母關愛,會形成自卑、膽小、孤僻的性格,對心理健康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在現(xiàn)代高校教育中,大學生心理健康受到人們重視,關系到學生未來發(fā)展,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才能使其實現(xiàn)健康成長。[2]
二、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
大學教育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在文化知識、科學技術教育的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必不可少。高校設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其重要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需求,現(xiàn)階段社會競爭激烈,學生走向社會要具備強大心理素質,才能應對各種挑戰(zhàn),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社會發(fā)展對人才新的要求除了掌握更多新知識和新技能外,還需要其有一個良好心理狀態(tài),所以必須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二是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大學生心理出現(xiàn)問題后如果不及時調整,會影響到他們正常學習、生活和社交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問題,積極面對問題,改變認知和行為,從而提高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三是符合教育制度改革需求,教育改革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理念,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重要方面。學校不僅要進行文化知識教育,更要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并進行有效教育。可以看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意義重大。[3]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時間并不算久,仍處于不斷完善之中。從目前教學情況來看,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學生學習自主性有待提高
在傳統(tǒng)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偏重于講解,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過多理論教學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失去學習積極性。僅靠理論講解對學生產生的影響較小,教學之后學生心理狀態(tài)沒有太大變化。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可以實現(xiàn)在線教學,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學習效果也不是很好。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教師自身能力有限,對技術設備無法熟練操作,教學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另外沒有展現(xiàn)出線上教學優(yōu)勢,依然保持傳統(tǒng)理念,只是將線下課堂搬到線上。[4]另一方面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較差,受到傳統(tǒng)教學方式影響,學生對教師依賴性較大,不會主動去學習、思考等,這顯然不符合線上教學方式的要求。和其他專業(yè)課比較而言,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認識有一定誤區(qū),認為心理健康課程并不重要或是自己目前沒有什么心理問題,學不學不重要,學習熱情低,即使對學生開展了心理健康教學,但學生的收獲仍然不多,獲得感不強。
(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無論學習什么,學習興趣都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學生興趣缺失是較為突出的問題,內心缺乏動力,在學習中表現(xiàn)消極。教師在選擇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時,一般以教材、網絡資源為主,很少從學生自身情況出發(fā),嚴重缺乏針對性,這與學生需求不相適應,降低了教學效率。另外,每個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并不一樣,但教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整齊劃一授課,導致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部分教師缺乏心理健康教學實踐經驗,更多是由教學大綱和個人主觀意志來決定上課內容。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對網絡資源轉化、改變,存在內容繁雜,系統(tǒng)性不夠等問題,學生很難有效接受,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很難實現(xiàn)預期學習目標。
(三)網絡學習渠道、教學資源有待開發(fā)
雖然當前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移動端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但是有關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卻不能做到及時更新,新穎性和吸引力不強,長此以往學生興趣會下降。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學習不同知識,如果網絡資源單一,則無法有效滿足學生需求,這是教學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單一學習渠道和有限教學資源下,學生在線學習興趣不是很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難以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高校對課程網絡建設投入較少,資源開發(fā)有限,與學生自身需求不相適應,從而削弱了教學效果?!按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資源建設還有很大發(fā)展空間,所以要積極探究,拓寬網絡學習渠道,豐富在線教育資源。
(四)教學體系有待完善
完善體系是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和保障,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發(fā)展時間短,在教學體系建設上存在不足。教師對心理健康教學課程缺乏正確認識,將其看作普通文化課,教學過程中將重點放在理論記憶上,過多強調對知識點的掌握,忽略了引導學生感受和體會,難以貼近學生的內心,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心理健康教育強調學生情感體驗、心理感受,從而改善心理狀況,但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傳授大量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忽視了學生參與性,效果大打折扣。部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過于隨意,教師也不夠重視,例如在上課之前備課不充分,課堂上簡單講述,課時安排較少,再加上教師沒有合理安排教學計劃,一節(jié)課講授大量內容,短時間內學生不可能全部接受,也很難全面學習,容易引發(fā)畏難情緒,造成學習障礙。完善教學體系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要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特點來建設,保證體系的全面性、規(guī)范性,不斷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
四、線上線下結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針對于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要加強線上線下結合,加快教學改革,進而提升教學水平。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主體,要求自身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提升技術水平,保證線上線下教學順利開展。[5]部分高校并沒有專業(y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而是由輔導員或思政教師擔任,他們在完成本職工作后會出現(xiàn)時間不足、精力不足的問題,再加上對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不夠,教學質量也就無法保障。為了解決教師方面的問題,高校要面向全社會招聘,堅持擇優(yōu)錄取原則,將有專業(yè)資質和豐富經驗的人才引入到高校中來,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同時要建立完善培訓機制,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有關理論,增強自身綜合素質,以更好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6]線上教學要求教師熟練操作技術設備,包括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使用,同時還要不斷提高線上教學水平,因此要增強自身學習意識,不斷學習提升。負責開課單位要定期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參加教學沙龍?zhí)接戧P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開展說課、講課比賽等活動來改善實際教學效果。高校要發(fā)揮出人才資源優(yōu)勢,建立起高素質教師隊伍,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
(二)構建“互聯(lián)網+”學習模式
“互聯(lián)網+”學習模式是建立在互聯(lián)網技術上的一種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具有方便、快捷等特點,符合大學生學習需求。教師要建立網絡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增強學習意識。在網絡學習模式下,學生處于相對放松狀態(tài),要根據(jù)自身情況來制訂學習計劃,例如難點可以反復學習,直到弄懂為止,避免課堂學習時間不足的問題。[7]
網絡平臺為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提供了方便,學生可以在線探討遇到的問題,互相交流觀點想法,也可以向教師提問,共同尋找答案。例如把流行的網絡教學軟件運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對學生開展考勤、測試、考核等,有利于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盎ヂ?lián)網+”學習模式具有先進性,有效運用網絡教學軟件,發(fā)揮其新技術優(yōu)勢,可實現(xiàn)集授課、學習、交流為一體的在線教育,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方便,有助于教師根據(jù)實際學習情況改善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有著較高應用價值。
(三)優(yōu)化網絡教育資源
以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網絡資源質量不高,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師直接將網絡資源搬到課堂中來,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缺乏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優(yōu)化網絡教育資源,首先需要結合學情拓展教學渠道,充分發(fā)揮各種移動端設備功能,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構建學習平臺,促使教育活動得以跨越時間、跨越空間開展。其次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登錄網絡平臺可以自主學習,并且可以通過該平臺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及時解答學生疑惑形成互動,提高教學效果。[8]結合自身情況選擇適合內容,確保從中獲得相應知識,從而形成正確認知。三是提升教學資源質量,網絡資源建設要堅持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對相關內容進行篩選,積極開發(fā)校本課程,使其符合學生特點和需求,同時還要有實際的教育和引導作用。對網絡教育資源要及時更新和補充,保證具有全面性、科學性,讓學生接受到最新的知識,有助于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堅持學生主體地位
教育制度改革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踐行,就需要從學生自身情況出發(fā),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學生心理發(fā)展還不夠成熟,對周圍人和事物都比較敏感,教師要抓住這一點,積極開展教學活動,加強彼此互動與了解,在教學中默契配合。大學生心理變化較快,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影響,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及時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并采取有效教學方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保持健康心理狀態(tài)。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的一點是走進學生、了解學生,這樣才知道如何去教育學生。
我發(fā)現(xiàn)班級上一名學生經常獨來獨往,上課總獨自坐在一排,和同學之間交流非常少,精神狀態(tài)也不是很好,于是我找他進行了談話,剛開始他比較排斥,但后來慢慢打開心扉,我了解到他性格內向,敏感自卑,人際交往技巧缺乏,總認為別人不太喜歡自己,于是封閉自己以便保護自己。遂對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他的情緒,糾正認知偏差,教授人際交往技巧,鼓勵他結識新的朋友,最后學生從孤獨、封閉的狀態(tài)中走了出來。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教育,所以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理念,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放在第一位,達到制訂的教學目標。[9]
(五)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依賴于課堂教學或者網絡教學任何一種方式,而是要將二者結合起來,通過優(yōu)勢互補,才能在教學中發(fā)揮出更大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學生自身感受,營造出輕松、和諧、積極的氛圍,將他們的興趣調動起來。例如教學活動中引入案例討論,讓學生來分析和思考,會讓他們更有參與感,更加真實去體驗,形成自我認知,并能指導行為,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在網絡學習中,教師更多是引導、組織,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掌握學習主動權,就所學知識與老師進行探究,不斷提升認知水平。[10]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探討當前大學生普遍面臨的心理問題,鼓勵大家頭腦風暴,提出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也可以就特定的某個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表述自己的觀點。這種學習形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自己去分析心理問題,解決心理問題,整個過程中會得到良好體驗,也提升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線上和線下教學模式的結合,滿足學生更多更高的學習需求。
(六)完善課程內容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很強針對性,主要目的是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培養(yǎng)良好心態(tài)和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包括兩方面內容,分別是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基本知識要求學生對課程內容有系統(tǒng)認識,對知識點有所掌握,認識到心理健康對于自身的重要性,增強關注心理健康的意識?;炯寄苁且龑W生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jié),如引導學生提升自身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自我發(fā)展能力等,可以幫助他們有效應對問題,保持自身健康心理狀態(tài)。
對大學不同階段學生心理狀態(tài)開展分析,完善課程內容。大一新生剛步入大學,普遍會遇到適應問題和人際問題,因此在心理健康教學中要幫助他們快速適應。大二、大三學生可著重在專業(yè)學習、生涯規(guī)劃、戀愛方面進行引導。大四學生即將畢業(yè),會面臨考研、就業(yè)的選擇等問題,在教育內容中也要體現(xiàn)出來。對學生的各個階段的心理狀況有所掌握,便于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和補充,從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關注重點,它直接關系到學生健康成長。將線上線下教學方式結合起來,發(fā)揮不同教學方式的作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率和質量,有助于學生保持健康心理狀態(tài),保障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與成長,為將來順利適應社會發(fā)展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 林峰,林娜,胡春國. 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 大學,2020(48):61-63.
[2] 林朔,謝燕嬌,周杰,等. 線上線下新模式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才智,2020(9):11.
[3] 俞超.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四結合”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 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12-114.
[4] 哈麗娜,李秋麗,李燕,等.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綜合教學改革實踐[J]. 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4):615-618.
[5] 陳婧. 基于移動教學平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踐研究——以微助教為例[J]. 才智,2019(4):168-169.
[6] 劉文沃,湯雅婷,李敏. 基于隨身課堂平臺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實踐研究[J].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12):139-140.
[7] 劉陽.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J]. 新一代,2021(4):21-22.
[8] 汪磊,魏偉.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新冠肺炎疫情下教師角色探析——以“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線上教學模式為例[J]. 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20(5):543-547.
[9] 胡瑞平.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中的應用和實施[J]. 才智,2019(16):112.
[10] 張淼.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線上線下雙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 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9(28):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