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玲
關鍵詞:初中數學;思維創(chuàng)新;情境創(chuàng)設
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必須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形成緊密的聯系,只有根據學生當下所具備的生活及學習經驗和知識能力水平來設計相應的數學課程內容,才能夠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們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熱情。因此我們的初中數學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來將數學學習內容與情境化的實際課堂活動相結合,并在實際的課堂上來引導著初中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具體的數學課堂情境當中,這不僅有利于初中數學實踐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初中生們對于相關數學知識以及數學思維方法的熟練掌握。
一、創(chuàng)設相關課堂教學情境需要遵循的原則
教師在課前設置數學課堂教學情境時,不但要綜合考慮初中學生們當下的年齡階段所具有的性格特點以及他們對于各種客觀事物的認知情況,同時還應該結合當下教學環(huán)境所能提供的實際教學資源配置情況,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將數學知識與一系列初中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夠接觸到的情境相結合,為學生們打造一個更加生動且富有趣味性的數學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們逐步認識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所具有的密切聯系,并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數學課內外知識的欲望。
二、創(chuàng)設相關課堂教學情境的具體方法
1.設置相關數學圖形情境來促進學生對于相關數學深層概念的理解及掌握。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且不易理解的知識課程,數學的這種本質特征這就決定了我們在開展數學知識的實際教學活動時必須要通過一系列形象具體的材料來進行輔助,教師可以選擇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一系列具有直觀性的彩色圖像情境相結合,讓學生們將腦海中想象的虛擬圖像轉換為實際的直觀畫面,這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及領會,同時也可以降低學生們的數學學習難度。當教師嘗試著讓學生們將數學概念與圖形情境相結合時,學生也能夠更加輕松地克服抽象數學概念在學習和理解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實際困難。因此,我們的初中數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就可以選擇利用一些直接而生動的數學情境來使原本復雜難懂的數學抽象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
比如教師在進行“軸對稱與旋轉”這一章內容的講授時,就可以先將一些長方形、圓形、三角形這類的基本圖形制作成平面的圖形教具,然后在課堂上逐一地利用這些圖形教具來向學生們直觀地展示軸對稱及旋轉的操作過程,再由基本圖形進一步改為具有許多線條的復雜圖形來引發(fā)學生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并讓學生們嘗試著結合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過程來思考復雜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方式,通過這樣設置數學圖形情境的方法來開展相應的數學抽象概念教學不但可以高效地幫助學生掌握這類數學知識,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數學教學的實際難度,并讓學生們通過圖形情境的引導來逐漸理解數學知識所具有的內在邏輯特點。
2.通過合理引用實際問題創(chuàng)設相關的問題情境。
當教師在設置數學課堂問題情境時,教師必須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充分利用好學生的求知欲來設置有關的數學課堂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有效地將學生們逐步引入到設置好的數學課堂問題情境當中。教師設置有效問題情境的一個原則就是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來引發(fā)學生對一系列學習知識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準確抓住課堂設問的時機,同時還要讓學生們能夠根據教師提供的線索來展開實際的思考活動,因此我們就可選擇采用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實際問題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們主動將數學知識與自己日常的生活經歷相聯系,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們逐漸從思維上意識到到數學知識所蘊含的智慧其實就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教師在進行“隨機事件與可能性”這一節(jié)的授課時,教師就可以選擇在課前把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然后給學生們布置一系列與隨機事件概率有關的實際問題,例如:隨機同時拋出三枚硬幣出現正面朝上的概率或是擲骰子出現相同點數的概率分別是多少?這種問題的提出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與自己實際生活之間所具有的密切聯系,在這種問題的帶動下,學生們也會更主動的進行數學思考和探究活動。因此結合實際問題來設置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增強數學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程度,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們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熱情。
3.借用生動有趣的數學故事來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
在通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比較會對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感興趣,因此教師也可以選擇借助具有趣味性的故事來講授數學知識,這也可以引導著學生們對數學產生更大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設置故事情境時可以通過調動學生們的視覺和聽覺來幫助他們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要意識到,數學課堂所創(chuàng)設的相關故事情境必須貼合當下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數學課堂的實踐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出更大的效益。
比如教師在進行“因式分解”這一節(jié)內容的講授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講述約瑟夫問題來拋出與課題內容有聯系的一些深度思考,在講解約瑟夫問題時,學生們的好奇心也會被很好地調動起來,而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好這一點來引導學生們對本節(jié)課的數學重點知識展開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這不但可以極其有效地促進初中生數學思維的不斷成長,同時也可以不斷豐富初中生的數學知識積累,讓初中生們能夠慢慢具備更高水平的個人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打造數學情境時必須要時刻注意所創(chuàng)設的數學情境與實際教學目標之間的關聯程度,同時還需要結合初中學生們的學習和成長需要來不斷完善整體的教學情境,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變得更加明確和具體。
參考文獻
[1]毛祿. 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生活化情境創(chuàng)設[J]. 青年時代, 2016(3):1.
[2]季春暉. 淺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J]. 新課程導學:中旬刊, 20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