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玲
摘 要:如今伴隨新課改逐漸深入,數學教材中融入很多民族數學文化,這讓民族數學文化逐漸走入大眾視野中。因此,課程改革必須要在教學中得以體現。怎樣才能對現有教學結構加以優(yōu)化,并且使得教學效果得到一定提高,已經變成數學科目課程標準得以有效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讓教材上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這樣才能使數學知識擺脫過去的枯燥,創(chuàng)設出豐富的課堂情境。為此,對小學時期數學教學中民族數學文化的具體滲透策略展開探究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少數民族數學文化;思考
1民族數學文化具有的價值
第一,民族數學文化源自現實生活。眾所周知,數學乃是一門對數和形進行深入研究的學科,把生產當作出發(fā)點,在現實生活中產生,又為人們平時的生活服務。在古埃及,因為汨羅河定期泛濫,所以人們需要對土地重新進行丈量,這促使幾何學漸漸產生及發(fā)展。而在中國古代,基于農業(yè)生產方面的需要,推動數學快速發(fā)展。這都說明了數學和社會生活具有緊密聯系。假設數學脫離生活實踐,則數學知識就變得毫無價值。第二,數學乃是促使社會文明不斷發(fā)展、對人類產生重要影響的有力杠桿。如今,數學已經對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人類生活中,隨處都能看到數學的身影。到超市中進行購物,人們需要用到數學;在股票公司上班,人們需要用到數學;在進行土建規(guī)劃、建立樓群之時,人們依然需要運用數學??梢?,當前數學對人類生產及生活具有極大的重要性。第三,數學是科學的皇后,數學也是科學的女仆,這句話是高斯的一句名言,具有深厚韻味,并且值得人們深思。高斯指出,數學乃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一個知識杠桿,還是人類思想進行變革的一個有力武器。其強調,數學能夠對人類思想產生深刻影響。同時指出,數學乃是其他學科發(fā)展的根本源泉。對人類思維加以培養(yǎng),需要經過人類大腦長期鍛煉。而計算方法乃是對思維進行訓練的最好方式?,F階段,多數人都認為數學屬于一種工具。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其在獨立進行科學研究期間,漸漸懂得數學方法與科學探索具有緊密聯系。
2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對民族數學文化加以滲透的基本原則
2.1相關性的原則
數學教師在對民族數學文化有關素材加以選取時,必須注意所選民族數學文化有關知識和實際課堂內容需要具有密切聯系,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民族數學文化可以有效服務于課堂教學。例如,在幾何概念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課堂引入時,通過以畢達哥拉斯學派鉆研過的正方形及三角形作為引例,和教學內容進行聯系,能夠體現出教師是在當前教學框架之下對民族數學文化加以滲透的。當小學生感到數學課堂變得充滿趣味時,其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會有所提升,數學成績同樣會逐漸有所提升。除此之外,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數學教師還引入了我國古代一些先賢說過的名句,和生活中一些例子,這樣在課堂上引入這些例子,能夠讓小學生感覺到數學是源自人們日常生活的,進而加深生活和數學的具體聯系。
2.2適時性的原則
數學教師在對民族數學文化加以滲透時,必須緊抓恰當時機,盡量避免因為“文化”而對文化加以滲透。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在對民族數學文化加以滲透期間必須要適當,并且適時對和課本內容有密切關聯的民族數學文化加以選擇,還要對這些內容進行適時呈現,注重對民族數學文化的本質的深入挖掘。例如,在引入新課及對定理、公式加以運用時,數學教師可以對一些有關的數學美、數學家相關故事及數學史加以介紹,并且在對例題及習題加以講解之時,能夠對其中包含的一些數學思想及數學方法加以介紹。
3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對民族數學文化加以滲透的具體策略
3.1突顯數學之美
西爾威斯特曾經指出,其實數學就是一種理性音樂,而傳統(tǒng)數學文化則是一種感性數學,二者靈魂完全相同。和其他類型具有的美不同,數學之美是一種內在美、邏輯美及理智美,而且數學之美十分深邃,美得非常有思想。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可借助數學之美對學生的興趣加以激發(fā),讓小學生積極、主動對數學之美加以感受及追求。在歷史上,各少數民族都有不同程度的數學成就,都有自己獨有的數學文化,例如黎族的結繩計數、彝族的乘法九九表、傳統(tǒng)蒙古包的黃金比例結構等等。作為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依據,小學數學教材應用少數民族數學文化,可以使少數民族學生從小學習并繼承本民族數學文化的同時,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豐富少數民族數學文化,使之得以更好地發(fā)展。
3.2對數學思想及方法進行滲透
對小學生來說,數學能夠對其思維方式加以改變, 讓其思維可以保持與時俱進,同時逐漸推動時代向前發(fā)展。而數學教師加強對小學生的數學思想及方法方面的訓練,是對其數學素養(yǎng)加以提升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小學數學科目教學中,包含很多常用數學思想。實際上,小學生在學校里學到的數學 定理及公式,除了解答數學題目,在未來工作及生活中很少會直接用到。但是,小學生通過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及數學思維加以學習,能夠在日后工作及生活中站在數學角度思考及解決問題,進而對事情進行例行處理。
結束語
綜上可知,數學不僅是人類思維的體操,而且是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數學不僅具有科學價值,還具有較大的文化價值。我國地域遼闊、 民族眾多, 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非常豐富, 其中包含了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數學文化。 作為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少數民族文化也應該和數學教育緊密聯系起來。 這些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應用, 除了具有傳承少數民族數學文化的作用以外, 還能發(fā)揮數學文化的重要教育價值。數學語言、方法、符號及思想早已變成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教學期間,數學教師需對數學文化加以積極滲透,這樣可以促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有效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及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 [M] .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 孫衛(wèi)紅. 小學數學新教材 “數學文化” 學習效果的調查分析 [J] . 數學教育學報, 2004, 13 (3): 62-63.
[3] 李春蘭. 中日數學教育和數學文化研究交流33年——2012年 “ 中日數學教育國際會議” 評述 [J] . 數學通報, 2013, 52(1): 21.
[4] 鐘志勇. 學校教育視野中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 [J] . 民族教育研究, 2008, 19 (1): 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