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萍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占據(jù)了語文內容中的百分之三十的,也是語文教學中必要重要的內容。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小學的語文作文教學工作也相繼的有了調整。教師通過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作文的指導,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的審題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寫作過程中保持清晰的思維能力,教會學生使用不同的寫作方法,使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并讓學生轉化思維將生活中的趣事等融合在寫作中,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寫作教學;寫作能力;策略
一、引言
小學作文是讓學生通過生活感悟和經驗等,對一些簡單的事物闡述自己的想法的方法,小學的語文作文教學工作的開展能讓學生的語文思維得到一定的鍛煉,增強學生的內在素養(yǎng)等,使學生對世界有更多認識,有助于讓學生對生活充滿更多的觀察力和好奇心,讓學生的語文閱讀也相應地相應地有所增加。
二、作文教學的生活的概念
生活教學化是教師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的引入,增強學生在生活的感觸,使學生將語文知識融合在生活中,學生能從生活中獲得一些生活感觸等,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能力都會隨著生活化教學發(fā)生一些改變。生活化的作文教學工作是將生活作為素材,然后利用素材和文字,編制成一篇文章,這個寫作的過程中能讓學生更用心地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對于生活的熱情。
生活化作文教學是將生活的素材和寫作原理結合在一塊,寫作是基礎部分,能帶動學生認真地觀察生活,尋找更多的寫作素材。在生活化的教學中,學生的寫作內容大部分都是學生回憶后寫出的,小學生的思維不夠健全,而且認知是有限的,所以作文中常會出現(xiàn)一些漏洞,如語序不通、詞語錯誤、用詞不當?shù)惹闆r。在小學作文中,學生常將作文內容停留在表面的故事敘述上。所以,教師還需要針對學生表面化的作文引入一些生活案例和道理,給學生多開拓一些思維和見解,讓學生的思維不再禁錮于表面化的事情上,提升學生對生活的領悟和分析能力。
三、小學作文生活化的教學中的問題與分析
(一)作文教學理念受到限制
小學教學中存在很長時間的傳統(tǒng)教育,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已經深入在教師的多個思維方面中,在新課程改革后,教師的教學理念仍然受著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的影響,在教學中采用老舊的教學方式,降低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熱情,教師過于強調生活中的主體和選擇,忽視讓學生對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和引導,使學生寫作水平很難提高。比如,學生的作文“難忘的事情”的主題中,教師可能會讓學生想一些“樂于助人”“見義勇為”的故事,然后這個班級中的學生都在寫這方面,作文內容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新思想,讓學生的思想在不知不覺間被禁錮起來。
(二)作文的教學形式固定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中可能會給學生一些模板,讓學生按照著模板進行填空等,這抑制了學生的思想發(fā)揮,使得學生寫作中的內容格式等都大致相同,所以教師很難在班級的學生作文中找出一些高質量的文章了。教師的固定格式對學生的寫作沒有很大促進作用,相反的抑制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不善于想象、也不善于表達,使得很多學生學會了抄襲的方式,而且在寫作模板中,學生的感情得不到表達,讓學生的文章缺少了真實感,也不能打動讀者。
(三)教學范圍有限
小學的語文教師場所基本上只有教室,很多教師在四面房子中教育學生寫景、寫生活,嚴重脫離了實際,很多學生只能靠著想象進行書寫,學生常常是想到哪里就會寫到哪里,這樣的寫作方式會顯得文章中思路混亂,讓學生很難把握到寫作中的方式,也無法在寫作中表達情感。
四、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與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實施
(一)教師的教學方法需要變化、提高
小學生寫作能力正是剛發(fā)展期,寫作技能和寫作思路等都需要教師進行不斷地引導,讓學生在寫作中保持一個清晰的思想。教師要對寫作的教學方式進行轉變,減少學生對寫作文的抵觸情感,使學生的寫作情感能在作文中順利地表達,對于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寫作引導,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多創(chuàng)新,并給學生找一些生活片段的視頻和故事,激發(fā)學生對于作文素材了解和領悟的熱情。
(二)選擇生活片段拓展學生的寫作思想
教師也要在寫作中選擇一些寫作角度,結合生活中比較符合學生的內容來訓練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讓學生從不同的故事片段中能快速地找出寫作思路和角度,并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創(chuàng)新,增強學生的領悟能力,通過詩篇、文章、視頻、歌曲等內容,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多思考、多觀察、多品味的習慣,使學生能從生活中找尋寫作的素材并不斷地積累學生的經驗,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思考的好習慣。比如,教師可以多選擇幾個生活中案例,然后提供幾組寫作的角度,讓學生對文章進行修改和審批,讓學生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問題,也讓學生在日常的寫作中能警示自己不要犯下這種錯誤。教師可以選擇學生以前的文章,讓學生相互審閱,然后從文章中找問題,如不扣題、文中句子含糊、有錯別字等,然后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打分。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事情來描述這篇文章應該如何寫,詳細說一說所選的素材、要表達的思想、文章的布局等,讓學生得到實際的操練,利用生活來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
(三)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有更多讀書的經驗
閱讀是寫作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閱讀量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看待生活的思想,讓學生擁有自己的主見,也給學生提供了很多表情情感的方式,有助于學生提升寫作技能,讓學生的文章可以變得有感染力。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設定一些閱讀類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能體驗到閱讀的樂趣,給學生營造出一個濃厚的閱讀氛圍。教師可以將閱讀活動地點不單單只設定在教室中,還可以是操場、是走廊等,要充分地利用小學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們提供閱讀的歡樂氣氛。教師可以用閱讀活動打開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多對文章內容交流,使學生多分享、多向他人學習,增強學生的口語闡述能力,使學生的語文思路在言談中得到提高,拓展了學生的生活視野,也讓班級中的閱讀水平整體的上升。
結語: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轉變寫作教學理念,促使學生在寫作中創(chuàng)新思想的形成,讓學生的寫作過程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格式、固定的環(huán)境中,使學生的從教師有趣的寫作教學中體會寫作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寫作想象力,并通過寫作活動和閱讀,使學生的寫作視野更寬闊,提高小學生整體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艾平華.小學語文教學中低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學苑教育》,2018:37-37.
[2]蔡云.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初探[J].南北橋,2020: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