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是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說話訓練,有效地提高了“說”的能力,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是一條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路徑。日常教學訓練中,主要采了以下三種說話訓練方案,一是搭建平臺,讓學生課前演講;二是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學生實物戲說;三是尊重主體,讓學生聯(lián)詞組段。寫作教學是慢的藝術。教師唯有不斷地進行思考,不斷地深入探索,“綠色作文”的教學與寫作之路才會真正走向光明大道。
【關鍵詞】中職語文;說話訓練;綠色作文;寫作實踐
我國自古科舉考試是以“一篇文章定乾坤”,如今普通高考和高職高考的作文分數(shù)比重是相當大的。可見,寫作是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綠色作文”課題研究在我校已進行有一年時間,大部分的學生習作,從內容看,真情實感取代了過去的虛假空洞;從形式上看,自由豐富替代了之前的千篇一律。反思這一年來的實踐所得,主體、趣味和有效,是我們課程組積極努力的關鍵詞,也是為我們的學生自由而真實的表達準備的“營養(yǎng)食材”。
“綠色作文”的概念是清華大學附中的特級教師趙謙翔老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多年探索寫作教學的“人參果”。在趙老師看來,所謂“綠色作文”即以人為本,以活為源,以悟為魂,以真為綱,以導為脈的寫作指引。
學生在寫作時覺得“無話可說”“沒啥可寫”,有的學生雖然寫上材料,但內容空洞,“寫景景不美”“寫人人不親”“敘事事不明”,讀后讓人無味。目前,中職生的寫作中有三招:一湊,二抄,三套,少了生機和活力。而寫作教學內容和操作難以形成一個科學適情的體系,學生“急于求成”,教師“有量無序”或放任自流。
世上沒有兩個指紋完全相同的人,同樣的道理,世上也沒有兩個思想完全相同的人。言為心聲,訴諸于口。寫作教學應緊貼學生實情,讓學生樂意表述,勤于下筆。從教育部制訂的《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實施以來,課題組嘗試行“說話輔助寫作”的教學之道。下面就“說話”的訓練方案,來探索中職“綠色作文”寫作的實踐之路。日常教學訓練中,課題組主要采了以下三種“說話訓練”方案:
一、搭建平臺,讓學生課前演講
于漪說:“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流淌著時代的活水?!痹S多作家筆下的文章就是他們生活經歷的縮影。演講,以有聲語言為主,以體態(tài)語言為輔,針對某個具體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抒發(fā)情感。課前五分鐘演講,流淌著學生思索的時代的活水,讓學生在眾人下,敢說、敢講、敢演,從“敢于講”到“喜于講”再到“善于講”。
課前演講,教師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言之有思。課前演講,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參與,按順序輪流上臺。演講沒達到要求下一次補講,若仍沒能達到要求,還需要演講一次并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這個方案能較好地防止一些學生當“逃兵”,也能很好地促進學生認真對待。此外,每換一個演講主題,教師應“下水演講”,讓學生對演講有個“樣板”,方便直觀地模仿,進而提高。
課前演講應當做好三年規(guī)劃。葉圣陶先生說:“演說和寫作是同一源頭的兩條水流,演說是用口的寫作,寫作是用筆的演說?!蔽沂謱懳铱?,一個能說會道的學生,他(她)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差。
二、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學生實物戲說
很多電影里在破案時,會在一塊板上放上圖片、標注,然后用各色的線連接起來,就是把人和實物串聯(lián)起來,還原事情應該有的樣子,邏輯性很強。練就觀察和善于表達是寫作的基本技能。那如何讓實物更好地呈現(xiàn)在腦海中呢?條件許可下,實物是最熟悉、最好的直觀東西。實物可以讓學生置身其境,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解說物體的外觀和功能。示例如下:
我是一架無人機,我十分的帥氣,比別的無人機酷多了,你可能會說我自戀?其實不然。我主要是藍色的,中間有一條彩色的波紋,就像水中會發(fā)光的魚兒。我有四個機翼,可以幫助我上升和下降。機翼的周圍還有一個“保護罩”,可以保護我的機翼不受到猛烈的傷害。我有一個雙胞胎弟弟——控制器,弟弟可以控制我的上升、下降以及飛行方向。弟弟長得像極了一座拱門,不過它是一個戴了“帽子”的拱門。我弟弟還有個“高科技”,那便是可以與手機進行藍牙配對,將我所看到的播放到手機上,就像投影一樣,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是我校2021級無人機大專班一位學生根據(jù)教室擺放的無人機進行的講述。擬人化的講述、設問式的巧用,使得語言自然生動,讓人倍感親切。這樣的訓練方式,別出心裁,趣味生動。學生參與的熱情高,在戲說中明晰實物的特征和功能,接著訴諸筆端,也不是難事。
三、尊重主體,讓學生聯(lián)詞組段
俗話說:“三分靠內才,七分靠口才?!本妥魑挠柧毝?,學生能否在習作中經常并恰當?shù)剡\用所學的詞語作為教學得失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而“聯(lián)詞組段”就是很好的訓練方案。
訓練“聯(lián)詞組段”,就是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組段時,必須反復思考各個詞語之間的種種聯(lián)系,把握它們之間的潛在關系,創(chuàng)造性地營造出一個能夠恰到好處地“收納”這些詞語的語言環(huán)境,最后把這些詞語排列組合成一段有情、有意、有序、有趣的文字。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習作寫道:
老師指著PPT上說:“用這四個詞語造一個句子?!边@些詞語分別是:堅持不懈、鼻青臉腫、九霄云外和狼狽不堪。我靈光一閃,立馬說出了一句連我自己都十分驚訝的句子:“這一天,張小強去打籃球,因為隊友的失誤,張小強被撞得鼻青臉腫,狼狽不堪。但張小強仍然堅持不懈,身上的傷痛早就被他拋到九霄云外去了?!蔽艺f完這句話的時候,自己都佩服自己。
教學實踐表明,課堂實行“聯(lián)詞組段”訓練的詞語,以三至五個為宜,太少則難以順利表達出特定的語境;太多則容易顧此失彼,使得語段表述過于松散,而且難以把握準聯(lián)想、想象的基點。因為說到底,進行作文訓練,就是學習怎樣以心智和情感驅遣詞語進行正確而巧妙的排列組合,以達到表情達意的目的。
語文寫作,倘使脫離了寫,就成了“光說不練假把戲”。不管是感受、領悟,還是生發(fā)、探究,最后都應當落實到“寫”的層面。
“綠色作文”倡導的是讓學生寫出富有個性,充滿思想,散發(fā)出活力和魅力的好作品。“綠色作文”教學中還應當潤物細無聲般的補思政之鈣。沒有心動,僅有筆動,寫出來的只能是假大空的“灰色習作”;既有心動,又有筆動,才能寫出健心潤筆的綠色文章。
以“說”促寫,重視積累;以“說”促寫,強化條理;以“說”促寫,寓讀于說。持久地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長期對“說”的能力培養(yǎng),為“寫”打下了厚實的基礎。說話訓練,有效地提高了“說”的能力,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是一條確實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路徑。想方設法讓學生熱愛生活,善于表達,愛上寫作,學會寫作是寫作教研的最終目的。
寫作教學是慢的藝術。它需要沉靜,需要等待,需要修煉,需要“耐得住寂寞”。寫作過程,既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時痛苦掙扎,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時歡欣鼓舞。教師唯有不斷地進行思考,不斷地深入探索,“綠色作文”的教學與寫作之路才會真正走向光明大道。
[本文系莫金蓮主持的東莞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課題“自媒體背景下“綠色作文”寫作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GH968)的主要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張海兵.說話,亮出一道作文綠色[J].作文(高中版),2021(7):118-119.
[2]王翠敏.“綠色作文”在中學作文教學中的實施[D].遼寧師范大學,2009.
[3]董愛紅.綠色作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6.
責任編輯? 胡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