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進紅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能夠讓學生積淀足夠的語言素材,使學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鍛煉,令學生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閱讀習慣得到培養(yǎng)。但是由于小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所以整本書閱讀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探究整本書閱讀的實施策略非常有必要。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閱讀習慣;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4-013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46
相對于碎片化的閱讀來說,整本書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促進學生閱讀積累方面意義更為重大。如今,不僅在中學,小學階段也在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但是由于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的倡導相對較晚,因此經(jīng)驗也有不足。為了更好地實施整本書閱讀,文章將從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分析入手,從多個層面探究如何實施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
一、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分析
(一)讓學生積累足夠的語言素材
整本書閱讀活動能夠使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喜好,選擇同自身閱讀興趣相匹配的書籍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在此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文字敏感性,積累足夠的語言素材,對書中的優(yōu)美語句、精彩修辭加以理解和把握,從而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水平。
(二)讓學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鍛煉
與碎片化的閱讀不同的是,依托整本書閱讀活動,能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使學生了解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角色形象,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三)讓學生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
整本書當中所涵蓋的文化信息內(nèi)容較為豐富,由此將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得深刻的閱讀感悟,進而生成豐富的情感體驗。同時,不同的書籍能帶給學生差異化的閱讀情感體驗,長期堅持整本書的閱讀,能夠使學生在閱讀中品味、感悟、體驗,并實現(xiàn)對自身情感的正確表達。
(四)讓學生的閱讀習慣得到培養(yǎng)
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正在逐漸形成,一些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碎片化,缺乏系統(tǒng)性,閱讀的內(nèi)容隨意且零散,導致閱讀效率低下。而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有了固定的閱讀時間、系統(tǒng)的閱讀計劃,其閱讀習慣自然能夠得到培養(yǎng)。
二、如何實施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
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師需要調(diào)動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為學生制訂整本書閱讀計劃,為學生傳授科學系統(tǒng)的閱讀方法,利用思維導圖輔助整本書閱讀,優(yōu)化整本書閱讀的評價。
(一)調(diào)動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整本書的閱讀需要足夠的興趣,否則學生很難進行持續(xù)、高效的閱讀。為此,教師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調(diào)動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1.以精彩內(nèi)容導讀,激起學生閱讀興趣。很多作品都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有的有著精彩的故事,有的有著生動的語言,有的有著鮮明的人物,有的則有著深刻的哲理,但是小學生如果不去閱讀,是無法發(fā)現(xiàn)作品中蘊含的魅力的。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導讀,以作品中的精彩內(nèi)容來吸引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2.組織閱讀交流與分享,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交流與分享,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快速了解書籍所描述的故事內(nèi)容,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也有積極的意義。語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jié)合每天閱讀的書籍內(nèi)容寫出故事梗概,在第二天的課堂上與其他同學進行閱讀經(jīng)驗的交流與分享,這樣不但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同時也會鍛煉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寫作能力。對于情節(jié)較為復雜,出場人物眾多的書籍,教師可以為學生指定一個人物,要求學生圍繞該人物列出大事記。
3.進行書影比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都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搬上了大銀幕,有很多還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如《西游記》《沒頭腦和不高興》《愛麗絲漫游仙境》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觀看相關(guān)的影視資源,然后進行整本書閱讀,并且對影視作品與原著進行對比、分析,找到影視作品與文學作品的異同點,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為學生制訂整本書閱讀計劃
基于借助整本書閱讀活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學校管理層應當對整本書閱讀活動的教學意義和價值形成精準的認識,以便能夠在此基礎(chǔ)上讓教師掌握整本書的閱讀指導技巧。
1.學校應當按照教師的課時安排情況以及學生的課余時間,安排整本書閱讀活動時間。如今,很多學校在開展整本書閱讀的時候,僅限于課外,在校內(nèi)并沒有留出整本書閱讀的時間,教師也沒有系統(tǒng)地制訂閱讀教學的計劃,使得整本書閱讀流于形式。若僅要求教師借助不穩(wěn)定的空閑時間段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活動,難以確保閱讀活動的效果。為此,學校方面應該根據(jù)教師的課時安排和學生的課余時間,來安排整本書閱讀的時間,從而完整、系統(tǒng)地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
2.語文教師應當結(jié)合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指導學生選擇閱讀內(nèi)容,從而確保學生閱讀符合自身年齡與認知特點。小學生年齡較小,其在閱讀讀物的選擇中通常是比較盲目的,因此需要教師加以指導,幫助學生選擇適合其認知水平的讀物。如在針對低年級小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之前,教師應當把握其邏輯思維能力欠缺這一情況,在為其推薦書目時要遴選故事情節(jié)較為簡單的書目;在針對高年級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之前,教師應當結(jié)合其具備一定思維邏輯能力的特點,向其推薦情節(jié)較為復雜的書目,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提升。此外,教師亦應當根據(jù)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不同學生制定與其閱讀理解能力相匹配的閱讀目標。在對閱讀目標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閱讀進度、文本內(nèi)容理解等要素納入閱讀目標之中。
(三)為學生傳授科學系統(tǒng)的閱讀方法
小學生的閱讀整體呈碎片化、盲目性,經(jīng)常是一目十行、走馬觀花地讀,讀完之后便沒有印象,對于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沒有太大的作用。這是因為他們?nèi)狈茖W的、系統(tǒng)的閱讀方法。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著瀏覽—閱讀—摘抄—寫作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傳授了一些方法。
1.瀏覽。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先不要急著閱讀,如果過于迅速地閱讀,學生難以很好地把握整本書。為此,可以先引導學生先瀏覽一遍。從封面開始,觀察書名、作者,觀察封面的文字、圖畫,初步判斷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之后,打開目錄,通過目錄來了解整本書的架構(gòu)。之后,再翻看插圖、封底,對書籍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形成一定的期待。尤其是在目錄中,學生可能會看到自己非常感興趣的內(nèi)容,學生通過目錄中的每個故事的題目,可以產(chǎn)生對于故事的期待。
2.閱讀。整本書的閱讀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難的,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他們?nèi)狈﹂喿x的經(jīng)驗,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閱讀、體會書籍帶來的愉悅感。為此,教師可以在閱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加以指導。
(1)泛讀。新課標對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總量的要求是300萬字,300萬字的閱讀量對于小學生而言是非常巨大的,不可能每一本書、每一篇文章都精讀,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于一些書籍、作品有所取舍,對于淺顯易懂的童話類、故事類書籍報刊可以采取泛讀法,擴大閱讀量。
(2)速讀。掌握快速閱讀方法的學生每分鐘能讀200多字,而未經(jīng)過訓練的學生可能每分鐘只能讀幾十個字,這會逐漸拉開距離。為此,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速讀的方法,比如抓住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人物、關(guān)鍵對話等,從而達到迅速了解文本內(nèi)容的目的。
(3)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zhì)兼美的優(yōu)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gòu)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像吃東西那樣,經(jīng)過細嚼慢咽,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yōu)樽约旱闹R營養(yǎng)。有的好文章要反復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3.摘抄。學生在求學生涯中,所閱讀的書籍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最終能夠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幾本書、幾句話,其他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為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將好的字詞句進行摘抄、積累。這樣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這些句子好在哪里,自己可以在哪些地方進行運用,久而久之就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教師再也不用擔心學生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了。
4.寫作。當學生閱讀完一本書后,心中一定思緒萬千,但是如果不進行情緒情感的抒發(fā),很快又會忘記。為此,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把握這轉(zhuǎn)瞬而逝的靈感,將自己對整本書的閱讀感受寫下來。
(四)利用思維導圖輔助整本書閱讀
思維導圖在整本書閱讀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學生對于這個思維方法的了解并不多,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來輔助整本書閱讀,降低閱讀難度,擴大閱讀量,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快速提升學生的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
1.借助思維導圖形式幫助學生降低整本書閱讀難度。學生整本書閱讀活動一般集中在課外時間,這就意味著學生需要在沒有教師直接指導的情況下,獨立完成閱讀活動。對于閱讀思維能力處于形成和發(fā)展時期的小學生而言有著不小的難度。尤其是小學生在文字、修辭等方面的知識欠缺,將會造成其閱讀活動低效化,如若這樣的情況未能得到解決,必然會導致學生的閱讀活動難以持久,其亦難以在這一過程之中提升閱讀水平。假若教師能夠在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活動之前引入思維導圖模式,則將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之下實現(xiàn)對書籍的中心思想、情節(jié)脈絡以及角色關(guān)系加以摸清和把握,這樣將會讓學生的閱讀活動變得有據(jù)可循,從而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之下得以徜徉在書籍的故事情節(jié)之中。
2.借助思維導圖模式提升學生整本書閱讀效率。閱讀活動需要學生投入較多的時間。不過在應試教育理念依然存在不小市場的當下,以及小學生自身所背負的繁重課業(yè)負擔,學生的課余時間受到大幅度的壓縮。為了提升整本書閱讀活動的有效性,教師應當充分借助思維導圖模式,帶領(lǐng)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文章進行分析、理解、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進行知識內(nèi)化和思維的可視化。思維導圖繪制完成后,教師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進行討論式課堂學習。采用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把自己所畫的思維導圖與組員進行共享,然后學習小組內(nèi)部交流,商討文章內(nèi)容,特別是在文章的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或說明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討論,最后推薦小組內(nèi)部最終確定的導圖方案,派出代表向同學講解課文。如此,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學生的閱讀活動將變得更加清晰,有利于學生抓住書籍的中心思想和矛盾沖突,也能夠提高整本書閱讀的效率。
(五)優(yōu)化整本書閱讀的評價
整本書閱讀之后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深度了解清楚,并且要通過多途徑加以了解。
1.對學生整本書的閱讀速度加以評價。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之前應當認識到學生的閱讀基礎(chǔ)差異,并制訂相應的閱讀計劃,不過教師還應當對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時間段內(nèi)完成閱讀活動,對于那些無法在指定時間段內(nèi)完成閱讀活動的學生,教師應當了解造成其閱讀速度慢的原因,是因為興趣使然,還是閱讀方法不得法,這樣才能做到對癥下藥。
2.借助討論活動了解學生的閱讀深度。閱讀活動不能片面地追求閱讀速度,還應當注重對閱讀深度的把握。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活動之后,應當采取班級討論活動的形式,借助學生的發(fā)言情況了解學生的書籍閱讀深度,這樣才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完成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存著哪些問題,哪些原因?qū)е聦W生的整本書閱讀活動流于表面化,如此將使教師能夠在后續(xù)的閱讀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優(yōu)化教學策略,確保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活動更為深入,并通過深入閱讀讓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得到完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增強。
3.多途徑了解學生閱讀的真實情況。為了更立體、更細化、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情況,教師需要通過多種途徑來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每閱讀一本書都要制作簡單的讀書卡,簡要記錄自己閱讀的書名、人物、時間等;對于中年級的學生則可以要求其記讀書筆記,對讀物進行批畫圈點;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要求其寫出讀書心得、讀書報告。此外,還可以寫圖書推薦卡、辦主題手抄報等方式展示讀書效果。
三、結(jié)語
在本文中,筆者從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入手,探究了開展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策略。在整本書閱讀中,我們應該繼續(xù)嘗試和不斷地改革、創(chuàng)新,為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提供更多好的思路,創(chuàng)造更多好的條件,使學生從小學起便形成整本書閱讀的意識和習慣,為今后的閱讀、寫作打下牢固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 潘海萍.基于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整本書閱讀策略[J].新課程,2021(38).
[2] 沈敏亞.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1(15).
[3] 陳艷.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的小學生語文整本書閱讀思維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21(30).
[4] 賈紅斌.教育目標分類學視野下的小學生整本書閱讀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