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
摘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當前,教育教學活動要致力于提升有效性,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要讓教學更有效,關鍵點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能積極地配合教師所構建的各種課堂活動。為了實現(xiàn)對閱讀教學工作質量的提升,文章以閱讀課堂為基礎,在結合小學高年級學生思維及行為特點的基礎上,對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展開分析探討,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年級;教學有效性
一、提升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從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工作角度來看,做好對其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能夠在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進步,促進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這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發(fā)展帶來了重要推動[1]。
(一)構建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在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對提高其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予以研究,能夠為學生良好語文素養(yǎng)的構建帶來重要助力。語文作為一項基礎性知識內容,學生對其內容的掌握不僅是簡單的字詞記憶,還包括語文思想、價值觀念等多個方面。閱讀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最基礎的一種方式,學生的閱讀能力如何會直接體現(xiàn)出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為了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具備良好的素養(yǎng),通過閱讀的方式來完成對信息的獲取,教師必須要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做好對學生的閱讀教育,通過師生之間的良好交流、互動,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僅是知識方面的教育,還包括學習能力方面的教育[2]。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以學生學習能力為基礎的教育目標成為了主流教育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通過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來完成與他們之間的交流,由此做到讓教育工作從“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的有效轉變。閱讀作為集合了多種語文知識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對其進行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獲得文本分析和情感理解方面的提升,同時還能獲得包括字詞理解、情感體驗、邏輯思維等多個方面的鍛煉,這對于他們的進步與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關鍵的輔助作用。尤其是在課外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查閱工具書的方式來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這是對他們學習能力予以培養(yǎng)的重要方法,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一定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三)實現(xiàn)語文教育的素質目標
在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做好對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不僅可以給閱讀課堂帶來教學效果上的突破,還能夠為語文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實現(xiàn)帶來重要助力。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需要獲得全方位的發(fā)展,而閱讀正是語文學科中對學生予以全方位培養(yǎng)的最佳方法。為了保證教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做好對學生的認知啟發(fā),并實現(xiàn)與他們之間的有效互動,以確保學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獲得進步,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語文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
二、提升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課前激趣
課前激趣的關鍵作用,就是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給他們發(fā)出一個信號,就是現(xiàn)在是上課時間,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要集中注意力,跟上教師的腳步。《草原》這篇課文語句比較優(yōu)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想象美麗的畫面。基于這樣的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是非常關鍵的。要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可以通過設計一個有趣的課堂導入來實現(xiàn)[3]。比如,在課間教師可以講一個小故事,或者和學生開展一場輕松的談話,讓他們將注意力放在這篇課文上。比如,可以選擇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語由此切入,如渲染,這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有著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在課前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采用渲染的中國畫畫作,帶領學生分析,隨后引入這篇課文中。在課文中,將草原描繪成一幅只用綠色涂抹的中國畫,美不勝收。而這樣的導入,會讓學生覺得非常新鮮、非常有趣。學生一旦產生了興趣,在學習時就會表現(xiàn)得更為積極。
(二)開展讀寫結合,強化綜合素養(yǎng)
閱讀和寫作息息相關、相輔相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清晰地揭示了二者的內在關聯(lián)。具體來說,當學生具備充足的閱讀量后,那么在寫作中就會更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教師要積極革新教學思路,將閱讀和寫作進行有機融合,以讀寫結合的方式實施教學,為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助力。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組織起來,由此實施讀寫結合教學,讓學生獲得更深刻的學習感受。為了更好地啟迪學生的思維,教師設計了如下疑問,即“圓明園的毀滅發(fā)生在什么時期?”“在學習完本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想法?”等,讓學生圍繞上述問題進行交流、探討,接著將心中的答案寫在紙上。這樣一來,既實現(xiàn)了良好的寫作訓練,又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一舉多得。
(三)巧用信息技術,開闊閱讀視野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下,各個領域都能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的“蹤跡”,對教育教學領域來說,這點同樣如此。和以往的口述、板書教學不同的是,它集音頻、圖像以及視頻為一體,可以更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文本內容,為學生帶來多種感官的刺激。在開展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已有資源的作用,通過信息技術展開教學。例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時,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已有資源的優(yōu)勢,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講話”的片段,發(fā)現(xiàn)學生被周總理的講話深深觸動著,不禁熱淚盈眶。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展示周恩來先生年少時中國的面貌,讓學生對文本背景有一個更全面的把握,從而更好地感受周恩來先生為國家和民族奮斗終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這樣的方式實施教學,學生的閱讀視野自然會更加寬廣,知識面也會在不斷積累中得到拓寬。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廣大教師共同的追求,任何科目的教師都希望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出學生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要實現(xiàn)這一重要目標,必須圍繞學生,多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并對實際科目的授課內容做深入分析。
參考文獻:
[1]申世超.新課改下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思路[J].試題與研究,2020(33):68-69.
[2]陳建華.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有效策略分析[J].家長,2020(33):146-147.
[3]單月芳.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