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習智
摘要:在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也隨之改變。部分高中物理教學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并不明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較低。從長期來看,既不能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學效果,也不能促進學生對高中物理的認識和掌握。高中物理是一種比較抽象的學科,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模型建構可以使高中生對物理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模型建構
前言
當前,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與深化,高中物理教學模式也在發(fā)生著變化。高中物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對滯后,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不大。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教學方式。運用物理模型建構教學法,使學生從模型建構中進行抽象的物理學習。運用生動、具體的物理模型,展示物理概念、物理定律,便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接受和了解,并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學的現狀分析
高中物理作為高中生的一門必修課程,在高考時更是一門重要的考核對象。當前,我國很多學校的物理教學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上,教育觀念很陳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很低。高中物理老師過分強調物理知識的理論教學,注重學生的成績的起伏,而忽視了教育教學的作用,忽視了對學生邏輯思考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的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差異,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他們的發(fā)展。這樣的發(fā)展既不能使高中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高中物理的學習內容,又不能真正地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學效率。
二、高中物理模型建構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高中物理的教學內容較為抽象、邏輯性強,學生在短期內難以理解、掌握物理的知識。模型建構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我們采取了實驗、驗證和推理等方法,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模型建構教學法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更直觀,也能讓復雜的文字變得簡單,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掌握。因此,高中物理老師可以將模型建構教學模式引入到已有的高中物理課程中,將復雜的抽象物理知識轉化為內容清晰、容易理解的模型形式。為同學們提供一定的指導與幫助,通過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和主體性,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1.簡化問題處理
物理模型是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這些規(guī)律。物理學中經常采用物理模型進行問題分析和求解。由繁復向簡化是一種質變,需要學生們經常運用物理模型,發(fā)掘物理模型的優(yōu)勢作用,并為實際應用做好準備。
2.物理模型的研究激發(fā)學生思考
建立物理模型能夠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認識和應用,并逐漸形成對物理模型的思考。比如,在電學中建立“勻強電場”的模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對模型的含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掌握其規(guī)律。這樣一來,“電場”的學習就會變得更加簡單,利用該模型解決難點。
3.物理模型的形成過程是學生思維訓練的一種實踐
在物理建模工程中,老師不能只是單純的教授一遍物理模型,要從建模的開始進行分析,對模型建構的思路進行摸索,讓學生從模型建構的過程中去發(fā)現和解決問題。同時拓展學生的物理思考能力。老師可以在教學中故意設置一些障礙,讓學生自覺地找出問題所在,以此來檢驗他們對知識的掌握。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模型建構重要應用
高中物理的內容大多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和法則,高中生很容易被搞糊涂。為了達到教學目的,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模型建構的教學方式來闡明教學內容,理解物理學的概念和定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诖?,本文對高中物理教學中模型建構教學法的幾種重要應用進行了剖析:
首先,通過模型建構教學方式,讓學生對物理學的概念、規(guī)律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理想模型是一種被廣泛運用的概念化科學。舉例來說,單擺(理想的擺)、點電荷(不管它們的尺寸),這些理想模式都是對客觀事實的真正體現。通過建立和運用理想的模型,可以簡化高中物理的一些復雜的概念和法則,從而方便學生對物理的認識和理解。另外,包括高中物理教科書里的磁感線和電場線等理想模型,將磁場與電場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概念和物理性質以物理模型的形式,直觀和形象的描述出來,因此對于高中生而言,理想模型能夠使他們更好地了解物理的概念和規(guī)律。
2.運用模型建構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創(chuàng)新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模型建構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模型為基礎,對高中物理課程進行指導和幫助。通過高中生通過物理建模認識與學習物理知識,同時在建構的過程中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認識和理解物理的學習過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學習方法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在高中物理中,存在著很多的物理模型。只要學生能注意到,他們就能對各種物理模式進行思考,從而對物理學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如物理知識重點額變量控制方法、等效、假說、推理以及理想化等等,這些物理模型都能夠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高中物理模型建構教學的重要問題
首先,物理模型的構建需要老師對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有很深的了解,教師若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就會對物理建模造成影響,嚴重地會以失敗告終,毫無教學價值。物理模型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因此,在建立物理模型時,必須對物理概念有深刻的認識,并能準確地把握問題的實質。這對創(chuàng)建一個能夠在教學中使用的成功的物理模型起著關鍵作用。
其次,確立教學進程中的條件模式,并指明核心。條件模型是教師在已知條件的基礎上,進行模塊化,由教師根據已有的情況來進行處理,并將多余的條件忽略或省略。比如,我們可以忽視時間,忽視摩擦力,忽視阻力,但是,總動量總是恒定的。運用該分析法,使問題更加簡潔直觀,學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
五、結語
近年來,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實施,物理考試問題中的模型建構逐漸增加。學生未能夠運用物理概念和定律解決問題,主要原因是因為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力??傊谖覈逃w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走出“落后”的道路,以促進高中生對高中物理的認識和掌握。運用模型建構進行物理教學,讓高中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培養(yǎng)邏輯思考能力;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物理模型的認識,為今后物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徐亮.建構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下),2016(5).
[2]楊佳建.淺析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模型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13).
[3]薛麗麗.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模型構建及其實踐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