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勇
【摘要】信息素質是信息時代中小學生的必備素質,信息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新課標中,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已經成了學生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教師要注重自身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恰當?shù)剡x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網絡教學,并運用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相結合等的各種教學模式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為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素養(yǎng);信息技術教學;任務驅動
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使人們的生活方式、觀念意識等方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網絡除了給人們帶來諸多的便利,也逐漸顯露出對人類社會的危害,如,出現(xiàn)了利用計算機犯罪的行為,涉及知識產權的事件接連出現(xiàn),許多不良網站悄然而生……因此,作為學生,應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化害為益。
一、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必要性
美國信息產業(yè)協(xié)會主席Paul 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信息素養(yǎng)的概念,概括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能”。信息素養(yǎng)教育是素質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教育可以提升學生運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二、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情況的分析
1.信息技術能力偏低
信息素養(yǎng)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要不斷地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但是,學生在課后很少去實踐,導致信息技術能力偏低。
2.信息意識指向性薄弱
學生具有利用信息的意識,但是這種意識的指向性薄弱, 不能正確地選擇信息,無法熟練地應用信息。學生若不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將被不良信息所主宰。比如,在學生群體中,因沉迷于網上聊天、交友、玩游戲等而導致出現(xiàn)學習成績急驟下降,精神頹唐等現(xiàn)象。
三、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
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具有獲取、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終身、持續(xù)學習的手段,為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中,教師要改革教學模式,要大膽地讓學生展示作品、交流想法,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實際問題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可以促進學生信息能力、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借助“任務驅動”法,促使學生自主探索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這種教學法要求學生有強烈的問題動機,圍繞一個任務中心,獨自或與他人合作,主動應用資源,自主探索,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形成探究、思考、實踐、運用的能力,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例如,在教學“鍵盤的認識——英文字母輸入”這章內容時,筆者課前就考慮到學生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會對計算機的操作熟練程度造成差異,在課堂上就給學生設定30-60個字母的輸入目標。學生則根據自己對鍵盤掌握的熟練程度,自主選擇完成的目標,并對成績進行自我考評。學生在目標任務驅動下,積極主動地去完成教學目標。同時,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教師能抽出更多的時間去輔導操作不熟練的學生,而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只需要稍加指點即可。
再如,在教學“文字編輯”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可將對文本框、圖片的使用綜合設計為“制作邀請函”這一具體的任務。在總任務下又分成幾個子任務:1.邀請函包括哪些內容;2.圖片如何插入,如何變大變小;3.文字如何輸入,如何修飾;4.如何讓邀請函更加美觀。這些任務從整體到部分,從易到難,學生通過自學或與同學交流討論,探索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特別是第4個任務,有的學生回家后發(fā)動家長參與,親子共同做出更加美觀的作品。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自身的自學能力,提升了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還獲得了成就感。
(二)自我展示,增強學生自信
在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要求學生說出設計作品的意圖、創(chuàng)作的思路、遇到問題時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進行互相評價時,除了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快樂地獲得知識,還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更加增強了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網頁的制作”后,設計一節(jié)綜合實踐課。有一組學生經過討論,想要制作《美麗中山》的作品。于是,這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了大量信息,如,訪問身邊的老人,了解中山市過去的情況和中山市的發(fā)展過程;上網查閱并下載了中山市的相關資料,以及找了很多中山市的代表性景點和人物。此外,還利用課余時間拍了許多中山市的美麗風景照片等。然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在制作的過程中,本組學生一起出謀劃策,分工合作。當設計精美、內容豐富的作品完成時,學生們充滿了自豪、喜悅之情。這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在班級進行展示的時候,《美麗中山》這個作品獲得了全部學生很高的評價。
(三)善用教學反思,促進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反思,不斷思考,改進教學方法,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每個年級4個班,基本上是依次上課),為使課堂效果達到更好,設計如下卡片:
因為課與課之間時間很短,很難做到詳細的反思,所以每一節(jié)課只思考兩個問題:學生積極性、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第一個班上完課后,馬上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開始填寫。進行反思并思考改進措施,下一節(jié)課立刻改變。比如,“用Word做宣傳畫”這一知識時,第一個班上課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但有些學生打字太慢,影響到作品的效果。而這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不是練習打字。所以,在第二個班上課前,及時調整方法,將課堂上所需要的文字打出來,下發(fā)給每一個學生。這樣,他們只需要粘貼就可以了。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比第一個班的學習效果好很多。
在學習“做幻燈片”時,教師給了幾個主題,讓學生上網找資料動手做幻燈片。在給第一個班上這節(jié)課時,一開始學生還很樂意做,積極上網找資料、圖片。但是,過一會兒,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不想做了。有些學生已經偷偷上網玩了。學生不想學,沒有興趣,效果更不會好。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改變,于是,筆者將前幾天學校舉行的親子游園活動的照片拿出來,以此為主題組織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立馬高漲起來,尤其當看到本班同學的照片時,議論紛紛,氣氛活躍。緊接著,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作出一幅又一幅佳作。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總結和反思,筆者發(fā)現(xiàn),有80%的學生是因為沒有興趣導致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達成學習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斷地改革、完善教學方法,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一定能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志.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造就現(xiàn)代人才[J].魅力中國,2014.
[2]王志強.淺議信息技術與素質教育[J].祖國:教育版,2014.
[3]張倫慶.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習能力[J].科學咨詢,2013.
[4]龔麗萍.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不足及改進建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