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夢宇
摘 要:為了幫助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本文將展開相關研究,主要論述學生缺乏理想信念的原因,然后提出相關教育策略。采用文中策略,能夠有效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樹立理想信念,有利于高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展開。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理想信念教育
0.引言
根據(jù)一些社會學調研結果了解到,我國現(xiàn)代學生群體普遍存在理想信念薄弱、模糊的現(xiàn)象,導致很多學生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就業(yè)慢、反復跳槽的問題,且學生的思想、觀念等都發(fā)生了偏差,變得渾渾噩噩,形成了一種不健康的風氣,若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勢必對我國未來發(fā)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針對現(xiàn)狀,在國家的倡議與指示下各大高校積極展開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高校輔導員是該項工作的主要執(zhí)行者,故輔導員在工作中要重點思考如何做好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問題,針對該問題有必要展開相關研究。
1.當代大學生缺乏理想信念的原因
1.1不良信息影響
相對而言,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尚不成熟、不健全,同時自控能力比較差,因此他們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出現(xiàn)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或觀念,同時作出一些不當行為,導致他們無法在現(xiàn)階段樹立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這種現(xiàn)象在網(wǎng)絡普及的現(xiàn)代尤為提出,即我國現(xiàn)代網(wǎng)絡高度普及,很多學生都是堅實的網(wǎng)絡用戶,而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一些信息包含的思想或價值觀看似正確,實際卻存在錯誤,但這些信息卻非常容易吸引到學生關注,使得學生思想、觀念發(fā)生畸變,例如一些信息強調“我們要做自己,不要被其他人影響”,這種信息表面上似乎是正確的,但在學生眼中往往會被理解成一種人要注重自我的表達,導致學生的價值觀發(fā)生偏差。
1.2學生缺乏實踐認識
高校學生雖然已經(jīng)非常接近社會,但現(xiàn)階段還是沒有讓學生完全進入社會,因此學生實際上是被高校保護了起來,而這也導致學生對于社會環(huán)境、社會發(fā)展等缺乏實踐認識,促使他們不知如何去樹立理想信念,久而久之樹立理想信念的意識會被淡化,最終被學生放棄。例如某學生一開始非常積極的想要樹立理想信念,但在不斷的思考中他感到社會發(fā)展的競爭非常激烈,而他并不想?yún)⑴c激烈競爭,由此產生了安穩(wěn)度日的想法,這個想法對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導致他不在追求所謂的理想信念,只希望利用自己當前所學求得安穩(wěn)的工作即可,不再思考個人發(fā)展,這種想法久而久之成為了學生的一種觀念,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去拼搏,生活只求溫飽即可,何必出人頭地。由此可見,缺乏實踐認知是導致學生缺乏理想信念的一大因素。
1.3心理因素影響
高校學生在以往及現(xiàn)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會積累學習壓力,當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學生就很容易出現(xiàn)不良信息,這種心理會使得學生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舉動,甚至導致學生思想觀念扭曲,漸漸就會出現(xiàn)放棄理想信念的現(xiàn)象,久而久之學生將缺乏理想信念。例如某學生在入校第一年信心滿滿,理想信念非常堅定、清晰,但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學生在內心逐漸感受到自己已經(jīng)無法承受學習壓力,繼續(xù)下去會讓自己崩潰,于是學生開始嘗試各種娛樂消遣活動,而活動帶來的輕松感使其沉醉,故學生娛樂消遣活動的行為愈發(fā)頻繁,性質上從一開始的放松,變成了放縱,但學生不愿意脫離這種校園環(huán)境,不知不覺放棄了之前的理想信念,只追求隨心所欲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學習壓力是導致學生出現(xiàn)不健康心理的根本因素,而不健康心理則是導致學生缺乏理想信念的根本因素,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高校輔導員就應當從這兩個方面著手,幫助學生重新回到正確軌道,也盡可能預防學生陷入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
2.高校輔導員理想信念教育策略
2.1發(fā)揮榜樣作用,積極傳遞正能量
學生理想信念的建立不同于知識概念學習過程,其更需要學生去觀察、去感受,因此高校輔導員作為校內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教職工作者之一,理應應當發(fā)揮榜樣作用,給學生提供觀察的榜樣,從自己身上感受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了解人為何要堅定不移的維護自己理想信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輔導員應當從自身做起,注意自身的行為舉止,這樣輔導員在學生眼中才能有良好的榜樣形象,諸如輔導員在工作中應當不懼困難,認真負責的對待工作,理由就是做好相關工作是輔導員自身的理想信念,這樣學生通過觀察會被輔導員的行為舉止帶動,確立自身的理想信念[1]。
在此基礎上學生個人的理想信念將會變得更加堅定,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使得他們在接觸外界信息之后會進行反思,如果發(fā)現(xiàn)信息的思想、價值觀與自己理想信念背道而馳,那么就會將其拒之門外。但考慮到外界信息數(shù)量龐大,類型繁多,有些時候學生可能無法正確理解,依然有概率受到影響,輔導員就應當對學生積極傳遞正能量,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外界信息,即同樣以“我們要做自己,不要被其他人影響”的信息為例,輔導員可以用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下文將通過輔導員與學生的一段對話來介紹這一部分的教育方法。
輔導員:人確實要做自己,但所謂的自己應當是指更好的自己,對嗎?
學生:對。
輔導員:那么如何才能做更好的自己呢,只在乎自己,不在乎他人,是這樣的嗎?
學生:不是。
可見,通過對話輔導員并不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而是采用潛移默化的對話方式向學生傳遞了正能量,告訴學生要做更好的自己,用一種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了理想信念,規(guī)避了不當信息的影響,故這種教育方法值得借鑒。
2.2推動課程融合,增強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性
理想信念教育在以往高校的教育體系中被定義為一種理論性教育工作,但過于理論的理想信念教育顯然沒有起到應有效果,因此高校與輔導員都應當意識到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只是理論性教育工作,其實踐性應當?shù)玫奖U?。從這一角度出發(fā),高校應當著手推進課程融合,而輔導員應當在課程融合體系之下,將理想信念教育代入到其他課程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促使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性增強。例如某輔導員就在學生參加專業(yè)課程實踐教學活動時,定期會到工作現(xiàn)場關懷學生,同時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即某次輔導員發(fā)現(xiàn)一名企業(yè)工作人員(非學生)將已經(jīng)快要完成的工作全部推翻,然后重新制作,因此輔導員上前詢問理由,對此工作人員的回答是:剛才的工作結果存在明顯的漏洞,這不僅不符合我們企業(yè)的服務宗旨,即使從我個人角度上也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因為做好這項工作才能實現(xiàn)我的理想信念,才能突出我的價值,如果沒有推翻,那么我可能就無法與其他人競爭,最后還可能平凡的度過一生,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就算推翻重做很麻煩我也要這樣做。工作人員的回答使得一旁觀看的學生受到了啟發(fā),對于社會競爭有了更加實際的了解,意識到安穩(wěn)的工作或生活不應當是他們所追求的目標,直面競爭才能活出精彩人生,因此學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
2.3合理釋放學習壓力,正確展開心理干預工作
首先,當學生陷入不健康心理之后,其學習、生活以及理想信念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如果影響程度較大,甚至有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局面,因此高校輔導員在理想信念教育當中應當以“避免學生陷入不健康心理,保障學生理想信念堅定、清晰”為第一目標,展開預防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從這一角度出發(fā),輔導員要意識到學習壓力是學生陷入不健康心理的根本因素,因此要針對這一因素展開教育工作,即為了避免學生內心學習壓力不斷積累,輔導員理應適度幫助學生合理釋放學習壓力,這樣既可起到預防作用,給學生理想信念提供保障。學生釋放學習壓力的方式有很多,但類型上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個人式、集體式,本文僅列舉各類其一以供參考:第一,個人式方面,輔導員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個人愛好讓學生去釋放學習壓力,例如某學生喜歡打籃球,那么輔導員可以在休息日和學生一起打籃球,或者在下課等空余時段展開活動,如此循環(huán)至少能夠保障學生內心學習壓力不至于超過其承受能力;第二,集體式方面,輔導員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日常不常做,甚至平時不允許做的事情,例如某輔導員就在放假期間,帶領學生外出旅游,組織了野炊活動,整個過程非常愉悅,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充分釋放。
其次,針對已經(jīng)出現(xiàn)不健康心理的學生,輔導員要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干預,即輔導員應當先根據(jù)學生當前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不健康心理進行分析,確認具體類型,然后采取正確方法即可。以消極心理為例,教師應當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然后不斷鼓勵學生嘗試各種積極向上的活動,幫助其重新建立理想信念,這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但輔導員一定要持續(xù)不斷的展開工作,絕對不允許放棄。
3.結語
綜上所述,受種種因素影響,現(xiàn)代學生群體的理想信念薄弱,因此輔導員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為達成目標,輔導員要在教育工作中針對導致學生缺乏理想信念的原因采取相關策略展開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清晰、堅定的理想信念,使得他們最終能夠成為合格的社會下一代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李越華.強化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基于上海健康醫(yī)學院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視角[J].現(xiàn)代交際,20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