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其旺
摘要:小學科學學科中的許多知識都與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因此為了增強小學科學課教學質量,小學科學教師應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借助生活場景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從而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學習科學知識。本文主要針對小學科學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1小學科學教學的現狀
1.1教學落后
沒有緊跟潮流科學是與時俱進的學科,教師的講解方式也必須從傳統(tǒng)轉為多元化教學,如果只是傳統(tǒng)的粉筆和黑板,學生很難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因此,科學教師應該盡可能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科學課堂上為學生展示更具象化的科學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并讓學生產生有效的思考和理解。
1.2探究為主
教科書需改進科學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客觀規(guī)律和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教學時,應該注重小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而如今的課堂,大多教師依然選擇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雖然完成了課堂教學內容,但教學目標卻沒有達到,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科學學科的學習,這樣的教學方法,無法激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和對生命、事物的深刻認知。并且,如今的科學課本中雖然具有大量的圖片,但科學知識點并沒有完全按照學生的身心發(fā)育規(guī)律進行設計,因此,這樣的科學教材內容龐雜,卻無法引導教師把握重點。
2小學科學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2.1借助生活場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有多種,如利用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動畫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采取操作創(chuàng)設情境,等等。在科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場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用一些生活現象、生活事件作為素材,將科學問題融入生活情境,讓科學學習富有生活情趣,給學生真實親切的感覺,有效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喚醒學生探究興趣。例如,在教學《浮力》一課時,筆者給學生播放了游泳場的視頻,創(chuàng)設了學生游泳的生活場景,提出“為什么有的人在水中能浮,而有的人為什么卻要下沉”的問題,自然引入對浮力的探究。再譬如,在教學《運動和呼吸》時,筆者給學生出示了一張學生上體育的照片,創(chuàng)設了學生運動場景,引導學生說說體育課上運動時身體的變化,從而引入對呼吸的探究。
2.2挖掘生活素材,促科學教學生活化發(fā)展
將生活素材引入小學科學的教學,是幫助教師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而作為小學科學教師,立足當前科學教育脫離生活的現狀,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需要,挖掘生活素材,并將生活素材融入科學教學課堂,促使小學科學的教育生活化發(fā)展。例如,在給學生講解《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這部分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梳子梳頭”這種常見的靜電現象,將“梳子”這一生活物品引入課堂,通過課堂小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借助多媒體直觀地展示生活中的各種靜電現象,引導學生總結分析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又如,在《聲音》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生活中的聲音有更為明確的認知,教師引入的生活素材比較簡單:音叉、大小不同的釘子。這些材料取材于學生的生活,而教師則可以借助這些素材優(yōu)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3開展生活化的科學實踐活動
在科學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科學教師應積極的開展各種生活化的科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都能夠在充滿探索興趣的前提下主動的參與到科學實踐活動中,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思考和探索,將被動式學習,變成主動探索式學習,使得科學實踐課程能夠高效且順利的進行,從而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其他各項的綜合實踐能力。比如,在引導學生進行《洗衣服的學問》這一課程的探索實踐學習時,教師可以借助教學課件,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目標展示出來,讓學生首先明確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并專注于任務的探索學習。在了解洗衣服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是怎樣洗衣服的,用的都是怎樣的洗滌用品。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再通過課件了解不同的洗衣用品都有哪些不同的作用,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選擇合適的洗滌用品。為了讓學生能夠體驗不同的洗滌用品的作用,教師通過實驗分組的方法,師生共同準備不同的洗滌用品,和帶有不同污漬、相同材質、大小相同的面料,再嚴格按照對比實驗的要求,讓各小組成員用不同的洗滌用品將手絹浸泡,攪拌,最后對面料的清潔程度進行對比,將對比結果進行及時的記錄。這樣的實驗,不僅能讓學生對科學探索和學習充滿興趣,并且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從而對科學的學習充滿熱情。
2.4課堂導入生活化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與本課知識相關的生活現象來導入新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能夠結合所學的知識主動展開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例如,在講解《加快溶解》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剛上課時就提出:“老師有些頭暈,想喝一杯白糖水,怎么才能讓筆者以最快的速度喝到白糖水呢?”糖水對學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一聽到能為教師做事他們更是來勁了。學生馬上能聯系生活實際想出辦法來:“用筷子不停地攪拌”“用熱水來泡”……從這樣的生活情境出發(fā),然后再引入到新課的教學中,活躍了教學氣氛,為進一步的生活化實踐提供良好的幫助。
3結束語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小學科學教育至關重要,同時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的開展也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運用生活教育理論將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進行最優(yōu)化處理,能夠保證科學教學的質量??茖W與實際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教師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既關注知識,又關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注重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對科學知識的運用。
參考文獻:
[1]顧潔.小學科學課堂中滲透生活教育思想初探——以《神奇的水》為例[J].名師在線,2018(28):43-44.
[2]趙培鴻.以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改進小學科學課教學[J].科學咨詢,2020(7):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