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文
[摘 ? ?要]在小學“語文園地”中,“日積月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nèi)容,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積累,幫助學生在感受中華文化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將本單元課程與“日積月累”板塊有機結合,發(fā)揮其最大教學價值。本文主要是通過對小學語文教材“語文園地”中“日積月累”部分相關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日積月累;語文園地;教學思考
隨著新課程教學目標改革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學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教材中“日積月累”成為學生學好語文知識的重要部分?!叭辗e月累”可以幫助學生加強知識儲備能力,豐富知識儲備量,在積累的同時幫助學生充分了解中華優(yōu)秀文化。因此教師在授課時,需要重視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將“日積月累”的教學與生活實際、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高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咀嚼品味,讓“日積月累”的學習從解釋走向悟“意”
教育學家認為,語言的積累與運用需要在感受與理解的前提下進行,學生在靈活掌握的過程中需要經(jīng)歷熟記背誦、積極內(nèi)化等過程,最終才能實現(xiàn)知識的運用自如。但如果學生在進行“日積月累”的學習中只做到熟讀成誦,那么,對知識的學習將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成為消極、生硬的語言,形成積累得不到應用的局面。由此可見,學生對“日積月累”的理解需要提高實用性與意蘊性。
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中的“日積月累”部分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詞語解釋教學后可以引導學生對詞語進行聯(lián)想,引導學生在進行思考詞語的同時想象畫面。例如,在講到“陽光燦爛”一詞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讀“陽光燦爛”這個詞,并讓學生想象畫面。有的學生思考后說:“我仿佛看到了水面上倒映著燕子的影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有的學生說:“我仿佛看到了天空的白云在牽著手,有時排著隊形、有時像是在做游戲……”。此時,“陽光燦爛”這個詞代表的不是單純的形容詞,而是代表著一種畫面,教師引導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通過對“陽光燦爛”這一意象的思考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理解詞語的含義,也為今后的應用提供基礎。
二、激活表達,實現(xiàn)“日積月累”的學習從積累走向靈活應用
(一)加強課文中的靈活應用
“日積月累”的教學內(nèi)容是單元教學的精華部分,二者是相契合的關系,教師在實際單元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日積月累”中的內(nèi)容作為教學批注,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印象,方便學生記憶,進而實現(xiàn)靈活應用。例如,教師在講到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日積月累”中,教師可以將一些知識點中蘊藏的哲理知識應用到實際教學,并根據(jù)其含義將其結合到課文中去,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批準,組織學生進行舉手搶答,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與求知欲望。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案例,方便學生進行參考,例如,在學習《魯濱遜漂流記》時,教師可以將“只有那些勇敢鎮(zhèn)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黎明”作為批準,當學生在閱讀到這句話時就會想到魯濱遜雖然流落荒島,但是仍然能靠著自身的勇氣掌握自己的命運,在黑暗生活中看到生活的希望。通過該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日積月累”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實現(xiàn)學生對課文知識的靈活應用。
(二)加強知識在生活中的活用
語文源于生活,語文知識的積累與應用離不開實際生活,教師可以將學生實際生活與教學連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例如,教師在講到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日積月累”時,“雨中的樹林是個童話世界,走進去你就會變成一個小精靈”“晶瑩的雨珠滾動在葉面上,蜘蛛吐絲給你串一串項鏈”“鳥兒在雨中也愿一展歌喉,聽歌的松鼠搖著毛茸茸的尾巴”。對于語句的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視頻作為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加深對語句的感性認知。教師講解該部分知識時正處于夏季多雨季節(jié),可以建議家長帶領學生深入語句情境進行感受,并通過拍照的形式進行記錄,方便后期思考。學生可以用心切實感受語句含義,學生可以根據(jù)語境將所拍照片進行命名,進一步增加對語句的情感,以便達到日積月累的效果。
(三)加強習作中的靈活應用
小學語文學習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一個舉一反三的過程。單純的語文知識學習無法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其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作能力,做到舉一反三?!叭辗e月累”的學習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有機結合,將積累教學與習作結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當學生在進行有關“努力”的習作時,可以將學習過的語句進行應用。例如,五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中的“日積月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通過以上語句的應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句含義,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習作質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加強語境創(chuàng)設,將“日積月累”的學習從靜止走向動態(tài)
(一)詞文勾連,實現(xiàn)文本語境再現(xiàn)
在“日積月累”教學中,教師對編排的詞語的教學需要掌握靈感的技巧。學生在學習時出現(xiàn)盲目記憶、死記硬背以及囫圇吞棗等是常有的現(xiàn)象,導致學生無法理解學習背后的真正含義,進而降低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當時的語境,重視教學內(nèi)容存在的價值,提高教學內(nèi)容的層次感。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與之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內(nèi)涵,實現(xiàn)詞文勾連式教學,促進學生在今后對詞語的靈活運用。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中的“日積月累”出現(xiàn)以下詞語:芳香撲鼻、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幫助別人的人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等。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本單元的《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作為教學案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的用法。在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小溪說:昨天他抱著迷路的孩子,冒著蒙蒙的細雨,穿過泥濘的馬路留下了他的足跡?!庇纱丝梢钥闯隼卒h叔叔出現(xiàn)在任何人們需要的地方,當人們幫助別人的時候也會感受到快樂,這就叫“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由此可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應該簡單地對詞語進行解釋,而是要將本單元課文與詞語結合,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語句進行教學,將學生積累的詞語與實際環(huán)境結合,不僅再一次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而且實現(xiàn)了知識的補充,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創(chuàng)新、拓展有效思維的深度,實現(xiàn)了教學內(nèi)容的充分講解。教師通過詞文勾連的方式將單一的詞語教學與情景教學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加強對詞語的理解與應用,實現(xiàn)了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二)畫面相輔,整合詞句語境
教師在進行“日積月累”內(nèi)容教學中,可以根據(jù)語句語境與教學內(nèi)容融合,教師通過整合式教學方法,將教學內(nèi)容與合適的畫面搭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句所表達的意境,進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吟誦,在提高學生創(chuàng)作靈感的同時,實現(xiàn)語句積累的目的。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中“日積月累”的節(jié)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教師如果沒有對各種節(jié)氣進行指導與教學,學生對節(jié)氣的理解只會單獨地停留在記憶階段,缺乏對節(jié)氣背后故事的認知。因此,為提高學生的畫面感,加強知識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畫面相輔”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節(jié)氣為學生配上一幅幅賞心悅目的畫,通過畫面表達節(jié)氣,加強學生認知。通過四幅畫分別表示不同季節(jié),讓學生在感受到季節(jié)的同時,加強知識的運用。
“日積月累”是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不斷豐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只有通過積累才可以實現(xiàn)厚積薄發(fā)。因此,教師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日積月累”由靜態(tài)變成動態(tài),仔細品味咀嚼,揣摩詞語佳句的意境,最后善于表達,把自己積累的知識靈活地表達出來。其實,語文學習就是一個不斷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將學習園地中“日積月累”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重視基礎教學的基礎上加強積累,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提高教師教育工作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艷冰.探索“日積月累”古詩文教學,提高教師傳統(tǒng)文化課程創(chuàng)生能力 ——以部編版四上第二單元日積月累教學為例[J].語文課內(nèi)外,2020(12).
[2]王根梅.創(chuàng)新通妙境 園地快樂多——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教學經(jīng)驗談[J].小學語文教師,2018(3).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