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英
(白銀市白銀區(qū)金山中心小學 甘肅 白銀 730900)
“雙減”政策是在學生學習壓力日益提升的形勢下提出的一項教育政策,明確要求教師減少學生的作業(yè)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校外培訓的負擔。但是筆者通過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解讀,發(fā)現其蘊含著更為廣泛且深刻的內涵,大體可以總結為“減負”與“增效”兩個方面。首先,“減負”就是減少學生的作業(yè)壓力,但這種“減負”并不是以犧牲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代價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減輕學生作業(yè)壓力時,注重作業(yè)管理機制的健全、作業(yè)總量的分類明確、作業(yè)設計質量的提升、作業(yè)指導的加強以及學生課余時間的科學利用等,從更加科學的角度實現學生作業(yè)壓力的減輕。“增效”是切實落實“減負”的重要途徑?!半p減”政策下的“減負”并不代表課堂教學容量的降低,而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通過多方面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題?!敝薪夥懦鰜?,獲得自主而全面的發(fā)展。
在通過課堂教學實踐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教師深刻認識“雙減”政策,對“雙減”政策下課堂教學的目標進行了科學的把握與展望,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應引導學生回歸快樂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來源于“減負”后寬松、自由的學習空間。同時,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雙減”政策下的學校教學不是簡單的“減負”,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的情感及落實寓教于樂原則的重要形式,對學生快樂學習心態(tài)的回歸意義重大。
第二,應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課程改革層面來看,“雙減”政策的落地與素質教育理念的落實是一脈相承的。在素質教育理念背景下,最為核心的教學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而綜合素質不是僅憑學習就能提升的。因此,“雙減”政策的落地,使學生在減輕課后作業(yè)負擔的基礎上,獲得了更多自由學習與發(fā)展的時間與空間,這樣就能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第三,應促進教育生態(tài)的良性循環(huán)。在課堂上,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效課堂教學的結果,也是提升課堂效率、增強課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在這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化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具有生命力的學習主體,才能自主獲得更全面、更具個性化的成長與發(fā)展,以此形成良性的教育循環(huán),實現更有效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雙減”政策的核心是實現學生快樂學習心態(tài)的回歸。因此,在“雙減”背景下,想要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這一內在因素給予充分重視,通過多元化的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應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能使其學習空間更加廣闊、自由,也能使教學內容更適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更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貫徹人本理念,組織自主學習活動,從理論支持、學習機會等多角度,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使學生能充分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其次,教師應通過課堂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激勵策略的實施,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課堂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積極實施激勵策略,不僅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進行及時表揚,還要對學生學習成績之外的良好學習品質、學習優(yōu)勢進行全面的認知與挖掘,并給予激勵與認可,使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情況有更客觀的認識,在形成良好自我認知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向標,發(fā)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雙減”背景下,為了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科學、明確地制訂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因此,教師需要結合“雙減”政策背景下的教學目標,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制訂的科學性,有的放矢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首先,教師應以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為目標,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減輕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心理壓力,教師應積極調整課堂教學組織結構,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在自由、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中放松身心,深刻地學習與理解數學知識,并健康成長。
其次,教師應以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在素質教育理念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最為核心的教學目標。但是這些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與培養(yǎng)不是單純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就能實現的。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多元化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使學生能在具有實踐性、體驗式的教學活動中對數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并在運用的過程中實現各項素質能力的內化,有效促進對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實用性的教學課程,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是課堂練習。課堂練習的科學設計是促進學生鞏固、運用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應對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給予充分的重視,進行科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更具針對性、少而精的課堂精選練習題中,實現數學知識的實踐性運用及數學綜合素質的有效內化。
首先,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計劃性地進行課堂練習的科學設計。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在每個學段都呈現出具有顯著差異的認知水平。教師在對小學數學課堂練習進行科學設計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本學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基礎,有針對性地精選課堂練習題。這樣,學生不用在大量重復的練習中浪費寶貴的時間,而是通過分析解決有代表性的問題,達到理解與運用數學知識的目的,進而獲得理想的課堂練習效果。
其次,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課堂練習的層次化設計。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對學生課后作業(yè)的數量和時長進行合理控制。為使學生在課堂練習中有效檢驗與鞏固數學知識,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練習的層次化設計,使每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用較少的時間進行自身數學學習效果的檢驗,這樣就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對學生進行了訓練與指導,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及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模式出現,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發(fā)揮著各具差異的教學作用。從小學階段對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分析來看,他們在學習新知識時,更善于從自己熟悉的知識或事物出發(fā),形象化地進行學習與理解。為了順應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教師應結合數學的實用性特點,采取生活化教學模式。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場景、開放性課后作業(yè)的設計,幫助學生形成學以致用的意識,培養(yǎng)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學習習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良好的行為傾向,在學生的終身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教育意義,通過對學生各項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實現學生學習效果的優(yōu)化及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在對學生的課后作業(yè)進行科學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布置一些課前預習任務。這樣不僅增強了課后作業(yè)的綜合性和開放性,減少了作業(yè)的數量,還強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實現了“減負”與“增效”。
教學手段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工具與方法。教學手段的科學運用,不僅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時代,教師一方面應積極優(yōu)化、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另一方面還應積極地學習和使用一些新的教學技術,整合教學手段,使小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為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應將信息技術與教學語言、板書等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進行有機結合,運用更加豐富、更加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數學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是促進民生的基礎?!半p減”政策的落地不僅推動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還為我國教育領域的發(fā)展、變革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正確的方向。因此,在“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雙減”政策中“減負”與“增效”的內涵,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課堂練習等多個層面進行教學的優(yōu)化與改革,以此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