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瓊
摘要: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結晶,是教學資源中的寶藏。重視古詩詞教學,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墒乾F(xiàn)在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古典詩歌的教學變成了翻譯的背誦、教師的直述,學生無法感受到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無法陶冶詩情。所以,本文力圖從古典詩詞的教學現(xiàn)狀分析入手,對小學語文古典詩詞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探索和討論。
關鍵詞:古典詩詞 小學語文 方法策略
中國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其中經(jīng)典的古詩詞廣為流傳且被稱頌,它是文化中的寶藏?!霸娛侵袊膶W美學特質(zhì)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著名作家吳功正曾在《中國文學美學》中這樣說過。古典詩詞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顯而易見。古詩詞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讓孩子們想象力變得豐富多彩,還可以激發(fā)孩子們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墒悄壳暗男W語文古詩詞教學,大部分都只是詩詞翻譯的背誦和教師的直述,孩子們體會不到詩詞的魅力,無法陶冶詩情,更無法深入了解詩詞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nèi)涵。所以,本文先分析古典詩詞的教學現(xiàn)狀,再探索和討論小學語文古典詩詞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
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出現(xiàn)了和教學目標背離的情況,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古典詩詞離現(xiàn)在的學生較遠
古典詩詞語言精練、優(yōu)美典雅,但是詩歌中的語法、平仄已經(jīng)距離現(xiàn)在的學生們越來越遠。學生們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氛圍的機會越來越少,對古典詩歌的接觸除了課本,生活中幾乎沒有,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教學便不被重視。而且課本上的古詩詞有些晦澀難懂,不易引起孩子的興趣,孩子們更不愿去學。
(二)學生生活經(jīng)驗不足,無法理解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每首詩詞都有著獨特的意境、獨特的背景,詩人或沉郁低吟,或興奮高唱,每一種感悟和情懷都是作者內(nèi)心或直接或隱藏的真情實感。學生年齡有限、經(jīng)驗有限、視野有限,所以讀到“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些詩句的時候,都只能淺淺感知,無法準確地理解詩歌本義,更無法走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三)教師一味地講解詞句翻譯,課堂沒有活力
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更多的是讓學生機械地記住詩詞的含義,沒有讓學生自主探索和理解詩詞中的意境的意識。應試教育遺留下來的一些問題使得古詩詞教學往往只要求學生能背出或默寫出正確的詩詞字形和翻譯,所以古詩詞教學的教學目標就沒有達到。重知識積累,輕情感體驗變成了教學上的弊端??菰锓ξ兜墓旁娫~教學課堂,便會讓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逐漸消失。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方法和對策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成為老師們教學手段的首選。學生可以通過眼、耳等感官直觀地學習古典詩詞,這樣不僅能激發(fā)他們學習詩歌的熱情,還能將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美育滲透到課堂中。而且多媒體教學可以盡可能地發(fā)揮他們的形象思維,讓學習內(nèi)容中的景物、人、事件飽滿起來,活起來。學生們聽多了一成不變的灌輸課,當然更會喜歡靈動、活潑、創(chuàng)新的圖片和影像課堂。例如在教學唐代盧綸寫的古詩《塞下曲》其二時,可以給學生播放一個動畫故事片,先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這個故事,然后再進行講解。這樣不僅讓孩子們聽了故事,學了古詩,還能讓他們對詩中“李廣”英勇善戰(zhàn)的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孩子們愿意學了,喜歡學了,古詩詞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二)介紹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感同身受
任何一首古詩詞都有其創(chuàng)作動機和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感悟。想要孩子們理解其中的情感,體驗作者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就得先介紹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使學生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比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上,有一首杜甫創(chuàng)作的《絕句》,其中“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兩句,如果學習時不進行背景介紹,學生們便很難理解作者這里寫景是為了抒發(fā)什么感情。這兩句似乎和前兩句關系不大,所以聯(lián)系當時的背景才能準確理解。教師說明當時因為多年戰(zhàn)亂,交通阻斷,看到船只表明已經(jīng)平定戰(zhàn)亂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樣學生就能感同身受,深刻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
(三)改進教學方法,讓音樂、繪畫進入語文課堂
盧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毕鄬τ谡Z文課來說,學生似乎更喜歡音樂、美術、繪畫課,因為沒有考試壓力,不但能陶冶藝術情操,還能輕松地學習。詩詞教學時怎樣才能“活”起來?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1.將詩歌“畫”出來
詩詞是語言的濃縮、精華的提煉,無論是色彩還是動態(tài)靜態(tài)景物的選擇,都極度用心。詩歌的美,不僅僅是語言的精煉,還有畫面的別具匠心。每一首描寫景物的詩歌都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如唐代杜牧的《江南春》,是一首描寫江南風光的七言絕句。詩歌中,黃鶯在枝頭歡快地啼叫,茂密的叢林映襯著鮮紅的花朵,依山傍水的村莊,一面迎風飄動的酒旗似乎向來往的行人招手。面對這樣一幅迷人的江南春景圖,完全可以讓學生展開他們想象的翅膀,將它畫出來。詩在畫中,畫在詩中,詩歌的美躍然紙上。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更能感受到它的美好和詩歌后兩句表達的“物是人非”的感嘆的鮮明對比。
2.將詩歌“唱”出來
我國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素讀教育創(chuàng)始人”陳琴老師,提倡將古典詩詞唱出來,她的吟唱感染了很多教師和學生。古詩詞本身就有動聽的韻律,其中有些是廣為傳唱的經(jīng)典。讓學生根據(jù)詩歌本身的韻律吟唱古詩,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用音符將詩詞中的情感表達出來,這樣的詩詞教學無疑更生動、更形象。例如陳琴老師吟唱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唱出了詩歌中的哀怨、今昔對比的無奈,這樣的感染力,一定能讓課堂上的孩子們更深刻地體會到詩歌的內(nèi)涵。
三、結語
總而言之,古詩詞教學是教學的重點,更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我們可以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將音樂、繪畫融入語文課堂,使古詩詞課堂教學“活”起來,讓每一個孩子都愛上古典詩詞,讓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fā)芽、處處開花。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孫秀蘭.古典詩歌教學激趣方法例說[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21).
[3]嚴家敏.小學古詩詞教學探微[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10).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