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如
摘? 要:提高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語文教學中,利用課文作范文,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寫作素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幫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p>
關鍵詞:作文教學;寫作素養(yǎng);書面表達;立德樹人;思想素養(yǎng);觀察思考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百花開,花香依舊,卻是新花。時代的風時時吹過,抓住時代之風,抓住生活之風,讓教學從美麗開始,讓作文教學如春天那怒放的花,爭奇斗艷,萬紫千紅。
寫作素養(yǎng)是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部分。提高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十分重要而又相當艱巨的任務。只有作文素養(yǎng)提高了,才能寫出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作文。那樣學生的作文猶如一朵朵鮮艷的花,光彩奪目?,F(xiàn)行人教版教材選取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很好的范文,是學生學習的典范。以下幾方面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課文作范文,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做法。
一、培養(yǎng)書面表達能力
俗語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通過朗讀能對課文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理解得更透徹,并能把豐富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通過朗讀,能更好地體會課文的語言,熟記大量的語言材料,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訓練學生的語感,進而提高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讓各種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形式,在學生的潛意識中牢牢扎根,形成一種,即使不靠語法知識,也能憑語感判斷自己和別人使用語言正確與否的“直覺能力”。教學中如果只重分析而忽視朗讀,朗讀少,學生所受的書面語言熏陶也少,難以形成良好的書面語感和書面表達能力。特別是我們使用潮汕方言的地區(qū),學生作文時多出現(xiàn)語句不通或方言語多的情況,其原因是學生身處方言環(huán)境。用方言思維,用方言表達。課堂多創(chuàng)設書面語言環(huán)境,利用課件范讀或教師范讀,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優(yōu)秀的文章應讓學生熟讀成誦,久了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就有了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積累,寫作時書面語感就自然形成,書面表達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作文這朵花呈現(xiàn)文從字順、言能達意之美。
二、培養(yǎng)思想素養(yǎng)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讓學生接受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提高思想水平。
“立德樹人要抓住關鍵時期。正如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就難以扣好。”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學子,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同時指出“要旗幟鮮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并為扣好第一粒扣子,指明了途徑和方法。
通過課文學習,提高思想素質(zhì),既是加強思想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是培養(yǎng)作文能力的需要。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
在學習《軍神》這一課時,讓學生把描寫沃克醫(yī)生和劉伯承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勾畫出來,細細品味,從中體會劉伯承為了保持清醒大腦,今后可以指揮戰(zhàn)斗。在手術中拒絕使用麻醉劑,強忍巨大痛苦,表現(xiàn)出共產(chǎn)黨員鋼鐵般堅強的意志。沃克先生的一句:“你堪稱軍神!”是對他高度的贊揚。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劉伯承的堅強意志和愛國之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對革命前輩的崇敬。立志要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努力拼搏,長大報效祖國。
深耕細講《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讓學生體會革命前輩熱愛祖國、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懂得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應熱愛祖國珍惜今天的生活,更要為美好的明天而刻苦學習?!吨挥幸粋€地球》一課,讓學生知道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我們要精心的保護地球,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響應習主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
學生習作時指導模仿課文立意,下筆前構(gòu)思好文章的立意,立意要正確,要有正能量,要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觀點要符合一般道德要求,體現(xiàn)時代精神。這樣學生就能樹立正確觀點,摒棄錯誤認識,從而寫出觀點鮮明、感情健康、志趣高雅的好文章。利用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為作文之花增添了人性的光輝。
三、培養(yǎng)觀察思考的習慣
觀察是作文的基礎。巴金說:“倘使我寫人寫得不像,寫的不像,那就是我缺乏觀察?!薄笆朗露疵鹘詫W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所以培養(yǎng)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是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習慣。所謂觀察,不僅在于“觀”,還要在于“察”。是仔細察看客觀事物或現(xiàn)象,在觀察的過程中凝聚著思考。要教會學生對觀察到的事物進行分析思考,善于去偽純真,去粗取精。
不少學生作文脫離實際,生搬硬套。描寫人物的外貌,經(jīng)常出現(xiàn)千人一面的現(xiàn)象,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象呢?我們先來看《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是這樣描寫紅軍炊事班長的容貌的:“個子挺高,背有點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白了?!睘槭裁醋髡吣軐⑷宋锟坍嫷萌绱松鷦有蜗??是因為作者以生活為寫作素材,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感受和思考。雖然語句不多,但淋漓盡致地把一位為革命歷盡千辛萬苦的老戰(zhàn)士那飽經(jīng)風霜的外貌刻畫出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實世間就沒有兩個外貌完全相同的人。要寫好人物的外貌,一定要仔細觀察人物,要從這個人物身上找出獨特的地方,才能顯示它特有的個性。所以作文教學中,我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挖掘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展一花一世界。
觀察思考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是積累寫作材料、豐富人的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訓練,寫作素養(yǎng)就提高到新的層次。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一直致力于利用課文作范文,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寫作素養(yǎng),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許多。由于基礎打得好,并積累了大量寫作素材,善于表達,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寫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平時習作可謂遍地開花,滿園百花香。
總之,要提高作文水平,必先打好牢固的寫作基礎,利用課文作范文,便于學生模仿寫作,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樣是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只有借寫作素養(yǎng)之春風,作文教學才能開鮮艷之花。
參考文獻:
[1]劉鳳瑞, 湯金華. 教育科學新探索[M]. 中國大地出版社, 2008.
[2]張海龍. 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 第3輯 第4卷[M]. 廣東旅游出版社, 2004.
[3]北京當代科文教育研究院編;梁文東. 中國當代教育研究 2003[M]. 中國言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