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鋼
[摘要] 班級管理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資源之間的審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帶著強大的自我,將班級德育與生命教育結合起來,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認識、規(guī)劃自我,體現(xiàn)、發(fā)展自我,挑戰(zhàn)、突破自我,從尋找自我、規(guī)范自我、超越自我等層面來探究班級德育的能源、方式與途徑,將促成教育與生活的緊密結合,讓教育主動發(fā)生,從而助力學生過上有意義的學習生活。
[關鍵詞] 班級管理;自我德育;班級文化;德育課程
陶行知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強調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新課程改革注重指導實效,要求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自我,促進學生全面、有個性地發(fā)展。反思班級德育現(xiàn)實,無我現(xiàn)象嚴重,班級德育忽視體驗,異化為知識傳授。
基于我?!耙匀藶楸尽钡霓k學理念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我們以“自我德育”為切入點,向學生滲透生活教育理念,喚醒學生自我德育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我德育能力。“自我德育”根植于生活,架起學生德育需求與德育資源之間的橋梁,引領學生深入內心深處,整合生活資源,構建有意義的班級德育。
一、從生活到課程,喚醒學生的自我德育意識
生活即教育,學生是主體。我們引導學生尋找自我、規(guī)范自我、超越自我,圍繞自我建構班級德育課程(圖1)。我們從三個層面展開,一是主體追問:師生追問生命本質,從自我身份、自我狀態(tài)、自我責任維度構建課程;二是主體訴求:師生追問生命訴求,從成長軌跡、生涯規(guī)劃、自我憧憬維度構建課程;三是主體行為:師生反思生命行為,反思現(xiàn)實與訴求之間的差距,從目前差距、現(xiàn)實任務、方法措施維度開發(fā)與實施課程。
我們從“尋找自我”層面設計班級德育課程,引導學生思考“我是什么”“我要什么”“我怎么辦”等問題,調動學生建設班級文化。
班級名稱是班級文化的一部分,最能體現(xiàn)班級主體精神。設計班名的過程是引導學生思考“我是什么”、定位自己的過程,喚醒了師生的主體意識,使師生對班級和自己有了明確定位。
剛接手“翻羽絕地”班,我讓學生為班級起名字,要求他們寫出班名并解釋含義。全班44個學生寫出44 個班名。于是,我和學生解讀這些班名,讓學生提煉出每個班名中的正能量,然后進行歸納。最后,我們將班名定為“翻羽絕地”。學校有“山鄉(xiāng)千里馬”的美譽,我們的校標是“八駿馬”,“翻羽”是八駿馬中的第二匹馬,“絕地”是八駿馬中的第一匹馬,“翻羽絕地”寓意著我們要做真正的千里馬,力爭第一。
班級口號代表著目標、宣言,最能體現(xiàn)師生精神風貌。設計口號的過程是引導學生思考“我要什么”的過程,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力量和夢想。
“翻羽絕地”班的口號是“翻羽絕地,陽光大氣,齊心協(xié)力,創(chuàng)造奇跡”。“翻羽絕地”是班名,代表我們的身份;“陽光大氣”是胸懷,代表我們陽光為人,大氣處事;“齊心協(xié)力”意指團結,代表我們攜手努力,一起拼搏;“創(chuàng)造奇跡”是目標,寄寓要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的奇跡。
班歌是班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好的班歌既可以激活師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師生思考“我怎么辦”的問題,又能讓師生充滿激情地融入班集體。
“翻羽絕地”班的班歌《存在》,采用汪峰的《存在》這首歌的旋律,師生一起撰寫歌詞,歌詞如下:
多少天看著微微的晨曦/多少天踩著星星的足跡/多少天忍著孤獨和失意/多少天愛著卻從不提起/我知道我們該去向何處/我明白高三是何等殘酷/從不找個借口光陰虛度/一定展翅高飛全力以赴/我是翻羽絕地
多少人學著不輕言放棄/多少人堅持總一鼓作氣/多少人愛著常給我鼓勵/多少人等著我們的奇跡/我知道我們該去向何處/我明白名校是最好歸宿/從不找個借口光陰虛度/我們絕地汗血永不止步/我是翻羽絕地
我知道我們該夢歸何處/我明白高考是何等殘酷/從不找個借口光陰虛度/或是輕言放棄甘愿認輸/我是翻羽絕地
從生活到課程,我們將生活與班級德育融通,喚醒了學生的自我德育意識,激活了生活中的德育資源,使之轉化為課程資源。
二、從課程到生活,提升學生的自我德育能力
教育即生活,秩序是生活的保障,追求好教育就是追求好生活。我們拿教育做生活,依據(jù)學生需求,借助自媒體,從主題活動、德育課程到德育課題,依次推進(如圖2),融合班級德育與班級生活,追求有意思的生活、有意義的教育,提升學生的自我德育能力。
我們以課程為主線開展系列主題活動,通過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豐富德育生活,增強德育體驗,完善德育課程;我們以課程為主線開展系列主題班會,圍繞主題落實課程學習,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獲得情感體驗;我們以課程為主線開展系列德育研討活動,以問題研討為中心,引導師生頭腦風暴,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寫成德育小論文。
我們落實社會實踐課程,引導學生將社會實踐活動課程化,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思考為什么要實踐、怎樣實踐等問題。
“翻羽絕地”班曾進行了一次全班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全班44個學生分成4個小組,對母親河富春江的環(huán)境污染與保護問題進行調查。我們引導學生將活動課程化,將德育目標定位為:(1)了解社會中水利資源管理的相關機構;(2)熟悉水資源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3)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4)了解富春江環(huán)境污染的原因;(5)探討保護富春江環(huán)境的辦法……
這樣,將班級德育置于廣闊而真實的社會平臺中,讓師生融入社會“大我”中,通過課題研究成就意義厚實的課程。
我們踐行校本德育課程。我校是寄宿制高中,德育滲透在各項管理和各種活動中。我們將學校德育課程落實在班級管理中,從“日常規(guī)范”“詩意課堂”“美麗校園”等維度踐行學校德育課程。
“翻羽絕地”班成立之初,我們曾用一周時間學習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組織學生訂立班級各項制度。我們將全班同學分成6個組,由6個值日組長領頭,每組開設一節(jié)制度學習班會課,由學生用自己的理解和具體經(jīng)歷來闡釋制度的要求,這樣的班會課就變得真實、生動、富有詩意。在“美麗教室”的布置活動中,6個值日組長將班里的同學分為4組,每組負責美化教室的一面墻,他們給每面墻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如“我名稱”“我目標”“我努力”“我鼓舞”等。
這樣,踐行學校德育課程時,我們將“班級小我”融入“學校大我”之中,將社會、學校規(guī)范內化為班級行為和個人行為。
我們培育班級特色課程。我們引導學生自主管理,自建管理機構,訂立管理方案,運行管理過程,進行管理評價,將班級管理課程化,如“翻羽絕地”班選出6個班主任助理,將班級分成6個小組,讓學生給自己的小組起一個獨特名字,結果“木林森”“均衡教派”“星巔”“f (x)(一切皆有可能)”“Sherlock Holmes”“易予·逐夢”6個小組就產(chǎn)生了。然后,我和6個班主任助理解讀學校各項管理要求,列出班級管理工作清單,讓同學們自主選擇自己最感興趣、最適合的工作。同學們選擇完畢,師生一起制定各項管理工作的制度,然后啟動自主管理機制。一個學期下來,師生一起總結這種管理機制,并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生態(tài)自主管理。
通過歸納整理,我們將之培育成班級德育特色課程,命名為“我的‘翻羽絕地”。
三、從現(xiàn)實到理想,培育學生的自我德育品質
生活面向未來,境界是生活的訴求。我們著眼自我德育素養(yǎng),追求德育品質,引導學生超越自我,圍繞生命潛能建構班級德育課程。我們從超越自我層面構建班級德育課程,引導學生思考生命彈性、挑戰(zhàn)自我、信仰幸福等問題,組織學生開展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挑戰(zhàn)自我、體驗幸福、尋找信仰。
我們開設生命教育課,將班級德育與生命教育有機融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感受生命的韌性,理解生命的彈性,采取適合自己的方式面對生活。
“翻羽絕地”班是在進行“七選三”之后重組的班級。很多同學七門課中沒有突出科目,被動選進這個班級。為鼓勵學生,我開設了“生命教育”專欄,引導學生從認識生命開始來認識自己。“走近生命”是其中一堂課,從校園的鐵樹說起,引導學生與異質生命對話。然后,利用超級演說家、殘疾人事跡等素材引導學生與同質生命對話,引導學生正向思維,感受生命彈性。
我們根據(jù)學生成長需求,將勵志教育課程化,適時激勵學生,激活學生的生命能量。
“翻羽絕地”班每周由兩個班主任助理負責組織同學開發(fā)勵志系列的課程,每周定主題,定主講人,定時間。高三第一個學期的前兩個月,班主任助理沿著第一次高考(選考)進行勵志課程的開發(fā)。他們定下“勤奮”“樂觀”“堅韌”“自強”“拼搏”“自信”“溫暖”等話題。10月底,臨近高考首考,班主任助理之一小穎很用心地開設了一堂“溫暖同學 趕赴考場”的主題班會課。她先讓同學們暢想明天,然后播放了兩個視頻,一個是“寫給高三的自己”,讓同學們站在今天看明天,另一個是學校上屆學生錄制的鼓勵學弟學妹們的視頻,同學們看完后,深受感動。
教育要走向規(guī)范和信仰,就需要注重自我教育。規(guī)范是教育的社會所需,信仰是人的價值訴求。如果能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潛能,調動學生自我德育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找到德育的信仰,自我德育就會在信仰里生長。
[參考文獻]
[1]段鴻主編.現(xiàn)代德育——理論和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周玫主編.德育與班級管理[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汪鳳炎等.德化的生活——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論探索與應用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
[4]余謙.中學德育創(chuàng)新和實踐探究[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肖 鋼?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場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