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桂成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發(fā)散思維,同時又將這些思維進行聯系的構建工具。思維導圖的構建和運用,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路徑。初中數學在學科性質上屬于理論知識與實驗探究兩方面知識相結合的學科,學生需要在掌握良好的理論知識基礎上,通過理論探究或者觀察分析等方式總結課程章節(jié)的主要知識點。在復習課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匯總和分析,就能夠形成完善的數學思維,讓復習更加輕松?;诖耍疚膶η捎盟季S導圖提升初中數學復習課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數學復習課;運用研究
1.初中數學復習課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1.1 不能找到復習閱讀的重點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因為閱讀理解能力、思維方式等因素的影響,程度各有不同。有些學生比較擅長邏輯思維,教師講授后對于數學課本中的知識點和概念能夠理解并且做到舉一反三。有些學生則更擅長于感性思維,對于邏輯性比較強的數學概念學習起來相對困難。在進行復習閱讀的時候,也不太容易找到課本中的復習重點,復習過程中主次不分,經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夠獲得很好的復習效果。
1.2 復習閱讀過程比較枯燥學生容易產生心理疲勞
為了讓學生更加熟練地應用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解題,初中階段,教師往往會在復習的時候布置大量的習題,采取題海戰(zhàn)術,增加題目的閱讀量,讓學生進行高強度的解題訓練,以期讓學生形成解題的慣性,迅速地對某一類型的題目進行解答。但是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這樣的復習過程過于枯燥,容易讓人產生心理疲勞甚至是倦怠感,不利于學生長期進行復習。
1.3 沒有形成正確的復習閱讀方法
很多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從一開始就沒有熟練地掌握知識點,就沒有跟上教師的思維,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考試前的復習中,認為復習過程中只要熟練地閱讀并做會課本中的例題、能夠牢記數學公式就可以考出不錯的成績,卻對課本中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沒有進行深刻的了解,無法形成正確的復習閱讀方法,導致考試時題目稍有變化依然不會解答。
2.巧用思維導圖提升初中數學復習課閱讀教學效率的依據
2.1 思維導圖是信息技術時代重要的知識學習工具
在信息技術時代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如何進行海量信息的整合,成為信息技術時代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教師和學生不僅需要閱讀關注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同時還需要面對互聯網中海量的學習資源和學習資訊。而思維導圖所具備的信息整合和梳理功能,使其成為這個時代重要的知識學習工具。
2.2 思維導圖嚴密的邏輯結構與數學學科特質相吻合
在知識的整合與梳理中,思維導圖與數學的學科特質是相吻合的,其呈現出嚴密的邏輯結構和清晰的知識脈絡,換言之,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運用思維導圖展開復習閱讀教學,能夠逐步引導學生明確數學學科的知識架構和學科體系。由此,思維導圖的運用,就能夠幫助學生開展更高質量的數學學習。
3.巧用思維導圖提升初中數學復習課閱讀教學效率
3.1 加強推進式閱讀記憶思維導圖的應用
初中階段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還處于積累階段,教師在復習課上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閱讀的時候,應該從邏輯思維和復習方法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摸索并掌握屬于自己的復習閱讀方法,形成真正適合自己思維方式的、高效的復習手段。在思維導圖的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確保學生能夠在思維導圖設計上具有較為嚴謹的思維遞進模式,培養(yǎng)學生“遞進+發(fā)散”方面的思維能力。運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從不同思維角度進行課程理論知識的閱讀記憶。
3.2 增加數學復習閱讀的趣味性
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在初中數學知識的復習閱讀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就是知識點比較枯燥深奧,難以進行很好的閱讀理解。因為學生對知識點沒有形成很好的理解,不能夠完全吸收教師對知識點的講析,有時候可能覺得自己已經掌握知識點了,但是同一個知識點換一個題型就又不會做了。思維導圖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用不同的顏色對知識點中的重點內容進行標注,然后用不同顏色的線條將不同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行聯系。
3.3 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思維導圖
從本質上看,思維導圖帶有較為明顯的個人思維特點,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散思維、復習知識點的一種輔助工具。在前期的教學工作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事先設計好的思維導圖進行復習閱讀,啟發(fā)學生明晰不同章節(jié)內容的復習思路,初中的數學課本在編寫的時候會按照不同的知識點將教學內容劃分成不同的章節(jié),因此,學生在進行復習閱讀的時候,實際上是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在后續(xù)的指導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思維導圖的設計,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復習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啟發(fā)學生根據個人的思維習慣進行思維導圖的設計,以便于更好地進行理論知識的閱讀記憶。
3.4 存導圖教學資源,完善課后復習閱讀
學生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后復習閱讀時,就是對于數學知識要點和課堂講解思路的雙重回顧。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復習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是教學課堂中的輔助工具,還能夠成為學生進行課后復習的學習資源。因此,教師在進行思維導圖的制作時,還可以對思維導圖進行整理,并利用教學的云平臺進行保存。由此,初中數學知識資源就能夠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實現傳輸和共享,學生就能夠利用思維導圖來完善課后的復習閱讀進程。
4.結束語
思維導圖是近幾年在學校教育中應用范圍較廣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課本中的數學知識,從而在復習閱讀的過程中形成屬于自己的數學邏輯。它的制圖過程充滿了趣味性,在繪制的時候,需要學生結合課本中的知識進行框架的組件和知識點之間的串聯。對于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的初中數學復習而言,思維導圖的構建過程就是學生對課本中知識點的反芻與思考過程,可以幫助學生迅速發(fā)現數學閱讀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而幫助他們完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王均偉.構建初中數學思維可視化課堂的實踐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2):32-33.
[2]肖彩華.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應用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26):43-44.
[3]李紅.巧用思維導圖教學提升初中數學復習課效率[J].學周刊,2021(30):101-102.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培養(yǎng)農村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020YQJK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