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秋菊
【摘要】新課標大力地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應該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留有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不斷的提高。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部分小學教師在數學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在對自主、合作、探究教育模式進行構建時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qū),需要在后續(xù)不斷地進行完善和改進。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誤區(qū)及對策
在21世紀的背景下,合作已經成為綜合人才必備的一個素養(yǎng),只有學會合作,才能夠獲取到更好的發(fā)展空間。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是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的重要任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加強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構建,并在實踐當中不斷地追求完善和優(yōu)化,帶動學生的學習效果變得更好。
一、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的誤區(qū)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在構建自主、合作、探究這樣的教學模式時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qū)。第一,雖然可以在新課改的倡導下,在教學中大力推動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構建,但只是為了合作而合作,并沒有將學生作為出發(fā)點對內容進行設置,導致教學的構建比較盲目,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構建流于表面。第二,合作目標和方向不夠明確,或者在設置合作任務時缺少挑戰(zhàn)性。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當中無所事事,不知所措,比較茫然,很難真正地展現出教學效果。第三,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構建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中占據的主導性依舊比較強,雖然表面上學生是合作學習,但依舊是教師主宰,需要在后續(xù)教學當中不斷地進行改進。
二、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的策略
第一,樹立正確觀念,優(yōu)化模式構建。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要想更好地實現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構建,身為教師,首先就應該樹立起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應該懂得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構建主要就是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帶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得到不斷的增強。切不可本末倒置,為了合作而合作,使得課程教學的開展處在表面。例如,在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當前的學習特點以及實際的教學內容來決定是否選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如,在講解《分數除法》一課的過程當中,在對內容初步探究時,可以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先一邊結合教材內容,一邊嘗試著對一些理論進行理解,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間。而在后續(xù)分數除法計算方法探究的過程當中,教師則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實現新舊知識的結合以及知識遷移,嘗試讓學生探究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一味地為了追求合作而合作,而是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抓出恰當的細節(jié),避免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構建處于表面。
第二,設置合作任務,優(yōu)化模式構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假如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構建的過程當中,教師并未給學生指明方向,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茫然,不知所措,很難保障合作得到有效的進行。所以,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也應該適當性的對任務進行布置,讓學生的學習效果變得更好。例如,在講解《百分數的認識》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完成。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深入到社會中,對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數進行收集,讓學生可以一起合作找尋這些數字,并拍攝成圖片及時上傳給老師。在后續(xù)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基本知識進行講解。在后續(xù),就可以為學生以幻燈片的方式來播放收集的圖片,引導小組一起探討自己收集到的圖片是否是百分數?怎樣判斷的?立足實際生活圖片中的百分數有著怎樣的含義?等等,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獲取到滿足感,更好地明確合作方向。
第三,突出合作主體,優(yōu)化模式構建。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構建的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學會適當的放手。這樣才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學習感受變得更加深刻。所以,在現階段,教師也應該改善原本的誤區(qū)和不足,在課程開展的過程當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良好的教學效果得到真正的實現。例如,在講解《圓錐的體積》過程中,教師在這時就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嘗試探究圓錐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并能夠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來對圓錐體積計算公式進行推導。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工具,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開展裝水實驗,對實驗過程進行分工合作,探尋圓錐和圓柱在體積之間的關系,并能夠利用之前學習過的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快速地對圓錐體積計算公式進行推導,讓學生實現知識遷移,在合作的過程當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理想當中合作學習效果。
第四,注重合作評價,優(yōu)化模式構建。除了以上這幾個方面,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當中,教師也應該對評價體系積極的進行完善,帶動學生的學習感受得到進一步的加深。例如,在這樣的模式下,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師生互評等多種模式。將評價的關注點更多的放置在學生在合作中的表現和態(tài)度上,對于一些表現得比較好的學生積極地給予鼓勵。也可以實行積分制,讓學生在小組當中的集體榮譽感得到增強,深化責任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積極主動的參與。這樣就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投入,更好地將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構建價值展現出來。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屏蔽誤區(qū),有效地開展好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構建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讓課程教學的開展真正地做到以生為本,帶給學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和體會。在此過程當中,教師主要可以通過樹立正確觀念、設置合作任務、突出合作主體、注重合作評價,讓模式的構建得到完善和優(yōu)化,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瓊.小學數學自主互助與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J]. 教師,2021(8):27-28.
[2]祁延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培養(yǎng)[J]. 讀寫算,2021(6):169-170.
[3]孫維霞,劉娟.引導學生自主合作 實現數學高效教學——以小學數學《數與形》為例[J]. 科幻畫報,2021(1):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