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矞
摘要: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高考中歷史試題更多的采用的使開放性的題型,在當前階段的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對以往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進行研究,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引導與培養(yǎng)。此外,教師還需要考慮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否能夠適用于現(xiàn)階段的考試題目,是否能夠延續(xù)以往的教學方式及理念。在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時應當注重歷史知識的全面性與基礎性、提高材料應用的實效性與合理性、增強學生思維的辯證性與多元性,加強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yǎng),切實提高學生的歷史考試成績。
關鍵詞: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解題方法
現(xiàn)階段的高考歷史試卷中,開放性試題占據(jù)了試卷中較大的比例,高中生如果想要得到理想的歷史成績,就需要對歷史開放性試題有一定的了解與研究,知曉其試題特點及類型,了解其考察的具體方向,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百勝。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分析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的特點與類型,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課堂教學計劃,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也參與課堂活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助力學生取得理想成績。
1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的特點與經(jīng)典類型
1.1高中歷史開放性試題的特點
開放性試題指的是基于素質考查和能力考查,在試題的設問、情境以及作答等方面開放的試題形式。就目前而言,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具有以下特點:
1.1.1設問層層遞進
設問為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的主要呈現(xiàn)形式,就設問形式而言,近些年,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分為兩種:一種是限制角度的闡述題,另一種是不限制角度的探討題。而歷史探究則要求學生根據(jù)開放性試題材料進行分析、思考,掌握材料的內在含義。為幫助學生從易到難、由表及里、從淺到深進行分析,設問通常以層層遞進的形式展開。
1.1.2答案要點多元
開放且不唯一的答案一直都是高考歷史試題的追求,也是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的主要標志。近幾年,高考開放性試題均未給出具體答案,都采用評分標準代替。通過分析評分標準不難發(fā)現(xiàn),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的答案具有較強的多樣性,考生答題思路不必受一種角度限制。同時,為了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評分標準還在不斷進行調整。
1.2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的經(jīng)典類型
1.2.1信息提煉型
針對高中歷史科目,學生要具備提煉歷史資料中有價值的信息的能力,因為高中歷史開放性試題通常會給學生提供一張或者兩張圖片,讓學生進行分析、歸納與總結。
1.2.2觀點論證型
所謂觀點論證型,就是對歷史人物或事件進行評價,或者對其帶來的影響進行論述。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需要選擇其中一個角度用正確的史實作支撐解答。
1.2.3歷史論文型
在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中,歷史論文型屬于開放性最強的一種類型,在設問和材料選擇方面都有很強的自由性。在作答時,盡管看似沒有太多限制,但是學生需要具有較強的邏輯性。
1.2.4自主探究型
在新課改背景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滲透在各個學科教育中,而在高中歷史學科中的體現(xiàn)便是探究性類型題的出現(xiàn)。學生在作答時要結合自身掌握的歷史知識,依據(jù)題干內容對史料進行細致解讀。
2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常見的解題方法
問題解答的首要步驟是審題,在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的解答過程中,學生要合理分配審題時間與做題時間,在了解題目中心的基礎上確定答題范圍,之后再準確作答。例如:材料提供了一個中國近代企業(yè)發(fā)展的案例,蘊含現(xiàn)代化的諸多啟示,要求學生從材料中提煉一個啟示,并結合所學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知識予以說明,保證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在答題時,學生首先要了解題目中心,明確題目所強調的“現(xiàn)代化的諸多啟示”,之后,結合材料運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知識對現(xiàn)代化發(fā)展進行論證。對于此種題型,學生一定要準確表達材料的主要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展開論證,同時保證解答思路清晰。
另外,在解答高中歷史開放性試題時,學生不能單一地堆砌史實,還需要有層次、有邏輯地進行解答,保證論題和論據(j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而彰顯開放性試題設置的意義。
3歷史開放性試題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啟示
3.1重視歷史知識的全面性與基礎性
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若想快速且準確地解答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學生需要具有扎實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要重視教學內容的全面性與基礎性,跟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合理設置課程,引入新興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另外,新課改背景下的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不再只指向某一知識,還要求學生靈活應用所學內容進行解答,所以教師要有機結合教學內容與開放性試題,實現(xiàn)知識點線成面,解除以往對學生知識傳授的限制,拓寬學生視野,為他們更好地解答開放性試題做鋪墊。
3.2提高材料應用的實效性與合理性
自高中歷史課程改革以來,圖片、動畫以及文獻史料等在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頻率越來越高,合理應用這些材料,不但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認知歷史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在材料選擇與應用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實效性與基礎性,確保學生能夠通過材料有效掌握歷史知識。拿歷史圖片應用來說,要選取能夠滿足課程內容和目標的圖片,并確保它們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再將歷史圖片科學地引入課堂中,讓學生看圖說話。如此,材料的運用才能實現(xiàn)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之后的良好發(fā)展提供有利條件。
3.3增強學生思維的辯證性與多元性
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主要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要求學生以多種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诖耍處熢诮虒W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并準確解答。同時,在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價時,教師要做到分層次評價,如論據(jù)的全面性、邏輯的嚴謹性、答案的準確性等,以此有效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儲蓉蓉,沈瑋.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解題路徑初探——以2019年全國卷Ⅰ第42題為例[J].教學考試,2019(4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