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瓊
摘要: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育人的根本任務,道德與法治這門是深入貫徹理念的主戰(zhàn)場和陣地,基于此,本文將從以學定教、人生規(guī)劃教育、增強情感體驗,社會實踐感悟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其德育水平。
關鍵詞:立德樹人;以學定教;人生規(guī)劃;情感教育;感悟
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實質上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質和綜合能力。同時也是以立德樹人作為育人根本任務的一門重要學科,是現(xiàn)階段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和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是育人的價值所在。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德育學科,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理解其構成,即“一心三點”。“一心”指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責任心,以人為本的中心?!叭c”即道德品質、法制觀念和健康生活。因此,這門學科的宗旨就是促進初中學生在品質、心理、法律認知以及公民義務和權力方面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學生可以擁有更加向上活躍的奮斗目標,促其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正確養(yǎng)成。
在與時俱進的年代,作為一名教師,想上好一節(jié)道德與法治的理論課,必須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明確培養(yǎng)對象和方法。教師的德育教育課要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最終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道德與法治課這門學科,要明確教學的目的是在核心素養(yǎng)的熏陶下,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形成健康的品德,具備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合作、自主學習最終實現(xiàn)個人的全面發(fā)展。
一、在教學中通過以學定教對學生正向引導
在日常教學中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思想,主要看教師怎么教和學生怎么學,教師要讓學生從不知道到知道、從不會到會的過程的起到主導的作用,也不能滿足現(xiàn)狀,要讓學生深化知識,挖掘知識背后隱藏的內涵。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中的美好集體有我在教學當中,首先我們要對當前中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每一個學生都希望生活在美好的集體當中,但大多數(shù)人總“重于言,而輕于行”,在創(chuàng)設美好集體生活中不愿承擔責任,對建設美好集體缺乏正確的態(tài)度和責任感,因此,我們有必要采取針對性的增強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因此課前我們要搜集有關美好集體的相關事例。如中國航天集體、中國女排等,讓學生感悟美好的集體。為更建設美好集體,鼓勵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小組合作、圍繞相關話題進行探究,如開展競爭與合作的互動游戲、讓學生勇于擔當,從而學會關懷和友愛他人,從而幫助我們形成美好集體的概念,提高學生在建設美好集體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二、在教學中滲透人生規(guī)劃教育
在當前,很多學生都是在高考結束后,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的專業(yè),其實這個時間來規(guī)劃是比較晚的,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大學畢業(yè)后從事的工作與所學的專業(yè)不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明確提出要提高學生自主選擇權利,將大學的專業(yè)和選科結合起來。因此,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的人生作出規(guī)劃,是新時期賦予的使命。但學生規(guī)劃人生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可能迅速獲取的,需要通過觀察、學習和思考逐步形成,因而更需要從初中階段開始逐步培養(yǎng)。
三、在教學中增強情感體驗教育
正所謂“班興我榮,班衰我恥”,良好的班風、學風離不開你我的共同努力,每個人只有主動參與,敢于承擔責任,才會形成一個優(yōu)秀的集體。相反,如果每個人都置身事外,等閑視之,這樣的集體會問題重重,在不良的學風當中,每個個必然不可能健康成長,所以建設美好的班集體尤其重要。在教學中應注重通過生活中的事例,觸發(fā)學生的感悟,增強學生建設美好集體的積極性。例如在我與集體共成長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我將通過開展活動,探究如何在集體活動中盡責。課前先做好準備工作:做好思想動員,讓學生發(fā)現(xiàn)班級建設中現(xiàn)存問題,并初步形成相關的改進建議。接著在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適時鼓勵和引導學生為班集體出謀劃策,共建美好集體,在課堂總結時對發(fā)言精彩的學生予以表揚,肯定美好集體的建設需要你我參與,大家要有集體主人翁的意識,積極承擔建設集體的責任。
四、課后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感悟
道德與法治的學科教育要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生的學習生活為出發(fā)點融入其中,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加要學會做人。所以,道德與法治課的主陣地是課堂,在課堂上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集體責任感,學會在集體中承擔責任。不僅如此,更應當將課堂的德育教育拓展到學生的家庭和社會,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使學校、家庭、社會都成為德育教育的場所,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的的教師,更應當把課堂拓展到社會實踐中,在社會實踐中感悟所學知識的真正意義。
新時代,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課堂教育要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思想品德也得到一定的培養(yǎng)與提高。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引導和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去學,將德育教育、道德與法治教育更好的有機整合。讓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幫助學生明確“我喜歡什么”,“我能干什么”等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yè)理想,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道德與法治如何聚焦核心素養(yǎng)》.學術期刊《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年第12期.
[2]《新時期習近平教育立德樹人思想溯源及基本內涵探究——以促進我我基礎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視角》.學術期刊《黑龍江教育學報》.2018年4期.
[3]《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8年第6期.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qū)后溪中學 5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