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要】每個事物在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中,總會出現矛盾,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對它的主要矛盾進行分析和掌握。高中階段的物理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它一方面包含多元化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現實生活是密切相連的。
【關鍵詞】高中階段;物理教學;課堂提問;方法策略
在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老師在教學方面以及學生在學習方面都存在著矛盾,有重要的矛盾,也有次要的矛盾,這個情況下,老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要分清問題的主要性和次要性,抓住問題的重點,對學生展開正確的引導,這樣可以讓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更加的深刻。
一、課堂提問要對重點進行層層遞進
課堂提問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它具有一定的技巧和藝術性。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中的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物理情境、鍛煉學習思維、提升學習興趣,并找到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最終實現高效課堂。針對課堂提問的藝術,本文進行粗淺的探索,旨在對提問這個課堂手段的再關注、再研究。比如,在學習“電磁感應中能量轉化”這一節(jié)內容時,老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線圈在非勻強磁場中的擺動會越來越小呢?學生們很快就能想到,是因為安培力做負功,機械能轉化成了電能,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可以再進行提問,比如說能量是如何進行轉化的?以此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自主的探討力與功的關系,這樣的提問,老師最大程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認知是逐步走向深入和完善,而不是同時拋出大量的信息,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值得注意的是老師對學生的提問,要以書本教材為主要內容,抓住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展開高效率的提問設置,老師不能對各個問題展開提問,要把問題分成主要的以及次要的,在提問的時候,老師要遵守由易到難的教學發(fā)展規(guī)律,在課堂上展開層層遞進的模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二、構建問題情境,提升問題的探索性
高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是教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在進行物理的教學中,老師也會帶領學生進行各種試驗,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深入地了解。老師把課堂上的問題帶入到實驗中求證,這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讓學生對課堂上的實驗內容做到更加充分的掌握,以此來達到物理教學的最大有效性。比如,在學習“全反射”這一節(jié)內容時,老師可以設置一些比較簡單的試驗,比如可以拿出準備好的鐵球讓學生們觀看,在太陽的照射下,鐵球的亮度非常的刺眼,接著老師把鐵球放在試管夾上面,用蠟燭把鐵球的表面熏黑,然后把熏黑的鐵球放進裝有水的燒杯中,這時,奇妙的現象發(fā)生了,在水中被熏黑的鐵球比在太陽底下的鐵球更加的明亮,有的學生會認為是水把鐵球上的物質泡掉了,但是如果把鐵球從水中拿出來,可以看到鐵球依舊是黑色的,學生們對這樣的現象非常的好奇,這種好奇心會帶著學生進入到教學中,對于老師的提問展開思考,對于這個實驗,老師和學生展開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拋出更深入的問題:在實驗中,光疏介質和光密介質指的是什么?學生們在思考和實驗觀察后,給出了正確的答案。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實驗進行設計,提出恰當的問題。這一節(jié)內容在教學中,如果老師把實驗和提問教學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也提升了課堂效率。
三、提問的問題要具有趣味性和實效性
在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因為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的重大,老師們往往更加注重理論知識,而忽略問題的趣味。在教學中,基本上都是一股腦地把知識講解給學生,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啟發(fā),這就限制了學生的思考。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同一場知識游戲,學生要做游戲的主人,如果學生連投入的興趣都沒有,那么老師的課上得再好,也不會達到預期效果。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積極性,可以采用提問的模式或者是展開實例教學,把書本內容變得更加生活化、更加充滿趣味,以此來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來對書本知識做講解,還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模式,讓書本知識以圖片的模式或者是視頻的模式出現在學生面前。物理知識有很多的內容都是和實際相關聯的,比如說跳水和豎直上拋的問題,蕩秋千和搖擺的問題等,還有剎車滑行和勻減速的問題等,這些實際中發(fā)生的事情和物理知識是緊密相連的,老師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展開提問,依據學生的認知來設置問題,以此來促進學生在思考中吸收知識,提升認知。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提問模式的有效性。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進入到思考的模式中,然后老師再展開正確的引導,以此來更好地吸收物理知識,并感受到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地愛上物理學科。提問不僅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藝術。
參考文獻:
[1]潘為鋒.關于高中物理力學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的研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4):126-127.
[2]劉榮軍.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