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榮麗
摘要:在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之下,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將道德意識、法治觀念扎根于到學生的意識觀念之中,以此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路牌。同樣這也是事關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首要問題。初中需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首先要從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在日常生活之中體驗與反思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所學的知識,讓他們在體驗的過程中感受法治的必要性及其作用,繼而養(yǎng)成法治意識。接下來,本文將系統闡述在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法治意識
當前,教育領域頗受人關注的話題就是核心素養(yǎng),各個學科的教師都在積極踐行此話題,大力培養(yǎng)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中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提供助力。道德與法治是中學生所學習必修課中的一門科目,在培養(yǎng)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將從核心素養(yǎng)下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法治意識”展開具體的闡述與分析。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初中學生法治意識
中學階段與小學階段相比較學生在學習的方法以及耐力方面都有了提升,但是學習態(tài)度以及效率的一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之處,因此,教師在本科目的具體教學之中,為能夠充分地將中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并培養(yǎng)中學生的法治意識,便可依據教材中的相關內容為中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譬如,在《自由平等的追求》中的“珍視自由”時,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王某借助微博這個平臺,發(fā)表了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律詩,網友吳某讀過之后在評論區(qū),評價王某的詩格律不正確,唐某不服氣于是回帖辱罵吳某,并且還虛構了大量吳某行為不檢點的事情,該帖子被網友大量轉發(fā),給吳某帶來非常惡劣影響,于是吳某就以遭受精神損害的理由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相關訴訟,王某判決向吳某公開道歉,并賠償相應的撫慰金這一教學情境,在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被充分調動時,教師趁熱打鐵告訴學生在珍視自由的同時也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要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等等。
二、開展課堂互動,培養(yǎng)初中學生法治意識
在進行具體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只是單純地向學生講授知識,而學生只能被動去接受哪些知識,師生間互動十分匱乏,雖然能確保教師可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以及相應的教學進度,但是沒能凸顯出學生所占據的主體位置,因此,可以通過開展相應課堂互動促使中學生自己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去。
譬如,在《維護公平正義》中的“公平正義的價值”時,可以就“公平正義”為話題,并邀請學生闡述自己眼中的“公平正義”,有的學生會說:在火車站、銀行、高鐵售票處等一些公共場合,人們都要按照到來的先后順序進行排隊,這體現的是公平,還有的會說:對于那些生產以及銷售劣質商品的商家以及廠家給予相應的處罰,這彰顯的是正義。課堂互動結束后,由教師總結得出,公平正義的具體概念是什么。也可在運用在“資源環(huán)境面臨危機”的教學之中,邀請學生闡述我們該如何應對此危機,有的學生會說:我國經濟已經發(fā)展起來了,就可以別的國家購買所短缺的資源,還有的會說:不能只是單純的對資源進行節(jié)約,目前最重要的是合理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等一系列的回答。通過此形式,不僅可以充分調動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幫助教師了解中學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如何。
三、組織實踐活動,培養(yǎng)初中學生法治意識
教師在教授中學生理論知識時,對于中學生的實踐能力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了中學生不能將自己所領會到知識運用于生活之中,顯而易見,這與教學目的是相背離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可以先向中學生講解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讓中學生對本節(jié)的理論知識有充足的了解,并能夠較好地掌握教材當中的一些理論內容,繼而再組織一些實踐活動。
譬如,在“依法履行義務”時,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就本節(jié)課的性質,可以“模擬法庭”為主題舉辦實踐活動,以小紅的爸爸駕駛汽車到行政審批局辦理一些業(yè)務時,因為沒有注意到“禁止停車”的指示牌,便將汽車停在了路邊,被交警依法罰款200元為案例,邀請學生分別擔任人民陪審員、書記員以及審判長等一系列角色,并在教師的輔助下完成訴訟參與人的法律文書,在布置實踐活動的場地時,也要在講臺的正上方懸掛國徽?;顒咏Y束后,要及時帶領學生進行總結。通過此活動可以增強中學生對違反相關法律就要承擔責任的理解,也可將法治觀念扎根于到學生的觀念之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之下,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教師為了能更好將本學科的教學目的盡快實現,就應不斷地學習先進的教學思想以及知識,以此來將自己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通過上述解決策略的有效實施,可以將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調動起來,最終能夠提升中學生的法治意識。
參考文獻:
[1]劉玉龍.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研究(上旬),2020(9):55-56.
[2]鄭永忠.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