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娟 李曉 余娟 汪海紅 江陸平
摘? 要:通過反思以教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提出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并以此為指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實踐。通過實踐證明,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培養(yǎng)其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實踐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整體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以學習為中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8-0137-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on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eaching-centered teaching mode and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the learning-centered teaching mode is proposed and used to guide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t is proved in practice that such learning mode can help to broaden students' access to knowledge, cultivate their active learning ability, enhanc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as a whole.
Keywords: the learning-centered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teaching
一、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
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是繼赫爾巴特式的以教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杜威式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之后產生的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隨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以教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諸如以教師為中心,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極易開小差、注意力分散。另外,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有一些弊端,自杜威提倡“兒童中心”以來,也爭議不斷,“學生中心”的問題核心是強調學生經驗,而忽視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導致課堂效率的下降;容易放任學生,而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兩極分化等;強調學生的中心地位,而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等等。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指教師與學生圍繞“學習”主題而展開的學習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是學習者,其中教師是資深學習者,學生是新手學習者,教師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人。“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外顯特征,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維度出發(fā),需要關注五個方面:一是有真實的問題情境,學生能積極主動學習;二是有驅動性學習任務,學生能實現(xiàn)深度學習;三是有合作交流的平臺,學生能開展合作性學習;四是有自主思考的空間,學生能開展反思性學習;五是有合適的學習“支架”,學生能在最近發(fā)展區(qū)下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突顯了“學習”的意義,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主體性,讓師生共同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課堂教學模式適應了信息時代對每個人作為學習者的客觀要求,因此,必將成為今后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流模式和主導方向。鑒于此,我們基于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堂教學做了變革,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
(一)課程開設情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時間為大一第一學期,本學期該課程改革的實施對象主要以2019級醫(yī)學類學生為主,包括預防醫(yī)學、臨床醫(yī)學、運動康復、醫(yī)學檢驗、針灸推拿學等專業(yè),共計731名醫(yī)學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共有10個章節(jié),包含自我意識、人際關系心理、情緒心理、挫折心理、學習心理、網絡心理、心理咨詢、生命教育等內容,共32學時,16個教學周。
(二)教學設計
教師在教學中將心理學專業(yè)知識和學生自我心理體驗相結合,建立學習共同體,構建“以學習為中心”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整體心理健康水平。我們對教學模式做出改革,不再堅持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而是強調學生的體驗式學習和自主性學習。我們根據學生困惑較多的內容,選取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自我意識、人際關系心理、情緒心理、挫折心理、學習心理、生命教育等6個章節(jié)內容進行了教學變革。
1. 拍攝心理劇
在自我意識、情緒心理、挫折心理三個章節(jié)中,主要以拍攝心理劇為主。在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講給學生聽,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大班合班課,很容易導致學生思想開小差、玩手機的情況出現(xiàn)。而在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由老師組織安排,學生分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拍攝不同題材的心理劇,也可以分組討論某個影視劇人物的心理成長以及特點。這種課堂模式不但能夠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當中,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而且能鍛煉學生網絡媒體的運用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2. 參與體驗課堂活動
在人際關系心理章節(jié)中,主要讓學生參與體驗活動。人際關系是人們在共同活動中彼此為滿足各種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間的關系。在上課以及進行心理咨詢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人際關系是困擾很多大學生的問題。很多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的感受,不能夠換位思考,只想索取,不懂得付出,導致自己和周圍的同學、宿舍的同學人際關系處理不好。為了幫助大學生理解他人從他人的角度對待事物,我們設計了“盲人與拐杖”“多元排隊”“建高塔”等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活動,并分享自己的感受。此類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意識到他人存在的重要性,認識自己、理解他人,明白他人和自己在很多方面的差異,進而能夠接納他人,包容他人,與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