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與改革之下,需要數學教師懂得如何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以此關注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價值,這也是符合新課改素質教育理念下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本要求。借助培養(yǎng)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基礎之上,強化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水平和綜合運用能力,使得學生在數學課堂中能夠實現數學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本文研究如何通過多樣化教學舉措的實施,進一步強化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學習之下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數學思維能力;思維方法;思維品質
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不斷滲透和改革之下,初中數學教師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主體性地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去解決數學抽象化和專業(yè)化知識,提升對數學知識的個性化認知與理解,強化數學綜合運用能力。
一、初中數學思維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忽略學生的數學思維差異性
初中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階段,學生學習思維和學習能力不同,這是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巨大差異。而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中卻很少會關注學生的差異性與個性化特點,只是會進行統一的教學模式。在同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之中同班級學生必然會產生兩極分化的情況,一部分學生會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之中,而教師卻將其視為是學生的問題,導致最終學生出現了學困情況。
2教師思維代替學生思維
初中數學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活動中,常常會用自己的思維替代了學生的思維,用教師的想法決定了學生的想法,哪些內容應該講,哪些內容不應該講,都按照教師的思維來進行。并且還時常會批評學生“如此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在這種錯誤的思維之下,學生也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導致許多初中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之中,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不高。如果教師不及時糾正自身的教學問題,彰顯學生主體性地位,則會嚴重阻礙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3課堂問題情境設計不合理
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之中,初中數學教師通常會采取課堂提問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但是多數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中的提問設計不夠合理。只是簡單的判斷性問題,不會給予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和自主討論的時間與空間,而且也不允許學生存在質疑的情緒,只是讓學生在教師規(guī)定好的范圍內進行思考,這種課堂提問過于表面化,無法幫助學生深度挖掘數學的內在規(guī)律和原理,導致具體的問題情境設計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觸類旁通,培養(yǎng)思維的發(fā)散性
初中數學具體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教師應設計具體的問題,確保學生在想象和創(chuàng)造之中,能夠將數學思維轉變的更具有靈活性和開闊性。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懂得引導學生通過歸納總結的方式,將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進行系統化和完整化的構建,實現縱橫貫通以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并且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學生所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內部的遷移和消化,對同類知識進行融合,對不同類知識進行對比分析,給予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獨立分析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掌握一題多解的基本技巧。
例:已知一個多邊形的每個內角都等于135°。求這個多邊形的邊數。
變式1:已知一個多邊形內角和是1080°。求這個多邊形的邊數。
變式2:已知一個多邊形的邊數是8,求這個多邊形的內角和。以上兩變式的解法都用原例同一關系式(解法略)。
變式3:已知一個正多邊形的外角是45°.求這個正多邊形內角和。
變式4:已知多邊形的內角和與某一個外角的度數總和為1180°,求此多邊形的邊數。
這樣的教學,為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2調動學生的思維
初中數學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便需要積極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內在思維,這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完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得學生能夠在數學課程學習之中開展積極性和主動性行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基礎之上,也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保證學生在數學課堂之中能夠開發(fā)積極的思維。當然初中數學教師也需要通過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來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每一個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緊密的配合,通過多樣化教學手段,使得學生在數學問題探究、分析和交流之中,能夠充分調動自己的內在思維,形成較為科學化與合理化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會思維
傳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知道將理論性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且對學生強調教師和教材的重要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中無疑限制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開闊性,徹底扼殺了每一個學生思維個性化發(fā)展的可能。而新課改教育理念之下,強調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翁,在彰顯學生主體性地位之中,初中數學教師應通過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致使每一個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并能夠開發(fā)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行課堂問題的探究和探索,與教師進行平等的交流,彰顯每一個學生個性化思維,煥發(fā)起學生思維的潛在欲望,釋放出學生最大化的潛能。
比如,在教學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后,初中數學教師需要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性與主動性思考:兩個三角形的兩條邊及其中一邊的對角分別相等,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嗎?讓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個性化理解與認知,進行自主探究和分析,并且在交流和溝通之下,尊重學生的選擇和理念,認真傾聽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在經過討論、交流和提問之下,最終得出:兩個三角形的兩條邊及其中一邊的對角分別相等,這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這樣的結論無疑是學生自身努力的結果,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而言顯得至關重要。在具體教學引導和輔助之中,教師引導的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在滿足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礎之上,彰顯學生的個性化與差異化特點,保證學生在個性化數學思維發(fā)展之中,能夠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參考文獻
[1]王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2(05):88-89
[2] [美]D.A.格勞斯. 數學教與學研究手冊[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周婷(1989.09)女,漢族,湖南衡陽市,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