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瓏瓏
摘要:會計模式也就是開展會計活動的基本結構以及標準形式,屬于會計研究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當前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市場結構發(fā)生變化,隨之,公司治理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生變化,也就需要對更加現代化的會計模式進行構建,以促使公司治理結構更加科學合理,并能夠推動公司得到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現代;公司治理結構;會計模式;構建方法
根據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經濟體制以及企業(yè)體制仍然處于轉型和發(fā)展的階段當中,所以會計模式不可能一步建立到位,由此,有必要對新型的會計模式進行構建,以能夠對公司治理的需求進行滿足,同時保障自身與我國經濟整體環(huán)境相符合。
一、對會計基本目標進行確立
會計目標可以劃分成為兩個層次,分別為“基本會計目標”和“具體會計目標”。不論公司治理結構為何,基本會計目標均一致,而具體會計目標則能夠隨公司治理結構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且在會計主體不同的情況下,具體會計目標同樣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基本會計目標與公司治理結構下的任何會計信息使用者相適應,而具體會計目標則僅能夠與某一治理結構下的某一具體會計信息使用者相適應。但是,不同目標之間的差異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為對快遞信息需求進行滿足。
當前我國公司的管理層人員與投資者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對稱情況,而二者之間進行會計信息博弈的結果,即為財務報告,所以總體上來看,當前我國公司治理結構已經處于逐漸完善的過程中,機構投資者為市場投資者的主體,也就能夠對當前我國在會計信息需求方面存在的主體缺位現象進行有效解決,進而可以形成對于真實快遞信息的有效解讀,同時也能夠對上市公司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同時,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對于真實財務信息所具有的需求各不相同,通常上市公司的需求量更大,且對于財務信息進行解讀以及反饋的能力相對更強,而機構投資者更加注重進行投資而非投機。并且,根據資本主義國家的實踐經驗,只有在機構投資者為市場主力時,其才能夠轉化成為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需求主體。以此為基礎,在我國機構投資規(guī)模不斷發(fā)展的情況下,對會計信息需求進行滿足的基本會計目標,不僅可能實現,且有必要實現。
二、實現會計管理體制的轉變
當前我國的公司治理結構已經不斷趨于完善,也就不再適合采用政府獨攬大權的方式對會計準則進行制定,所以必須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
第一,應對中國會計準則委員會。進行專門建立,并且在建立會計準則的初期。應由財政部會計司對會計準則制定的重任進行承擔,但是從實際上來看,在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一方面,會計師可能難以十分有效的對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進行兼顧。同時也難以全面的對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多樣性以及廣泛性進行完善管理;另一方面,國家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證券委員會、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協會以及會計學會等各部門,對于會計準則的制定工作均能夠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诖耍枰M織該行業(yè)內以及相關方面的會計師、注冊會計師以及專家學者共同組成會計準則委員會,并專門負責對會計準則進行制定,以能夠對其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技能進行充分發(fā)揮。
第二,需要對中國會計準則監(jiān)督委員會進行建立,以對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和完成情況進行有效的質量監(jiān)控工作,進而可以促使其相關工作的質量得到提升。從事實上來,看這一機構應由財政部、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以及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共同建立,并針對證券公開上市企業(yè)、非上市企業(yè)以及非盈利單位分別對相應的會計準則開展質量監(jiān)控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監(jiān)督委員會以及會計準則委員會均應為民間組織或者民間機構,并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而非僅為政府機構或準政府機構,以能夠切實的對會計管理體制進行轉變,從而落實行業(yè)自律職能。
三、對以注冊會計師審計為核心的會計監(jiān)督體系進行建立
隨著我國的公司治理結構持續(xù)趨于完善,注冊會計師行業(yè)的發(fā)展具有了越來越大的動力?;诖耍瑧獙⒆詴嫀煂徲嬜鳛闀嫳O(jiān)督體系核心。事實上,多數公司制企業(yè)均應由注冊會計師開展審計監(jiān)督工作,而國家審計工作所針對的僅為國有獨資公司。由此,既符合相應的國際慣例,也符合社會各界對于會計信息鑒證工作提出的不具有任何立場的要求。注冊會計師開展審計工作,要求其能夠對相關的經濟活動及事項所對應的陳述證據,進行客觀真實的收集評價,并對其與相應標準的契合度進行判斷,之后將結果傳遞至利益使用者。但是,因為我國的注冊會計師制度發(fā)展時間尚短,所以為了促使其職能得到有效發(fā)揮,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第一,促使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得到強化,首先應促使其事務所的更換機制或聘用機制得到完善,以能夠為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提供基礎保障。其次,需要幫助注冊會計師實現職業(yè)環(huán)境的優(yōu)化,盡可能避免或杜絕政府方面或其他各方面對注冊會計師開展審計工作造成的影響。以實現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實質獨立。
第二,應強化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相關的法制建設,對《注冊會計師法》進行完善,同時盡快出臺《注冊會計師法實施條例》,以促使《注冊會計師法》的可操作性得到強化,同時,需要對《獨立審計準則》進行完善,并加速《審計報告指南》的實施,以促使注冊會計師能夠在會計信息失真防范方面具有有效的技術支持。
第三,對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相關的監(jiān)管工作進行強化,需要盡快對監(jiān)管工作的規(guī)則以及承辦方法進行建立和健全,以保障對于監(jiān)管者具有長效的激勵機制及約束機制。
第四,對審計市場的準入制度進行重新審視,從實際上來看,當前審計市場中存在較為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健康、良好發(fā)展受到影響,為了對這一情況進行有效解決,即有必要對市場準入制度進行改善,采用提高準入門檻的方式,保障從業(yè)的會計師能夠建立起上檔次、上規(guī)模、上水平的職業(yè)環(huán)境,從而實現執(zhí)業(yè)質量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