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鳳
摘要:語文教學是小學所有課程中最基礎的科目,只有學好語文學生才能順利地交流和表達。本文針對小學語文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做出了探討:從學生的語音、漢字、組詞等基本知識教起,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使用易錯、近似字詞,接著通過課文教學鍛煉學生的討論、發(fā)言能力,并且從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的訓練。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對小學生來說,語文不僅僅是一個科目,更是學習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也是學習理解其它各個科目的橋梁。因此,在小學與文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任務,教師需要施加持續(xù)的注意力,做到語言的基礎教學和進階教學并重。
一、著重訓練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功
語言是進行社會活動的基礎,而字詞則是學習語言的基礎。對于二年級小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字詞知識的儲備,但是儲備量還非常少,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將字詞教學作為第一重點。在字詞的教學中主要包括拼音、生字、組詞和閱讀。漢字都是非常有趣的,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出漢字本身所蘊含的魅力,讓學生通過感受漢字魅力的方式主動愛上學習漢字。
在小學二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能夠熟練掌握拼音,但是教師依舊要對學生的拼音能力進行檢查和重復練習,拼音是一切的基礎,基礎必須掌握牢固。由于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漢字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對漢字的變形想象使學生能夠快速記憶漢字。在教授漢字時,教師還應當格外注重筆劃的順序。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默寫考察學生的漢字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實戰(zhàn)是最好的考察方式,即通過讓學生對生字進行組詞和朗讀課文的方式考察學生的生字掌握能力,進而考察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掌握能力[1]。
教師可以利用兒歌、填字游戲和動畫片等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基礎發(fā)音文字的訓練,如《四季田園歌》等。
(二)訓練學生對相似字詞的分辨能力
在漢語中,有許多非常相似的字詞,小學生一個疏忽就可能用錯字,例如把“鳥”寫成“烏”,有些漢字則比較復雜,容易寫錯或者漏筆,例如“貳”字,教師對待這些易錯漢字應該格外注意。
除此之外,漢語當中有許多近義詞,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在什么情況下應該使用什么詞語,例如“俺”和“我”的意義相同,但是在寫作中一般使用“我”而不用“俺”。
二、通過實踐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人們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在小學階段教師煞費苦心教授學生也不是為了學生能夠通過考試,而是為了學生能夠使用更加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其他人交流,通過實踐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最快的一個教學方法。
(一)課堂討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闡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并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分組討論中,教師應該就教學內容向學生們拋出一個具體的問題,要求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而不是漫無目的地討論。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中的《亡羊補牢》這節(jié)課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就《亡羊補牢》這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做出討論。
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時刻關注每個小組的動態(tài),及時為遇到難題的小組解決問題,對學生們進行一步步循循善誘的引導。
(二)提問與發(fā)言
在小組討論完成后,每個小組都需要選出一位發(fā)言人對自己小組的討論做總結發(fā)言。除了討論之外,發(fā)言是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另一途徑。
在發(fā)言環(huán)節(jié),不一定非要就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發(fā)言。教師可以直接向某個學生提問,以此考察學生的臨場反應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例如在古詩《詠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位學生要求他用自己的話將古詩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當他翻譯完之后再隨機抽取一位學生對他的翻譯作出點評,并針對翻譯錯誤的地方進行糾正,以此類推,直至所有學生都認為翻譯沒有錯誤為止。
(三)寫作練習
除了語言表達,寫作表達也是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應當通過平常的閱讀教學讓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2]。例如在教學中遇到修辭語句等教師都可以讓學生摘抄下來,并向學生講解這個修辭手法應該怎樣運用。接著讓學生對這個句子進行仿寫訓練。同樣地在小學二年級階段,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比較差,因此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仿照某一篇課文進行寫作,通過模仿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我是一只小蟲子》這篇課文以蟲子作為第一視角描述了蟲子的所見所聞,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蟲子替換為小狗、小雞,讓學生想象小狗、小雞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從而仿寫出一篇小作文。
除了仿寫之外,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每天記日記的習慣,讓學生將每天生活中發(fā)生的有趣的事物都記下來,并且根據(jù)每天學到的不同的描寫事物的方式寫不同風格的日記。例如今天講了比喻的用法,學生就可以想辦法將比喻運用到自己的日記當中,以此鍛煉自己對比喻這個手法的運用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基礎知識還很不牢固,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時,應當從拼音、字詞等基礎知識抓起,一步步向互相交流意見、表達想法以及寫作等對他們來說難度比較高的語言運用能力過渡。
參考文獻:
[1]馬亞軍. 解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J]. 學周刊, 2020, 000(015):P.59-60.
[2]楊芳.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策略[J]. 山東青年, 2019, 000(0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