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舒寒
摘要: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速度的加快,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標準的教學要求,不僅要教導小學生當前所需的理論知識,還要培養(yǎng)小學生未來發(fā)展所需的專業(yè)學習技能。為了落實這一教育任務,教師應及時轉變自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以更具針對的措施培養(yǎng)小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等能力,使小學生掌握高效率、高質量學習技巧的同時,促進其語文學習綜合素養(yǎng)的成長。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5-111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授課時應將“以人為本”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應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時刻突出小學生知識學習的主體性。但由于我國長期實施應試教育的模式,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慣用于板書文字的形式進行講解,教師為主動、小學生為從動,長此以往,不僅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有所受限,甚至還會導致小學生出現(xiàn)惰性學習的心理。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小組探究、微課教導以及課外拓展等方式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變革,為小學生帶來全新學習感受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煥發(fā)小學生的學習活力,進而加速小學生的學業(yè)進步。
一、小組探究,培養(yǎng)合作學習能力
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多采用言傳身教的形式進行知識點的講解,這一方式雖然可以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傳遞,但小學生學習的過程卻相當被動。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進行授課,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調動小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讓小學生在小組合作的環(huán)節(jié)中,集思廣益、相互促進,交流彼此的看法,掌握當前語文知識的同時,逐步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題臨安邸》這一詩文時,可以根據(jù)小學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分布情況,將其劃分為前后的合作探究小組。該詩借鬧景表哀情,抒發(fā)了詩人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憤恨。教師在分組后,可以為小組的各個成員分別布置相應的任務,如,成員A負責詩文的朗誦、成員B與成員C負責詩文的翻譯,成員D負責詩文字詞的賞析。小組討論結束后,各個小組再委派一人作為代表,講解本組的研討成果。教師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詩文賞析,既有利于活躍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還可以使小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對詩文形成更深層次的感悟,進而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實現(xiàn)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微課教導,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相較于校園學習,小學生在生活中有著更加充裕的時間,教師在教導小學生時也可以結合于此,使小學生掌握利用生活時間獨立學習的技能。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教導的方式進行知識講解。微課教學是指教師事先將需要教導的內容錄制到5-10分鐘的微型視頻當中,利用小學生生活中的時間下載進行觀看學習,使其了解并掌握其中包含的各種知識,并在此一環(huán)節(jié)中,逐步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竹石》這一詩文時,可以將之錄制到微課視頻當中,并引導小學生進行觀看學習。該詩詠喻了立根巖石中的勁竹,表達了詩人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情操。教師在錄制視頻時,可以先展示部分竹子的圖片,使小學生清晰地知曉竹子的“樣貌”。而后,可以在賞析詩句時穿插竹子生長的環(huán)境,讓小學生了解竹子生存環(huán)境之惡劣。最后,可以結合竹子堅韌不拔的品格,以及該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講解詩人欲表達的情感。教師利用微課視頻觀看的形式進行授課,既能夠將知識講解更為細致,還可以結合圖片內容進一步提升視頻的可觀性,進而在淺顯易懂的微課視頻觀看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課外拓展,培養(yǎng)探索學習能力
語文知識本就存在極強的廣泛性,也正因此,教材課本當中難以呈現(xiàn)全部的語文內容。為了確保小學生可以擁有夯實且全面的語文基礎,教師可以通過課外拓展的方式對現(xiàn)有的教學材料進行延伸。即,教師將與教材內容存在一定關聯(lián)性的課外事物帶入到語文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讓小學生通過閱讀、瀏覽、觀看等方式進行課外知識的探索,有效擴大小學生語文學習范圍的同時,還可以豐富其語文知識的掌握,進而在課外事物的解析中加速小學生探索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教師利用教學之余的時間,組織小學生觀看語文相關的教育影片。如《中華詩詞大會》,該節(jié)目以經典詩詞為主線,詳細講解了詩詞文章相關的各種內容。小學生觀看該節(jié)目,既可以掌握更多教材當中尚未提及的詩詞,還可以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詩詞賞析水平。教師選用課外視頻觀看的方式進行拓展教導,既有利于打破小學生受教材課本限制的學習思維,還有利于在觀看的過程中使小學生真切體會到語文知識學習的樂趣,結合課外內容鞏固課內基礎的同時,讓小學生掌握在生活中探索語文知識的技能。
總而言之,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理論知識的教導皆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落實的重要教育任務。教師立足多元化角度,通過多種生動化的方式進行引導,既可以保障小學生當前理論知識的掌握,還可以充分鍛煉小學生的學習技巧,進而為小學生的全面成長起到關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劉俊杰.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幾種能力[J].中華少年,2020(12):135-136.
[2]朱偉慧.淺談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生(中旬刊),2020(04):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