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琦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和深入,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也逐漸提升,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應語文教學的要求,開始慢慢地被社會所淘汰。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學校和教師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需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與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課上有效地鍛煉,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探索、合作、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通過課堂提問,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教師的提問下,學生能夠明確探索的方向,為了回答教師的問題進行探索和學習,從而在這個過程里獲得能力與知識的全面提升。因此,為了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理念,幫助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得綜合的成長,文章便以有效提問為角度展開分析,探究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提問的策略與方案,以供一線的語文教師作為教學的參考和依據(jù),希望對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
一、 引言
提問,是課堂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教師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足,能夠幫助學生在提問的引導下有效地思考和探索,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思路。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對提問的重視,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地設計提問的環(huán)節(jié)。然而經(jīng)過筆者的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目前在設計提問的時候存在很多的問題,包括提問的內(nèi)容過于寬泛、提問的時機不對、對提問不夠重視等。為了提升提問的有效性,筆者結合了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與心得,對課堂有效提問進行了總結與分析,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二、 課堂有效提問存在的問題
有效提問,是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然而經(jīng)過筆者的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具體的問題如下。
首先,教師設計的問題過于單一和枯燥。語文課堂提問模式的單一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提問長期停留在教師對學生提問階段;問題教學法的運用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另一個方面,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主要是一問一答,形式單一,內(nèi)容單調(diào),使得教師的提問成為一種形式化的課堂教學過程。這種機械化問答反而不利于課堂活力的提高,學習效果也會大大降低。大多數(shù)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陷于思維定式,內(nèi)容空洞,質量差。很多教師能夠意識到提問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卻不會對提問進行過多的設計,往往都是采用“文章所體現(xiàn)的意義”“文章所講述的內(nèi)容”這樣單一化、固定化的提問模板進行提問。久而久之,學生慢慢地會失去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讓提問變得毫無意義。因此,教師需要認真對提問的內(nèi)容與形式進行設計,對提問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夠發(fā)揮出提問的價值和作用。
其次,教師設計的問題難易程度存在問題。很多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很少會意識到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導致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或者過于困難。對小學生而言,過于困難或者簡單的問題都不利于學生思考。如果問題難易程度過大,學生會對問題產(chǎn)生抗拒的心理,失去探索問題的信心和動力;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用經(jīng)過思考便能夠回答,便失去了提問的最初意愿。因此,為了提升提問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對問題進行合理化的設計,提出難易適中的問題。
三、 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一)提問前情境導入
情境教學法,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有效手段,它指的是在教學的時候,教師結合教學的主題,借助某些手段和工具,為學生創(chuàng)建和學習內(nèi)容有關的情境和氛圍,讓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展開學習,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投入性,有助于學生的思考。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情境教學法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重視,各個教師紛紛將其運用到課堂實踐中,特別是對語文學科而言,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建,能夠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有更深的體驗與感悟。在進行小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時候,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情境,通過情境引導學生更深地投入到問題中,從而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以此來提升提問的效果和作用,從而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提問。
例如,在教授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時,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本篇文章,提升本篇文章教學的效果,教師會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多次提問環(huán)節(jié),通過有效提問幫助學生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但是本篇文章所描繪的故事情節(jié),和學生的生活相對較為遙遠,很多學生對其沒有過多的認識,往往會影響學生的思考和判斷。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地投入到問題思考中,教師在提問之前為學生設計了情境。教師先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圓明園之前的繁華的圖片,讓學生立刻認識到圓明園的精美絕倫,觀看完圓明園毀滅之前的圖片之后,教師詢問學生:“你們對圓明園的感受是什么呢?”學生紛紛對圓明園進行稱贊。教師繼續(xù)詢問:“那么你們知道現(xiàn)在的圓明園變成了什么樣子嗎?”學生開始思考,很多學生會稀稀落落地回答:“圓明園毀滅了。”于是教師抓住學生的回答,順著繼續(xù)說:“是的,那我們繼續(xù)來看現(xiàn)在圓明園的圖片吧!”于是繼續(xù)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毀滅后的圓明園的照片,學生立刻產(chǎn)生了強烈的震撼,體會到了美麗的事物毀滅的惋惜,教師繼續(xù)提問:“你們知道圓明園是怎么毀滅的嗎?”有預習過的學生開始回答:“被外國人的侵略導致毀滅的!”于是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有關外國人侵略圓明園的相關視頻紀錄片,學生通過片段立刻了解和認識到了當時的歷史事件,并激發(fā)了學生對文化瑰寶損壞的情感共鳴。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提問的過程里創(chuàng)建情境,借助情境為提問進行輔助,以此來幫助學生思考和探索,從而提升提問的效果和質量。
(二)把握提問的時機
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教師不能夠毫無規(guī)劃地進行提問,而是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機會下進行提問,這樣才能夠提升提問的效果和質量。所謂合適的提問時機,主要指的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提問的內(nèi)容和難度選擇合適時機??鬃釉f:“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苯處熜枰诤线m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不必要時間下,不能夠直接讓學生進行思考,這樣反而會擾亂學生的思維。對學生提出疑問,能及時解答學生心中的疑問,做到上課不留疑點。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關注學生是否有疑問。教師能不能全神貫注,時刻對學生進行觀察是很重要的。掌握學生的知識關聯(lián),需要教師詳細而系統(tǒng)地了解教學知識,在課程設計中把握新舊知識,注意前后銜接。同理,教師也要懂得把握知識的重點,對重點處進行提問。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注意一些特殊問題,注意學生思維的轉換,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就需要教師抓住課堂上稍縱即逝的提問時機,合理地運用好提問的時機,是實現(xiàn)有效提問的關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里,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抓住提問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