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
摘 要:批注式閱讀法是指借助符號、圖形等突出文章中心、精妙語句,隨文記錄內心閱讀感受及收獲的閱讀方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批注式閱讀法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知識,深入領會文本內涵,并培養(yǎng)學生隨文練筆、讀有所思的閱讀習慣。基于對批準式閱讀法概念的理解,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從課前自由批注、課中合作批注、課后批注反思三個方面探究批注式閱讀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批注式閱讀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初中語文傳統(tǒng)閱讀教學注重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學生跟隨教師的思路做筆記、記知識,此時學生處于知識的被動接收地位,并未與文本產生交互,對文本內涵的理解也停留于表面。批注式閱讀法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將文章脈絡梳理、內容概括、精妙語句品析的決定權交給學生,學生可聯(lián)系自身生活、想象文章情境、聯(lián)想現(xiàn)實情況,對文章內涵進行深入、細致的剖析,通過自身審美體驗以文字、符號、圖形等突出文章中心句、精妙語句,再結合情感熏陶隨文記錄下內心的感悟與獲得的啟發(fā),在促成學生深度閱讀的同時為學生個性化觀點的表達提供了新載體。
一、課前自由批注:感知文章,內容概括
課前閱讀是一種“原生態(tài)”閱讀策略,學生以既有的認知與語言知識初步感知文章的行文脈絡、語言結構、行文思想、主要內容等,并在閱讀中產生疑惑,通過收集作者生平資料等填充文章空白,解決閱讀問題,可以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激發(fā)其終身閱讀意識[1]。課前閱讀中批注式閱讀法的應用以自由批注為宜,但考慮到初中生還未形成完善的批注式閱讀策略,建議教師制作帶有“批注任務”“問題測試”的導學案,以幫助學生掌握閱讀重點及批注策略。
以《背影》課文閱讀教學為例,筆者設置了如下批注閱讀任務:
(1)圈點字詞,生字詞旁批字音、釋義;
(2)以流程圖形式梳理出課文脈絡,了解課文結構,大致劃分課文結構;
(3)以精煉、簡短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與情感;
(4)圈畫出課文內最令你感動,或你認為最精妙的語句;
(5)以兩三句話概括自己閱讀感悟及心得。
為實時檢驗學生自主批注閱讀的成效,筆者設計了“‘我真的聰明嗎?‘過分一詞有何含義?”“從哪里可以看出‘父愛如山?”“課文內出現(xiàn)了幾次父親的背影?”等問題,在正式授課時請部分學生展示自己的批注并說出內心的疑惑,請幾名學生回答導學案中的問題,可以縮短基礎知識的講授時間,并激發(fā)學生作批注的自覺性。
二、課中合作批注:明確目標,合作生成
批注與記筆記最為本質的區(qū)別便在于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尊重學生個性化觀點,隨閱讀的深入、持續(xù)生成新的理解、收獲。由此可見,批注式閱讀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知識信息雙向及多項交互、關注學生閱讀思維品質提升及深度閱讀的閱讀教學方式[2]。為此,建議教師在課堂授課時積極組織小組合作批注閱讀活動,使不同學生的思維發(fā)生碰撞、產生沖突,并轉化為學生深入閱讀的內在動因,使學生在互幫互助、思維啟發(fā)中深入領會文本內涵。
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新聞題材課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為例,筆者引入了《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的新華社報道,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圈畫出描述同一場景但不同表述方式的語句,一篇新聞內略寫或未寫,但另一篇新聞內詳寫或提及的場景等,以使學生更為深入地品味課文的歷史記憶價值、新聞要素以及其體現(xiàn)的一代偉人的氣概與民族信仰。如一個學習小組在課文內批注“讀這則新聞,我感受到毛主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氣概”。也有部分學生在課文中批注“新聞,最重要的是語言精練、簡潔,清晰易懂”。
上述教學案例中,學生通過對比、批注對新聞原則產生了更為深入的理解,不僅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而且獲得了閱讀思維及策略的啟發(fā)。
三、課后批注反思:對比優(yōu)化,自我提升
批注式閱讀法對學生的積極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課前自主閱讀及課中深入閱讀上,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習慣及策略。為此,筆者在日常教學中會注重檢查學生的課文批注,重點檢查其字跡是否工整、課文理解是否深入,有無提出個性化觀點。在單元教學結束后,筆者會組織開展批注反思活動,借助多媒體投影優(yōu)質課文批注,進一步講解批注的作用、應用方式等。如一名學生在《歸園田居》中批注“這首詩使我想起《歸去來兮辭》,詩中也流露出‘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的隱逸之情”。筆者以此為契機強調語言積累的重要性,以此深化學生的文化底蘊,提升其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丹.批注式閱讀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窗(教師版),2021(5):68.
[2]樊麗姬.基于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J].課外語文,2021(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