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巍
摘? 要:講好中國故事是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必然要求和使命,是新時代增強思政課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的重要抓手,是提振青年學生中國精神、堅定“四個自信”的迫切需要。高校要積極發(fā)揮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主渠道作用,處理好守正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整合中國故事教學資源,剖析中國故事精神本質(zhì);創(chuàng)新講好中國故事方法,激活課堂教學氛圍;開辟學生和英雄講中國故事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建設多維度故事體系,凸顯中國故事育人價值。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國故事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10-000-02
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1]。高校思政課作為思想傳播的主陣地,理應扛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的大旗。
一、準確理解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價值
講好中國故事是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必然要求。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fā)揮著鑄魂育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國之大課”,思政課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中國已進入新發(fā)展階段,立足“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面對“兩個大局”,辦好思政課意義重大。黨和國家對思政課的要求和期望很高,只有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才能實現(xiàn)思政課高質(zhì)量發(fā)展。講好中國故事也是思政課的重要職責和使命。那些體現(xiàn)中國力量的時代敘事,都是最鮮活的教材,思政課必須把握時代命題,與時代同頻共振,深度講好中國故事。
二、正確處理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邏輯關系
(一)講好中國故事要處理好守正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
思政課具有政治導向功能,必須旗幟鮮明地講政治。思政課的立場是落在教學內(nèi)容上的,因此其需要內(nèi)容深化和學理支撐。只有講透思政課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才能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增強思政課的說服力[2]。所以,思政課必須選好中國故事,把握故事方向,堅持政治導向。選擇能體現(xiàn)出黨和國家的總基調(diào)、展現(xiàn)中國形象和中國精神、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故事。并且,必須與高校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相符、貼近學生健康成長的故事。思政課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與時俱進,常講常新。因此,思政課既要講經(jīng)典故事、歷史故事,又要講新時代故事,講好黨的故事、國家的故事、人民的故事,講出中國味道、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講出感染力、吸引力、影響力。只有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適應時代要求、緊扣時代主題,思政課才是鮮活的、真實的、可聽的。
(二)講好中國故事要處理好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系
內(nèi)容與形式是辯證法的基本范疇。首先,要堅持內(nèi)容為主。選擇展現(xiàn)不同時期、不同主題、內(nèi)容豐富、人物豐滿、情節(jié)感人的故事,注重故事的真實性、時代性、可讀性。其次,要注重形式新穎。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新時代,網(wǎng)絡平臺、融媒體的出現(xiàn),使得很多故事通過電視紀錄片、漫畫、影視作品、人物訪談等形式,網(wǎng)絡論壇、App等平臺呈現(xiàn),講述效果更立體更生動更形象。教師要善于運用社會資源結合教學需求有針對性地做出選擇。另外,思政課教師要創(chuàng)新講中國故事的形式[3],采用講、演、看、賽等多種形式提高思政課的吸引力感染力,通過故事,講出哲理、講出味道、講出文化。
(三)講好中國故事要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要求,也應當成為新時代思政課的基本原則。唯有將理論講透,講得深入人心,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理論的巨大魅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善用大思政課,課堂上用講故事、舉事例、擺事實的方式,引起學生的共鳴共振共識,讓學生讀懂中國、讀懂世界。透過故事講清楚中國理論,用中國理論指導中國實踐。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用課堂學到的理論解決現(xiàn)實問題,在感受中國變化、講好中國故事、奉獻青春力量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科學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主渠道作用
(一)深入講,挖內(nèi)核:整合中國故事教學資源,剖析中國故事精神本質(zhì)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故事源源不斷。豐富的中國故事資源是思政課教學的鮮活素材,教師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做好選擇及整合。講好故事的前提首先是教師要深入學習,深入挖掘中國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剖析中國故事中所蘊含的精神本質(zhì)。把握好故事的思想內(nèi)核,精心做好故事的講述設計和問題設計,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故事的認同與感知,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
(二)生動講,巧包裝: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新講好中國故事方式方法
講故事容易,但講好很難。講好中國故事,有助于提高思政課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因此,思政課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自覺增強專業(yè)素質(zhì),提高教學能力,鍛煉講故事的水平,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心愛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綜合運用信息化手段,如AR、VR、XR虛擬技術,采用體驗式、互動式、沉浸式、專題式等多種方法,著力營造身臨其境的故事場景,激發(fā)學生,激活課堂。要想真正講好中國故事,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結合新時代大學生的現(xiàn)實需要、心理特征和專業(yè)特點創(chuàng)新講故事的方式,做好教學設計,通過演講、誦讀、競答、表演、歌唱、繪畫、視頻、情景劇、脫口秀等形式,把故事講出來、演出來、唱出來、畫出來。讓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中提高學習興趣,感悟精神力量。
(三)大家講,重實踐:開辟學生和英雄講中國故事的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人人都是中國故事的傳播者,人人都是國家形象的代言人。中國故事不僅要教師講,學生也要講,要搭建師生同上思政課、同講中國故事的平臺。一是講好中國故事,必須突出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了解學生困惑。學生的問題就是教師的課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評述引導學生體會故事背后的大道(如改革發(fā)展之道、大國外交之道、修身為人之道等)。教師要善于從青年學生視角解讀中國故事,將中國精神潤物無聲地植根學生心中。以豐厚的文化底蘊引領青年群體在學思踐悟中得出正確結論。二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成為中國故事的講述人、傳播人。大學生是新時代最活躍的群體。他們具有活躍的思維,是國家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大學生剛好處在人生較為迷茫的階段[3],很容易受到外部不良環(huán)境影響和誘導,因此必須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加以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參與感強,喜歡活動,思政課要用青年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因此,高校思政課必須重視實踐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善用學生感興趣的、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成為中國故事的講述人,也可邀請學生喜愛的講述人講述中國故事。三是教師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開展行走的思政課,通過主題演講(如紅色故事、改革開放故事、鄉(xiāng)村振興故事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故事的聆聽與講述中得到啟迪與感悟。
(四)重點講,強特色:建設多維度故事體系,凸顯中國故事育人價值
中國故事素材很多,思政課教師要善于篩選、精選好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是一門藝術,要突出中國特色、高校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挖掘特色故事,創(chuàng)新特色方式,從故事要素、話語體系展開構建,抑或從素材內(nèi)容等方面為學生構建相應的故事體系,確保故事講述過程中能夠很好地表達故事蘊含的精神實質(zhì)和思想內(nèi)容,從而有效促進思政課教育教學效果得以優(yōu)化。首先,在故事要素方面,要考慮到故事本身是立足于思政課體系之上的,不僅要做好思想引領,還要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深層次解讀與分析,確保教與學有效對接。為此,教師在講述故事的時候,一定要深入挖掘故事本身蘊含的隱性教育意義。其次,在話語體系構建方面,需要為學生構建出一套適合新時代大學生的話語體系。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領,對中國故事的表達形式及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可以采用動畫、微視頻、抖音等形式呈現(xiàn),讓高校學生真正領悟故事中蘊含的哲理及思想。最后,在素材內(nèi)容選擇方面,考慮到中國故事涉及的范圍廣泛,思政課教師在選擇的時候最好注意故事的真實性、思想性以及可聽性,確保能夠與學生認知體系相符,從而更好地提升思政課親和力感染力。
參考文獻:
[1]楊逸淇.精彩的中國需要精彩的講述[N].文匯報,2021-06-02(1).
[2]魏燕妮.新時代講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把握好“六個度”[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0):103-106.
[3]梁建業(yè).試析高校思政課如何講好中國故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8):52-54.
(責任編輯:張詠梅)